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小蓟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上) > 草部 > 全草 > 小薊
小薊  xiǎojì

亦稱“青刺薊”、“千針草”、“刺兒菜”。菊科植物小薊的乾燥全草或根。主治吐血,尿

小蓟herba cirsii

止血药。出《本草经集注》。见《兽药规范》 (二部)。又名刺蓟菜、刺儿菜。为菊科植物小蓟 Cirsium setosum (Willd.)MB. 的的全草或根。除去杂质, 水洗润透, 切段晒干。生用或炒炭用。中国各地均产。甘、微苦, 凉。入肝、脾经。功能凉血、祛瘀、止血。《本草图经》:“生捣根绞汁服, 以止吐血、衄血、下血。”主治: ❶下焦结热, 血淋, 与生地黄、滑石、通草、炒蒲黄、淡竹叶等配伍。
❷牛、马鼻出血, 创伤出血, 用鲜根捣烂煎汤灌服, 或外敷。牛、马18~60克; 猪、羊9~18克。为末或煎汤灌服; 或捣烂外敷。脾胃虚寒而无瘀滞者忌用。本品含生物碱、皂甙。对小鼠有止血作用。在体外,煎剂对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及大肠杆菌、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醇浸剂能抑制结核杆菌。生用止血,能收缩血管,并能使凝血时间缩短。本品还有利胆、降压的作用。

小蓟

药名。出 《本草经集注》。又名猫蓟、刺蓟菜、刺儿菜、为菊科植物小蓟Cirsium seto-sum (Willd.) MB. 的全草,全国各地均产。甘、微苦,凉,入肝、脾经。凉血,祛瘀,止血。
❶治吐血、咯血、衄血、尿血、血淋、便血、血崩、肝炎,煎服: 9~15g (鲜品30~60g)。
❷治创伤出血,痈疖肿毒,捣敷。本品含芸香苷、刺槐素、原儿茶酸、刺槐苷、绿原酸、咖啡酸。还含生物碱、皂苷。药理实验对小鼠有止血作用。在体外煎剂对溶血性链球菌、白喉、大肠、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 醇浸剂能抑制结核杆菌。所含儿茶酚胺类物质,注射时能升高血压,口服则无。有某些消炎、镇静作用。

小蓟field thistle

Cirsium setosum(Willd.)MB.,见“刺儿菜”。

小蓟

别名马齿盖、大蓟、刺儿菜、大刺儿菜。多年生草本,高20—80厘米。茎直立,上部分枝。叶互生,无柄。头状花序,花紫红色。果椭圆形。产青河、富蕴、阿勒泰、哈巴河、阜康、呼图壁、克拉玛依等地。具有凉血、止血、行瘀的功能。药用全草和根。主治鼻、齿衄、尿血、功能性子宫出血、创伤出血、疮疗红肿、肺痈、烫火伤、腮腺炎、肝炎、肾炎等病症。

小蓟

小蓟

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刺儿菜的带根全草。全国各地均有分布。生用,尤以鲜品为佳。甘、苦,凉。归心、肝经。有凉血止血,散瘀消痈之功。主治下列病证:
❶血热妄行,尿血等各种出血证。本品常与白茅根、大蓟、木通、滑石等相配。
❷痈肿疮毒。对痈肿疮毒,红、肿、热、痛者,鲜品捣烂绞汁服或外敷均可,亦可配伍银花、连翘、公英、紫花地丁等。

☚ 山楂   槐花 ☛

小蓟xiǎo jì

《本草纲目》草部第15卷小蓟(42)。药名。
【基原】为菊科植物小蓟Cephanlanoplos segetum(Bge.) Kitam.的全草或根。此外,同属植物刻叶刺儿菜Cephalanoplos setosum(Bieb.) Kitam.的全草在东北及河北亦同等使用。
【别名】猫蓟(陶弘景),青刺蓟、千针草(《本草图经》),刺蓟菜(《救荒本草》),刺儿菜(《纲目拾遗》),青青菜、萋萋菜、枪刀菜(《医学衷中参西录》),野红花(《分类草药性》),刺角菜、木刺艾、刺杆菜、刺刺芽、刺杀草(《江苏植药志》),荠荠毛(《山东中药》),小恶鸡婆、刺萝卜(《四川中药志》),小蓟母、刺儿草、牛戳刺、刺尖头草(《上海常用中草药》)。
【性味】甘,凉。
❶《日华子本草》:“凉,无毒。”
❷《本草汇言》:“味甘微苦,气寒,无毒。”
【归经】入肝、脾经。
❶《本草通玄》:“入脾、肝二经。”
❷《本草新编》:“入肺、脾二经。”
【功用主治】凉血,祛瘀,止血。治吐血,衄血,尿血,血淋,便血,血崩,急性传染性肝炎,创伤出血,疔疮,痈毒。
❶《食疗本草》:“取菜煮食之,除风热。根,主崩中,又女子月后伤过,捣汁半升服之。金疮血不止,挼叶封之。夏月热,烦闷不止,捣叶取汁半升服之。”
❷《本草拾遗》:“破宿血,止新血,暴下血,血痢(‘痢’一作‘崩’),金疮出血,呕吐等,绞取汁温服;作煎和糖,合金疮及蜘蛛蛇蝎毒,服之亦佳。”
❸《日华子本草》:“根,治热毒风并胸膈烦闷,开胃下食,退热,补虚损。苗,去烦热,生研汁服。”
❹《本草图经》:“生捣根绞汁服,以止吐血、衄血、下血。”
❺《纲目拾遗》:“清火疏风豁痰,解一切疔疮痈疽肿毒。”
❻《分类草药性》:“治血淋胀痛,跌打损伤,红崩,白带。”
❼《上海常用中草药》:“清热,止血,降压,散瘀消肿。治各种出血症,高血压,黄疸,肝炎,肾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一钱半到三钱(鲜者一二两);捣汁或研末。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小蓟xiǎojì

中药名。出《本草经集注》。别名猫蓟、刺蓟菜、刺儿菜。为菊科植物刺儿菜Cirsium setosum ( Willd. )MB. 全草的地上部分。全国各地均产。甘、微苦, 凉。入肝、脾经。凉血, 祛瘀, 止血。治吐血、衄血、尿血、血淋、血崩, 煎服: 4. 5 ~9 克。治创伤出血, 痈疖肿毒, 捣烂敷。本品含芸香苷、刺槐素、原儿茶酸、刺槐苷、绿原酸、咖啡酸。还含生物碱、皂苷。对小鼠有止血作用。煎剂在体外对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与白喉杆菌有抑制作用, 醇浸剂能抑制结核杆菌。注射能升高血压, 口服则无此作用。

小蓟

小蓟

小蓟

小蓟,又名猫蓟、千针草、刺角菜。始载于《本草经集注》。为菊科植物刺儿菜Cephalanoplos segetum (Bge.)kitam. 或刻叶刺儿菜C. setosum (Willd.) kitam.的全草或根。刺儿菜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刻叶刺儿菜产于东北、华北及陕西、甘肃等省。
本品味甘、微苦,性凉。归肝、肾、肺经。功能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散瘀消肿。主治吐血、咳血、鼻衄、便血、血淋、崩中下血等证。配合生地黄、藕节、蒲黄,可增强其清热、凉血、散瘀、止血之效。本品兼有利尿作用,治疗热结下焦之尿血、血淋,佐以白茅根、车前草,则相得益彰。张锡纯称其性凉濡润,可治血虚发热,并善治肺结核病。现代临床又用之治疗高血压、肝炎、肾炎等病。本品之叶捣烂外敷,治金疮出血; 煎汤作洗剂,治疗妇女阴痒。现有采新鲜小蓟叶榨汁静置,取其深绿色沉淀液20ml和白凡士林调成药膏,可治疮疡、外伤化脓症。小蓟与大蓟功用大同小异,均可凉血、止血、清热、消瘀,故临床往往同用。但小蓟治出血之效较佳,而大蓟消痈肿之功略胜。煎服,5~10g; 鲜品30~60g。脾胃虚寒者忌服。忌犯铁器。
实验研究: 刺儿菜全草含生物碱约0.05%、皂甙约1.44%。刻叶刺儿菜全草含挥发油、菊糖、挥发性生物碱及痕迹的氰甙; 另含香豆素衍生物、黄酮类。
水煎剂含儿茶酚胺样物质,每克小蓟所含升压物质相当于去甲肾上腺素14μg。除升高麻醉动物血压外,能缩小肾容积、脾容积,兴奋离体心脏,收缩血管,抑制离体肠管,对家兔离体、在位及瘘管的子宫都有兴奋作用,但对猫的在位子宫、大鼠离体子宫则呈抑制作用。口服浸剂对小鼠有止血作用。对大鼠甲醛性脚关节炎肿有较弱的抗炎作用。对小鼠有镇静而无镇痛作用。

☚ 止血药   大蓟 ☛

小蓟xiao ji

【医学】field thistle

小蓟

field thistle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3: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