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小肠梗阻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小肠梗阻 小肠梗阻任何原因所引起的肠腔内容通过障碍,统称肠梗阻。发生于小肠部位者称小肠梗阻。小肠梗阻是由多种病因、病理所引起的一组疾病。由于病因、梗阻部位、病情进展及是否影响血循环等情况不同可对小肠梗阻进行分类(见表)。 肠梗阻病因、类型、病情和治疗原则
临床表现 肠梗阻共同症状是腹痛、呕吐、腹胀及停止排气排便。机械性肠梗阻常具有典型的伴有肠鸣音亢进的阵发性腹绞痛。如持续性腹痛伴有阵发性加重,应考虑到肠绞窄的可能; 持续性腹痛伴有腹胀则常是麻痹性肠梗阻、详细分析腹痛的性质、变化规律及腹痛与其他症状的关系,对了解肠梗阻的原因、部位与性质十分重要。急性小肠梗阻早期多出现反射性呕吐,随着病情进展,呕吐频度,呕吐物性质,呕吐与其他症状之间的关系,则在不同的肠梗阻有所差异。高位小肠梗阻呕吐频繁,吐出物主要为胃、十二指肠内容,稀薄而无大便味,但较快的出现脱水及电解质紊乱;低位小肠梗阻呕吐出现较晚,呕吐物为小肠内容,粘稠且有臭味。腹胀程度往往反映梗阻部位的高低。高位小肠梗阻腹胀不明显,或限于上腹;低位小肠梗阻腹胀明显,遍及全腹。闭襻性肠梗阻有时在腹部可出现不对称的局部膨胀。停止排气排便是完全性肠梗阻的表现。早期及部分性肠梗阻仍可有粪便或气体排出,故不能仅根据有无排气排便进行诊断。发病初期全身症状多不明显,体温、脉率、白细胞计数多属正常。随着病程的进展,脱水症状与体征开始出现,血象和血液化学亦发生变化。如肠管发生绞窄,病人将出现中毒及感染症状。 诊断 为早期确诊需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❶梗阻是否存在: 具有痛、吐、胀、闭症状,腹部有压痛、肠蠕动波和高调肠鸣音,即可确定为肠梗阻。急性或麻痹性梗阻有时只有胀痛而无肠蠕动,高调肠鸣音也不明显。X线腹部透视或摄片如发现肠管充气胀大,有液体平面,即表示有肠梗阻的存在; ❷机械性还是动力性梗阻: 机械性肠梗阻尤其是慢性肠梗阻,多伴有阵发性绞痛,肠蠕动波、肠鸣音亢进; 麻痹性肠梗阻多为持续性胀痛,肠鸣音消失,全腹膨胀;痉挛性肠梗阻虽有阵发性腹痛,其特征是开始即剧痛,减轻也较突然,肠鸣音多不亢进,腹胀亦不明显,有时尚可扪及痉挛的肠管。X线检查可有助于三者的鉴别,机械性肠梗阻时充气与胀大的肠管仅限于梗阻以上的小肠; 麻痹性肠梗阻则可见胃肠道包括结肠普遍胀气; 痉挛性肠梗阻时胀气多不明显; ❸单纯性还是绞窄性肠梗阻: 除根据腹痛性质及腹胀特点外,应注意检查腹膜刺激体征,如发现有固定的局部压痛和反跳痛,或扪到单个胀大的肠襻,应即考虑到肠绞窄的可能。同时可见体温、脉率及白细胞计数有逐渐上升的趋势。X线腹部平片有助于诊断。孤立的胀气肠襻,腹膜腔或肠襻间有积液应考虑到绞窄的存在; ❹判定肠梗阻的位置: 根据呕吐的轻重、呕吐物的性状、腹胀的轻重,再结合X线腹部平片所见,胀大空肠和回肠的特征,鉴别多不困难; ❺查明肠梗阻的原因: 要结合病人年龄、病史、体征及X线检查进行全面分析。新生儿肠梗阻多为先天性畸形所致; 两岁以下幼儿肠套叠较为多见; 蛔虫病高发地区的儿童要考虑到蛔虫引起的肠堵塞; 有腹腔炎症或手术历史者应考虑到粘连性肠梗阻的可能。腹疝患者出现肠梗阻时,应想到嵌顿或绞窄疝。 治疗 治疗方法视具体情况而定。首先应矫正因肠梗阻所引起的全身生理紊乱。根据血浆钾、钠、氯和血气分析结果输入适当的电解质溶液,一般可先用葡萄糖等渗盐水补充细胞外液,必要时给予碱剂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当尿量恢复后再补钾。对因血运障碍而失血的患者,应补充血浆、全血或血浆代用液,以扩充血容量,保证有效循环量。放置胃肠减压管以减轻腹胀,吸出肠管内积液,改善肠管的血运,减轻全身中毒症状,有时可利于恢复肠管通畅; 胃肠减压后灌注中药可防止呕吐和利于药物的吸收。需要手术时,胃肠减压可做为术前准备。 基本治疗方法分为两大类,即以中药为主的中西医结合非手术疗法和手术疗法。适于非手术治疗者包括动力性肠梗阻、蛔虫、异物及粪便引起的堵塞性肠梗阻,腹膜结核引起的肠梗阻等。可在严密观察下进行非手术治疗,如病情不见好转或继续加重,需要转为手术治疗者包括一般粘连性肠梗阻,早期小肠扭转、肠套叠。经过术前准备,积极进行手术治疗者包括疑有缺血坏死的绞窄性肠梗阻,粘连带压迫引起的肠梗阻,嵌顿性外疝和内疝,先天性畸形和肿瘤引起的肠梗阻,缺血性肠梗阻及病程长、全身情况不良的单纯性肠梗阻。在非手术疗法中,除上述纠正脱水、电解质失衡、胃肠减压外,可采用中药治疗,一般以通里攻下为主,辅以理气开郁及活血化淤等治则。对于体弱及解除梗阻后的恢复期病人,还应酌加健脾和胃和补气养血的药物,以促进病人恢复。热结型肠梗阻可以复方大承气汤为主方(大黄、厚朴、枳实、芒硝、炒莱菔子、木香);水结型肠梗阻可以甘遂通结汤为主方(甘遂末、桃仁、牛膝、赤芍、厚朴、木香、大黄);偏寒型肠梗阻可以温脾汤(大黄、附子、干姜、人参、甘草)或三物备急丸(生大黄、生巴豆、干姜)为主方; 慢性部分性肠梗阻以肠粘连松解汤(炒莱菔子、厚朴、木香、乌药、桃仁、赤芍、番泻叶、芒硝)为主方,可随症加减。针刺可作为肠梗阻的辅助治疗,常用穴位有足三里、天枢、中脘、内庭、合谷、曲池等,用重刺手法或用电刺激,留针1/2~1小时。在非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必须严密观察病情的变化,如出现自觉腹痛和腹胀基本消失或明显减轻; 出现通畅的排气排便;高调肠鸣音消失;腹部平片示小肠内气体减少,大量气体已进入结肠,气液平面消失等情况,表明梗阻已经消除。如经中药治疗,在12~24小时内症状不见缓解或进而加重者;腹痛由阵发性转为持续性,腹胀继续加重,肠鸣音转少;复查腹部平片气液平面较治疗前无变化、加宽或出现假肿瘤影像; 出现任何绞窄性肠梗阻的症状与体征等情况应及时转为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单纯性肠梗阻应争取解除梗阻的原因,如分解粘连、取出肠内异物及切除狭窄的肠段等。如不能解除梗阻原因,可在梗阻近、远侧肠襻作旁路手术。但旷置的肠段尽量缩短,以避免发生盲襻综合征。如梗阻近端肠管极度膨胀,影响探查及手术操作,可先在梗阻近端作肠减压术,以后再解除梗阻原因。对已有绞窄的小肠梗阻,一般应先解决梗阻,仔细观察血运改善情况,确定是否切除及切除肠管的范围。若肠管确已坏死可先行切除坏死肠管,以后再解除梗阻原因及进行吻合。这样可以防止闭襻内感染中毒物质的吸收,对预防中毒性休克的发生有一定作用。手术中尽量避免腹腔污染,因梗阻近端肠腔内容含有大量细菌及毒素,一旦外溢,很易引起腹腔及切口感染。近年来治疗效果不断提高,但仍为急腹症中死亡率较高的一个病种。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为腹膜炎、中毒性休克、肠瘘及全身衰竭等。 ☚ 十二指肠肠壁血肿 粘连性肠梗阻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