字词 | 小说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小说 小说月刊。1948年7月1日创刊于香港。小说月刊社发行。由茅盾、巴人、葛琴、孟超、蒋牧良、周而复、以群、适夷等8人组成编辑委员会。茅盾主编。1949年10月1日迁至上海出版,由靳以主持编务。内容以发表小说为主,兼刊文艺评论。在香港出版时期,作品着重暴露国统区的黑暗统治,曾出“迎接新中国”专栏,发表一批渴望新社会的理想小说。在上海出版时期,作品主要反映上海和华东地区人民的生活和斗争。该刊曾介绍过不少解放区作家的小说,开展过关于小说创作问题的讨论,并译介外国小说。主要撰稿人除编委外,还有巴金、丁玲、刘白羽、冯雪峰、魏金枝、周立波、草明、柯蓝、艾芜、沙汀、艾明之、黄药眠等。1952年1月20日出至第6卷第5、6期合刊后停刊,先后共出36期。 ☚ 大众文艺丛刊 文艺报 ☛ 小说 小说文学类别名。文学四大分类之一。以对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绘去反映社会生活为基本特征。不受时间、空间和真人真事限制,借助虚构和想象,兼用人物语言和叙述人语言,运用叙述、描写等各种表现手法,多方面地、深入细致地刻画各类人物性格,表现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充分展示社会生活。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小说出现较晚。古代神话、传说是其雏型和源头。先秦寓言、两汉史传文学对其发展具有直接启发和影响。“小说”之名始见于《庄子·外物篇》: “饰小说以干县令。”本谓不合大道的琐屑之谈,并非一种文学体裁。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则始于六朝“志怪小说”和“轶事小说”。其后有唐人传奇、宋元话本、明清章回小说等。至近、现代,小说极为发达、丰富。我国古代小说依其语言划分,有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依其内容划分,有演义小说、神怪小说、世情小说、侠义小说、公案小说、谴责小说、讽刺小说、黑幕小说等。现代根据其篇幅长短和容量大小,又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等。 ☚ 文赋 神话 ☛ 小说 小说轶事小说集。南朝梁殷芸作。又名《殷芸小说》、《商芸小说》。原三十卷。已佚。今存佚文一百三十余条,记先秦迄南齐帝王及士大夫遗闻轶事,间杂鬼怪灵异之事。鲁迅《古小说钩沉》有辑本。 ☚ 俗说 荆楚岁时记 ☛ 小说 小说亦题《刘氏小说》。南朝宋小说集。刘义庆撰。《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小说家类著录,十卷。原书已佚。《太平广记》引有四条佚文。《诸葛恪》、《车浚》、《蔡洪》三条,见《广记》卷一七三,为志人小说,皆描写俊辩之士的才智,颇有情致可观。如《蔡洪》(亦载于《世说新语·言语、赏誉篇》),叙写吴郡人蔡洪入洛阳应幕府之举,洛中人嘲其“吴楚之士,亡国之余,有何异才,而就斯举?”蔡洪以“圣贤所出,何必常处?昔武王伐纣,迁顽民于洛邑,得无诸君是其苗裔乎”等语反唇相讥,既幽默又尖刻,痛快淋漓地展示了蔡洪的敏捷才思。另一条《杜预》,见《广记》卷四五六,为志怪小说,描写杜预酒醉后“闭斋独眠”而化为大蛇的异事。作品巧于结构,醉眠为正面描写,化蛇为侧面描述,一正一侧,把杜预的神奇不凡的情貌表现得相当鲜明。从艺术风格中看,三篇志人作品皆类同《世说》;一篇志怪作品,类同《幽明录》。按:《太平御览》卷十三引《曹爽》条、卷三九九引《王东亭》条、卷四一四引《郑子产》条、卷九二○引《徐干木》条、卷八六二引《龙肉鲊》条、卷九八一引《陈庆》条,《艺文类聚》卷四十四引《防风鬼》条、《类聚·兽部上》引《的颅》条,《太平广记》卷二二九引《王子乔墓》条,《续谈助》卷四引《张衡蔡邕》条,《白孔六帖》卷三引《孙皓》条等,皆谓出《世说》;但今《世说》皆无。有的学者认为是《幽明录》中作品,有的学者则认为是《小说》中作品,诸书引录时当误《小说》为《世说》。今存疑待考。 ☚ 王安丰妇 刘氏小说 ☛ 小说 小说亦题《殷芸小说》、《梁武小说》。南朝梁志人小说集。殷芸编撰。《隋书·经籍志》子部小说家类著录。原书三十卷,隋时存十卷,明初尚存,后散佚。宋时避太祖赵匡胤父赵弘殷讳改“殷”为“商”,故又称《商芸小说》。有《说郛》本、《五朝小说》本、《古今说部丛书》本及《敬修堂丛书》本,均一卷;另有《续谈助》本、《绀珠集》本、《类说》本、唐兰辑本(《周叔 ☚ 殷芸 殷芸小说 ☛ 小说 小说说唱的一种。因讲述的故事多为短篇,演出灵便,故称。表演形式有说有唱,用银字笙、银字觱伴奏,又叫“银字儿”。小说的底本也叫“话本”。流传的有《清平山堂话本》、《京本通俗小说》,以及后人的“拟话本”,如“三言”、“二拍”。内容以叙述爱情婚姻事件和讼狱案件为多,成就也最高。 ☚ 门墙歌 小调 ☛ 小说 小说徐邦富著。1939年1月浙江上虞抗日自卫会文化委员会出版。 ☚ 革命的木匠 模范学生 ☛ 小说 小说第一集短篇小说集。止水(蒲伯英)等著。1920年11月北京晨报社出版部初版。收止水《城里的共和》、大悲《一个豆腐铺主》、冰心《两个家庭》、晨曦《黑漆大门》、鲁迅《一件小事》等短篇小说26篇。小说汇刊 短篇小说集。叶绍钧等著。1922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初版。收叶绍钧《云翳》、朱自清《别》、庐隐《一个月夜里的印象》、陈大悲《这么小一个洋车夫》、许地山《命命鸟》等短篇小说16篇。 ☚ 南社小说集 香闺花影 ☛ 小说 小说四短篇小说集。冰心等著,钱公侠、施瑛编。1936年4月上海启明书局初版。收冰心《超人》、庐隐《海滨故人》、沅君《旅行》、丁玲《水》、叔华《绣枕》等短篇小说19篇。 ☚ 他 小说 ☛ 小说 小说一短篇小说集。叶绍钧等著。钱公侠、施瑛编。1936年5月上海启明书局初版。收叶绍钧《饭》、茅盾《创造》、蒲牢《石渴》、王统照《遗音》、郑振铎《三年》等短篇小说20篇。 ☚ 小说 小说 ☛ 小说 小说二短篇小说集。鲁迅等著。钱公侠、施瑛编。1936年5月上海启明书局初版。收鲁迅《药》、巴金《煤坑》、沈从文《我的教育》、冯文炳《浣衣母》、许钦文《父亲的花园》等短篇小说23篇。 ☚ 小说 小说 ☛ 小说 小说三短篇小说集。郭沫若等著。钱公侠、施瑛编。1936年5月上海启明书局初版。收郭沫若《函谷关》、张资平《梅岭之春》、郁达夫《沉沦》、成仿吾《一个流浪人的新年》、陶晶孙《木犀》等短篇小说15篇。 ☚ 小说 青年文艺 ☛ 小说 小说月刊。1932年10月15日创刊于杭州,1933年1月15日出至第1卷第4期停刊。沈从文、林庚、高植、程一戎编辑,杭州苍山书店发行。编者在创刊号《编后》里说: “我们只用一种最最诚实一点也不花哨的属于乡下人的质朴心肠来从事这个。”质朴诚实是编者办刊的态度,也是对艺术的态度。该刊以发表小说为主,兼登诗歌、散文和译作,撰稿人除编者外,还有沈紫曼、张鸣春、何德明、邵冠华、李辉英、高地等。 ☚ 珊瑚 金钢钻月刊 ☛ 小说 小说初为月刊,第3期起改为半月刊。1934年5月创刊于上海,1935年3月1日停刊。梁得所主编,包可华、丽尼、黄苗子编辑,大众出版社发行。该刊以发表创作小说为主,间或也有翻译作品。编者说:“我们相信明日的文艺是‘大众文艺’,我们要为普及运动做实验的功夫,我们不问作家只问作品,凡不自鸣高奥而注重内容的创作者们,请来参加‘大众文艺’的实验。”在该刊发表作品的包括各方面的作家,既有“开展文艺社”的潘孑农、《大晚报·火炬》的编者崔万秋、“第三种人”穆时英等,也有知名的左翼作家,而且越到后来,为它撰稿的左翼作家越多,其中有欧阳山、陈荒煤、吴奚如、叶紫、丘东平等。 ☚ 春光 台湾文艺 ☛ 小说 小说月刊。1948年7月1日创刊于香港。“小说编委会”编辑,茅盾主编。小说月刊社发行。1949年10月1日迁往上海出版,编务实际由靳以主持,初由上海国光书局发行,后改为上海商务印书馆发行。1952年1月20日第6卷第5、6期合刊出版后停刊。共出36期,24开本。该刊是小说创作与评论刊物,而“以作品为主体”(《编后记》)。在香港出版的两卷,作品以暴露和讽刺国统区的黑暗为主要内容;刊物移上海出版后,其作品主要反映建国初期上海和华东地区人民的生活与斗争。连载的中长篇小说有:周而复的《白求恩大夫》和《燕宿崖》,郁茹的《龙头山下》,艾芜的《一个女人的悲剧》,方纪的《老桑树底下的故事》,老舍的《饥荒》(《四世同堂》的第3部)等,还选载了丁玲的《太阳照在桑乾河上》和周立波的《暴风骤雨》的部分章节。孙犁解放后写的短篇小说《山地回忆》也刊载于此。另外该刊还辟有多种评论专栏,如“小说座谈会”、“小说散步”、“作家论”、“作品批评”、“小说世界”等,以刊载有关小说创作问题和国内外小说作品的评介文字。主要撰稿者还有巴金、冯雪峰、刘白羽、许杰、魏金枝、草明、柯蓝、艾明之、立高、药眠等。 ☚ 中国作家 文学战线 ☛ 小说 小说上海《最小报》副刊。旬刊。1924年2月20日创刊,同年12月5日停刊。该刊的主要栏目有:创作、翻译、小说作法研究、中外小说批评、小说家遗闻轶事、小说专谈、小说隽语等。发表的小说创作主要有:傅白人的《风筝》,葛琴芳的《春日之园》、尹铁冰的《世界末日的前一天》、朱秋镜的《新选糊涂侦探》等。主要撰稿人尚有:徐卓呆、奚轼、朱天石、陈昌熙等。 ☚ 说粹 小说特刊 ☛ 小说 小说古代要算入余类。 小说最早放在“子”部。《汉书》就有“小说家”之名,引《庄子》语:“饰小说以干县令。”这里,小说乃指琐碎事,与日后意义不一样。 又,《汉志》(《汉书·艺文志》)说,小说家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涂说者之所造也”。稗官就是杂官、小官。班固在“小说家”项下所收的书,共有两方面:一、记古人;二、记古事。托古人表道理,近子家;记古事则近史家,但记的只是琐碎小事。 后来,人们就把记琐事、说小理的东西当做小说,放于子部。唐初的《隋书·经籍志》就如此。如《世说新语》及讲小器物、游艺(如下棋)琐语的,都放进去。 后来,人们又把小说置于杂家。《旧唐书》就如此。到五代为止,小说范围都广。这时,认为讲游艺等书多,为古代子部中的“小说家”所不能包括,故放在杂家中。 到北宋,《新唐书》里就不同了。《新唐书·艺文志》把小说放在史部杂传里。 六朝,志怪传奇渐发展,到唐就更多。六朝志怪一方面与宗教有关,一方面人们有故事之兴趣。唐代人则注意故事兴趣方面,到唐末仍如此。 最初,小说有记议论与记故事的两部分,记故事的同今天的意念近。及后把记游艺等放进去,把小说放进杂家,就与今意念远了。后来又把小说放进史部,把志怪、传奇等放进去,这又与今之意念合。子、史分列,是小说之一进步。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卷二十八把放在子部之所谓“小说”,放在史部中之所谓“杂传”,都加以清算,分为: 说故事 说理 共六项。志怪、传奇、杂录与今之小说有关,都是说故事的。 《四库提要》里根据胡应麟而稍有改变,把它分列子、史两部。志怪、杂录等入史,无传奇。这就更认清楚故事之性质。 以上是传统的目录学家关于“小说”之看法。以上这些都是文言的,而不及白话,因看不起白话。 我们认为,中国白话小说之发展,当自宋朝之“说话”。宋“话本”分为讲史与小说两种。讲史,是根据史书而讲,喜讲三国(根据《三国志》)与五代(根据《五代史》)。而小说,则分为四项:烟粉(艳情)、灵怪、公案(强盗招安)、铁骑(兵事)。至今,宋人《京本通俗小说》仍存。 后来,讲史发展成功“平(评)话”,里面讲故事,但又以诗为评(有诗为证,那诗就是评)。小说则更能引起人的兴趣。自元剧曲发展后,讲史渐衰。但讲史有教育与娱乐两种作用,小说却无教育作用。讲史渐从说话的“话本”发展成专给人看的,如《三国志演义》等(三国演义与三国评话不同)。从“演义”,就变成章回体。“演义”还是根据历史事实,故胡适说它是“通俗历史”。章回体同中国长篇小说有重大关系。 小说发展,到明有所谓“三言”“二拍”,即:《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喻世明言》及《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是收集宋人的短篇而成的。后来又从中选出,有《今古奇观》。 明,小说之盛,表示人对故事之兴趣发展,故有这些书的汇编。这都是偏于短篇的。 同时,明又渐渐从以前的小说、讲史二传统合流,如《封神榜》就是其产品。《西游记》讲灵怪,又讲唐玄奘,也是两种传统(灵怪、讲史)之合。合起来,则可因文生事,运用想像,不拘于史。这与今日小说之意念近。《金瓶梅》除了淫猥外,更写当时社会,写土豪劣绅如何勾通官府,用山东土话写。在写性方面,多是想像的;但写社会方面则是写实,是写当时社会。它从公案出来,但公案是写特殊事,它却是写的普遍的社会,又有讲史之写实精神,是两种传统之合。《水浒传》又是讲史加上小说中公案之性质,有想像,比《三国演义》价值高,又有社会人情之描写。不过《水浒》组织不严密,头绪纷繁,是讲史性质,组织上不如《金瓶梅》。 清《儒林外史》是讽刺社会的。讽刺,从前是没有的,它是讲史与小说合在一起。清末讽刺小说盛,如《官场现形记》等。讽刺从公案与讲史来。《儒林外史》是由许多短篇小说合成的。 《红楼梦》不但是讲史与小说合,而且结构上受戏剧之影响,故严密过于《金瓶梅》。 明王圻《续文献通考》,高儒《百川书志》收《三国志演义》及《水浒》,因为把它看做历史而不是作为小说,重其历史价值。 清初钱曾《也是园书目》收宋《通俗小说》,是因为它的版本难得。 《四库目录》不收小说。 小说小说古代要算入余类。 小说最早放在“子”部。《汉书》就有“小说家”之名,引《庄子》语:“饰小说以干县令。”这里,小说乃指琐碎事,与日后意义不一样。 又,《汉志》(《汉书·艺文志》)说,小说家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涂说者之所造也”。稗官就是杂官、小官。班固在“小说家”项下所收的书,共有两方面:一、记古人;二、记古事。托古人表道理,近子家;记古事则近史家,但记的只是琐碎小事。 后来,人们就把记琐事、说小理的东西当做小说,放于子部。唐初的《隋书·经籍志》就如此。如《世说新语》及讲小器物、游艺(如下棋)琐语的,都放进去。 后来,人们又把小说置于杂家。《旧唐书》就如此。到五代为止,小说范围都广。这时,认为讲游艺等书多,为古代子部中的“小说家”所不能包括,故放在杂家中。 到北宋,《新唐书》里就不同了。《新唐书·艺文志》把小说放在史部杂传里。 六朝,志怪传奇渐发展,到唐就更多。六朝志怪一方面与宗教有关,一方面人们有故事之兴趣。唐代人则注意故事兴趣方面,到唐末仍如此。 最初,小说有记议论与记故事的两部分,记故事的同今天的意念近。及后把记游艺等放进去,把小说放进杂家,就与今意念远了。后来又把小说放进史部,把志怪、传奇等放进去,这又与今之意念合。子、史分列,是小说之一进步。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卷二十八把放在子部之所谓“小说”,放在史部中之所谓“杂传”,都加以清算,分为: 说故事 说理 共六项。志怪、传奇、杂录与今之小说有关,都是说故事的。 《四库提要》里根据胡应麟而稍有改变,把它分列子、史两部。志怪、杂录等入史,无传奇。这就更认清楚故事之性质。 以上是传统的目录学家关于“小说”之看法。以上这些都是文言的,而不及白话,因看不起白话。 我们认为,中国白话小说之发展,当自宋朝之“说话”。宋“话本”分为讲史与小说两种。讲史,是根据史书而讲,喜讲三国(根据《三国志》)与五代(根据《五代史》)。而小说,则分为四项:烟粉(艳情)、灵怪、公案(强盗招安)、铁骑(兵事)。至今,宋人《京本通俗小说》仍存。 后来,讲史发展成功“平(评)话”,里面讲故事,但又以诗为评(有诗为证,那诗就是评)。小说则更能引起人的兴趣。自元剧曲发展后,讲史渐衰。但讲史有教育与娱乐两种作用,小说却无教育作用。讲史渐从说话的“话本”发展成专给人看的,如《三国志演义》等(三国演义与三国评话不同)。从“演义”,就变成章回体。“演义”还是根据历史事实,故胡适说它是“通俗历史”。章回体同中国长篇小说有重大关系。 小说发展,到明有所谓“三言”“二拍”,即:《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喻世明言》及《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是收集宋人的短篇而成的。后来又从中选出,有《今古奇观》。 明,小说之盛,表示人对故事之兴趣发展,故有这些书的汇编。这都是偏于短篇的。 同时,明又渐渐从以前的小说、讲史二传统合流,如《封神榜》就是其产品。《西游记》讲灵怪,又讲唐玄奘,也是两种传统(灵怪、讲史)之合。合起来,则可因文生事,运用想像,不拘于史。这与今日小说之意念近。《金瓶梅》除了淫猥外,更写当时社会,写土豪劣绅如何勾通官府,用山东土话写。在写性方面,多是想像的;但写社会方面则是写实,是写当时社会。它从公案出来,但公案是写特殊事,它却是写的普遍的社会,又有讲史之写实精神,是两种传统之合。《水浒传》又是讲史加上小说中公案之性质,有想像,比《三国演义》价值高,又有社会人情之描写。不过《水浒》组织不严密,头绪纷繁,是讲史性质,组织上不如《金瓶梅》。 清《儒林外史》是讽刺社会的。讽刺,从前是没有的,它是讲史与小说合在一起。清末讽刺小说盛,如《官场现形记》等。讽刺从公案与讲史来。《儒林外史》是由许多短篇小说合成的。 《红楼梦》不但是讲史与小说合,而且结构上受戏剧之影响,故严密过于《金瓶梅》。 明王圻《续文献通考》,高儒《百川书志》收《三国志演义》及《水浒》,因为把它看做历史而不是作为小说,重其历史价值。 清初钱曾《也是园书目》收宋《通俗小说》,是因为它的版本难得。 《四库目录》不收小说。 小说 (1)小说的概念和构成要素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展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从而广泛而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即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简称人物、故事情节、环境。其中,人物形象是中心要素。 ①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重要手段。小说中的人物大多来自作者的虚构,但这种虚构又往往借助一个或多个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原型,是作者把现实生活中不同原型的某些特征加以糅合熔铸而成的。因此,小说所刻画的人物被称为“典型形象”。 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方法有: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环境描写。 ②小说的故事情节起着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作用。它来源于现实生活,但又比现实生活更集中,更有代表性。故事情节的发展也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部分。在具体作品中,这四个部分的布局不一定能够完全分清,有时可以省略某一部分,有时也可以颠倒或交错,目的是要做到紧凑、新颖。为了使小说引人入胜,情节应曲折生动,同时应运用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丰富情节的重要手段。 ③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主要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如《最后一课》开头的几处场景描写,就是为了交代普鲁士士兵占领阿尔萨斯和洛林的时代背景,它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自然环境主要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气候以及场景,用来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烘托气氛等。如《孔乙己》一文中有多处景物描写,要么渲染酒店冷清、压抑的气氛,要么烘托孔乙己出场时悲凉、凄惨的气氛,并暗示孔乙己必然的悲剧命运。 (2)小说的分类 小说的分类较为复杂。在中学阶段应掌握的小说分类标准应该是小说的篇幅和容量,据此可以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和微型小说。 ①长篇小说是一种篇幅长、容量大的巨型叙事作品。它能反映广阔复杂的社会生活,描写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刻画众多人物的性格特征,故事情节较为复杂。如我们熟悉的古典四大名著《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都属于长篇小说。 ②中篇小说是介于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之间的中等规模的叙事作品。它的故事情节虽不如长篇小说那样错综复杂,但由于人物较多,因此也有一定长度的发展和变化。 ③短篇小说是一种篇幅短小、容量不大的叙事文学作品。它所反映的社会生活面较小,人物较少,情节也较简单。如《最后一课》、《孔乙己》、《变色龙》等都属于这类小说。 ④微型小说,又称为“小小说”、“袖珍小说”等。它比短篇小说更短,人物更少,情节更简单。它往往只截取生活激流中的一个小片段来构成情节,所以显得短小精悍,现实性很强。如《醉人的春夜》就属于这类小说。 此外,小说还有以下分类: 按内容分:历史小说、现代小说、科学幻想小说、公案小说、武侠小说、言情小说、传奇小说。 按写作体裁分:章回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自传体小说。 按语言形式分:文言小说、白话小说。 按表现手法分:现实主义小说、浪漫主义小说。 小说 文体名。“小说”一词,最早见于 《庄子·外物》: “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 此所谓 “小说”,并非文体,而是一个贬词,意思是 “浅识小语”; “县令” 即高名美誉。全句翻译成白话就是: 修饰浅识小语以求取高名美誉,那与明达大智的距离就很远了。但先秦有一种名叫 “说” 的文体,与 “论” 不大一样,多具故事性,如 《韩非子》 中有 《说林》,都是带有故事性的片段,而西汉刘向采集先秦旧闻所编之书 《说苑》,更是被后代视为 “小说” 的正宗。后代所谓“小说” 也可能就是从这种夹叙夹议的文体演变而来的。无论如何,汉代已将 “小说” 视为一种文体,而 “小说家” 则为一种职业或专业。东汉桓谭说: “小说家合残丛小语,近取譬喻,以作短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班固 《汉书·艺文志》 甚至将 “小说家” 列为九流十家之一,并追溯其源流: “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头巷语、道听途说者所造也。”其所谓 “小说”,从形式上讲,是“小语”或 “短书”; 从内容上讲,则是大杂烩,但以记事或记人为主。这就是中国古代关于 “小说” 的流行观念。与现代的小说观念相反,六朝以前的小说观念是排斥虚构的,其特点就是 “实录” 而不是创作。我们今天以为荒诞不稽的 “小说家言”,如干宝 《搜神记》 中所记录的那些鬼怪神异,当时人包括记录者本人却是信以为真的。志怪小说尚且如此,志人小说更是以纪实为准的。当时有一个名叫裴启的文人,编了一本小说 《语林》,一时颇为盛行,但因其记宰相谢安的言语不符合事实,为谢安所诋,其书遂废。鲁迅曾指出:“六朝人并非有意作小说,因为他们看鬼事和人事,是一样的,统当作事实。” 直到明清时代,这种以小说为 “实录” 而排斥虚构的观念还很有市场,如大学问家纪昀就是其中的代表。事实上,古人有时将 “小说” 列入 “史部”,有时又将其列入 “子部”,谓其“虽小道,必有可观者”,就在于其并非子虚乌有之言。这种 “史”的观念在传统小说中根深蒂固,难以动摇。明代胡应麟曾将 “小说”分为 “志怪” (如 《搜神记》、《述异记》等)、“传奇” (如 《太真外传》、《霍小玉传》)、“杂录”(如 《世说新语》、《语林》)、“丛谈” (如 《容斋随笔》、《梦溪笔谈》)、“辨订” (如 《鸡肋编》、《资暇集》)、“箴规” (如 《颜氏家训》、《帝王世范》) 等六类。显然,根据现代的观念,只有前三类才勉强称得上 “小说”。古人所称 “小说” 之名,直到近代,都是一个非常不确定的概念,可指志怪、传奇,也可指话本、演义,甚至毫无虚构因素的随笔札记也可名为 “小说”。其文体更是不一而足,有笔记体,有传奇体,还有章回体; 既有文言体,也有白话体。由此可见,如果完全以古人的 “小说” 观念来界定传统小说,将会是一笔理不清的糊涂账。因此,现代学者根据今天的小说观念,将古人所谓的某些 “小说”请出小说之林,同时依据其文体的不同,分为笔记小说、传奇小说、话本小说、章回小说等。统观中国古代各种体式的小说,可以归纳出这样一个特点,即古代小说家大都是在 “史” 的观念影响下,以程式化的方式记录或讲述着或离奇、或有趣、或感人、或警世的 “故事” 片段或全过程,作者和读者都对 “故事” 本身入了迷,而忽略了对其艺术形式的推陈出新,精益求精,于是在结构上就呈现出 “千篇一律” 的缺点。短篇如此,长篇也如此; 传奇小说如此,章回小说也是如此。胡适曾经感叹: 中国传统小说的结构实在太幼稚,要想从中找出别出心裁的范本,几乎是不可能。简单地说,传统小说的魅力主要在它的 “故事”本身。 小说xiǎoshuō文学体裁。主要通过人物形象塑造、情节安排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有长篇、中篇、短篇之分。 小说xiǎo shuō记述传说、怪异或人物、故事等的文体:(茗烟)想毕,便走去到书坊内,把那古今~,并那飞燕、合德、武则天、杨贵妃的外传,与那传奇角本,买了许多来,引宝玉看。(二三·522)听见有个神,就盖起庙来供着,也不知那神是何人,因听些野史~便信真了。(四三·996) 小说xiǎo shuō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1822年马礼逊《华英字典· Part Ⅲ》“NOVEL”:“Novel, extraordinary and pleasing discussions,新奇可喜之论sin ke ko he che lun。 A small tale,小说书seaou shwo shoo。 Hearing of a few romances and novels forthwith think that they are true,听些野史小说便信真了ting seay yay she, seaou shwo, peen sin chin leaou。”1890年《日本国志》卷三十三:“数岁小儿学语之后,能读假字,即能看小说,作家书,甚便也。” 小说 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描写故事情节和具体环境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叙事性文学体裁。在文学分类中与诗歌、散文、戏剧并列,为文学的一大类别。取材不限于真人真事,可以一定的生活材料为基础进行想象和虚构。第一、二、三人称均可运用。表现手法以叙述描写为主,也可通过人物开展抒情和议论。要求从行动、语言、心理、肖像细节各方面进行描写,刻画出思想感情丰富、具有特定性格的各种人物形象,尤以创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为主要任务。 ☚ ·文学类· 长篇小说 ☛ 小说 小说
☚ 体裁 戏剧 ☛ 小说 小说xiaoshuo见“文学体裁” ☚ 诗歌 戏剧文学 ☛ 小说 小说xiaoshuo运用形象化的语言,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多方面地展示人物的思想情感和性格特征,广泛而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 说明文 传奇 ☛ 小说 小说Xiaoshuo一种以记叙、描写为主要手段,通过艺术概括来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样式。“小说”一词,中国最早见于《庄子·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本指浅薄琐屑的言论。演说故事的小说,则起源于先秦的神话、寓言、传说,后演变为魏晋的志怪、唐代的传奇,宋代的平话。在宋代,小说才成为故事性文体的专称。至元明清,则盛行鸿篇巨制的章回、演义小说,达到了我国古代小说创作的高峰。“五四”以后白话小说吸收了中国古代小说的优点,并借鉴了外国小说,特别是19世纪西欧和俄国小说的创作经验,使小说艺术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在中国,当代文学的作品中,小说已成为最繁荣的文学体裁。小说的分类可以从不同角度去分,按篇幅分,有长篇、中篇、短篇等。按内容分,有历史小说、惊险小说、侦探小说、科幻小说、神话小说等等。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必不可少的三要素。 ☚ 散文 诗歌 ☛ 小说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编织情节、描绘环境来反映社会生活为基本特征的文学样式,是文学中的一大门类。小说不受时间、空间等的限制,可以借助于作家的想像与虚构进行创作,可以兼用人物语言或叙述人语言进行叙述,可以运用叙述和描写的各种艺术表现手法,多方位、多层次、深入地刻画各种人物性格,表现矛盾冲突,以求在最大程度上达到展示社会生活的目的。小说发展的源头应追溯到古代的神话与传说,其后为六朝时期的志怪小说、唐人传奇、宋人话本、明清章回小说等等。在近现代,小说有了更大的发展,并且成为文学艺术中的主要类别。小说从其篇幅的长短上,可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微型小说等;从其语言表现形式上,可分为文言小说、白话小说;从其题材与内容上,又可分为历史小说、侠义小说、公案小说、哲理小说、侦探小说、推理小说、问题小说、科幻小说、讽刺小说等等。 ☚ 话本 历史小说 ☛ 中国历代小说辞典/小说年鉴/中国科幻小说年鉴/中国小说提要/中国通俗小说书目/日本东京所见小说书目/小说考证附续编拾遗/古小说简目/中国文言小说书目/伦敦所见中国小说书目提要/古本稀见小说汇考/《山海经》通检/世说新语引得/《辍耕录》通检/金瓶梅书录/水浒书录/《红楼梦》辞典/红楼梦书录/《红楼梦》研究论文资料索引 ☚ 北京传统曲艺总录 中国历代小说辞典 ☛ 中国小说辞典/中国小说大辞典/古代小说百科大辞典/中国古典小说六大名著鉴赏辞典/古代小说鉴赏辞典/中国古典小说鉴赏辞典/中国长篇小说辞典/中国古代微型小说鉴赏辞典/历代文言小说鉴赏辞典/中国古典小说艺术鉴赏辞典/中国小说提要/明末清初小说述录/红楼梦辞典/红楼梦大辞典/红楼梦人物辞典/红楼梦诗词鉴赏辞典/百二十回《红楼梦》人名索引/红楼梦鉴赏辞典/水浒语词词典/水浒词典/三国演义辞典/金瓶梅词典/金瓶梅大辞典/金瓶梅鉴赏辞典/金瓶梅鉴赏辞典/《金瓶梅》人物大全/金瓶梅俚语俗谚/聊斋志异辞典/中国通俗小说总目提要 ☚ 中国探索诗鉴赏辞典 中国小说辞典 ☛ 小说文学体裁之一。以人物形象的塑造为中心,通过情节和环境的叙述描写,反映多方面的社会生活。起源于远古神话,在中国古代,是从神话传说、志怪志人、衡谈巷语以及后来的变文、传奇讲史中发展而来。小说在近、现代得到高度发展。可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和微型小说等。 小说 小说文学的一大样式。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环境的描写,塑造多种多样的人物形象,广泛地多方面地反映社会生活。它的特点是容量大,可以既深且广地反映社会生活,小说可以运用描写、介绍、叙述、抒情、议论、人物直接对白等语言表现手法。如描写自然景物、社会环境、生活场所以及人物心理、外貌、言谈举止等,细致入微地刻画人物,充分展示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我国古典小说是从古代神话、传说、先秦诸子中的寓言故事和史传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之后出现的话本小说和章回小说。小说在近、现代文学史中极为发达。小说按篇幅长短、内容广狭,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和小小说等。 ☚ 传志 长篇小说 ☛ 小说xiǎo shuō《本草纲目》序例第1卷古今医家书目(9)。书名。南朝梁·殷芸作。也称《殷云小说》。《隋书·经籍志》作10卷,系殷芸奉武帝命,博采古书而成,以时代为次第,首为帝王之事,继以周汉,终于刘宋,为六朝小说中较蘩富者。原书元末犹存,后散佚。鲁迅及余嘉锡皆有辑录。 小说fiction 小说novel;fiction;story 小说书名。 三卷。 唐刘𫘫撰。 该书记杂事,有一定史料价值。《宋志》及《文献通考》有著录。另有南朝宋殷芸撰《小说》十卷,及南朝宋刘义庆撰《小说》十卷,《唐志》等书有著录。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