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小港渡者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小港渡者

 
 庚寅冬,予自小港欲入蛟川城,命小奚以木简束书从。时西日沉山,晚烟萦树;望城二里许,因问渡者: “尚可得南门开否?”渡者熟视小奚,应曰:“徐行之尚开也,速行则阖(11)。”予愠为戏(12),趋行及半,小奚仆(13),束断书崩;啼未及起,理书就束(14),而前门已牡(15)下矣。
 予爽然(16)思渡者言近道(17)。天下之以躁急自败(18),穷
 暮(19)而无所归宿者,其犹是也夫(20),其犹是也夫!

 

(《春酒堂诗文集》)


 注释 ①庚寅——清顺治庚寅年,即公元1650年。②小港——集镇名,今属宁波市经济开发区。③蛟川城——今浙江省镇海县城,因附近有蛟门山得名。④小奚——小仆人。⑤以木简束书——书册的上下各用一块木板夹住,再用带子扎上。⑥萦(ying)——绕。⑦因——于是,就。⑧得——获得,引申为赶上。⑨渡者——摆渡的人。⑩徐行——慢走。(11)阖(he)——关闭。(12)予愠为戏——我埋怨他开玩笑。愠(yun):怨恨、埋怨。(13)仆——跌倒。(14)理书就束——整理好书籍并把它捆好。(15)牡——门闩、锁钥。(16)爽然——茫然的样子。(17)近道——接近于大道,即符合客观规律。(18)天下之以躁急自败——世界上的事情因为急躁冒进而使自己陷于失败。(19)穷暮——本指很晚的时候,引申为最后、结果。(20)其犹是也夫——上述的情况就象我这次赶路一样啊!其:指代词,指代上面的情况。是:代词,代赶路的事。
 赏析 这篇不足200字的短文由两部分组成:其一是“客观”地记述事件,其二是“我”的思考:凡事操之过急,后果往往适得其反。
 简洁,是这篇杂文的最大特点。记叙事件部分,有时间、地点、人物,以及前因后果。干净利落,无一笔赘文。简洁,就是要刊落浮辞,汰去一切杂质。本篇记人物,对渡者重点记其言,对小奚重点记其行,对“我”则记其所思。事件的时地、因果都从人物的言行中带出。简洁,不等于质实,同样需要清空;清空则优雅峭拔,质实则凝涩晦昧。本文记述时地,以简洁的笔墨勾画出一幅城郊野渡图: 夕阳西下,暮霭渐起,在绿树萦绕之中,有 一个小小渡口,离渡口二里许的蛟川城上飘散着炊烟……这幅图画镶嵌在全文中,就使全篇文字既古朴素淡,又疏朗优雅。同时,时空与人物交融,造成特定的场景,给人以生活画面的立体感和故事情节的真实感。文约辞微,形象鲜明。
 简洁,就是用笔“枯澹”,“所贵乎枯澹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澹而实美” (苏轼《评韩柳诗》 )。也就是说,文字虽然简洁,而内容丰富,意味甘美。这篇短文写“我”下船后问渡者:“尚可得南门开否?”渡者“熟视”小奚后说: “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乍听很不合理,“我”也认为渡者戏弄自己,便心生怨恨,偏偏“趋行”。渡者的“熟视”和答话耐人寻味。诸如书简的笨重、小奚的疲惫,“我”的急躁,渡者的深沉……都可想而知。我的想法和举止就更有情趣。由于急躁,“小奚仆,束断书崩”,等“理书就束”,“前门已牡下矣” 。这时,“我”才醒悟过来: “天下之以躁急自败,穷暮而无所归宿者,其犹是也夫! ”这就是孔子所谓 “欲速则不达”( 《论语·子路》)的道理。整个故事简短而曲折,表面看来似乎不合逻辑,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小港渡者 - 古代小品文鉴赏 - 可可诗词网

小港渡者

 庚寅冬,予自小港欲入蛟川城,命小奚以木简束书从。时西日沉山,晚烟萦树。望城二里许,因问渡者: “尚可得南门开否?”渡者熟视小奚,应曰:“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予愠为戏。趣行及半,小奚仆,束断书崩,啼未即起,理书就束而前,门牡下矣
 予爽然思渡者言近道。天下之以躁急自败,穷莫而无所归宿者,其犹是也夫?其犹是也夫?

(《春酒堂集》)


 本文随手记一凡人小事,文虽短小,然曲折有致,于平淡中见意趣。开篇点出自小港入蛟川城一事,为全文引子。接着写日暮天晚,用“西日沉山,晚烟萦树”一工对,灵动秀丽,写活了日暮氛围。因日暮天晚,担心城门关闭而向人打听,由此引出渡者。正面写渡者,着墨不多,但其戏谑古怪的情态却给人很深印象。对一陌生的问路者,他先是“熟视”,然后才回答,仅此,已令人生疑; 而其答话,又最不近情理,则更令人惊怪,所以引起作者生气,以为是渡者有意戏弄。谁知结果因小奚跌倒,书简散乱,耽误时辰,竟如渡者所言,倒见得他仿佛有先见之明了。于是引起作者的敬佩和一番深思,由渡者不可思议的答话和自己当晚的经历中悟出了“躁急自败”的人生哲理。
 文中所记之人,为一平凡渡者; 所记之事,仅为问路一小事; 其文,仅百余字,却迭宕曲折,富于理趣如此。

《小港渡者》原文、注释和解析 - 可可诗词网

《小港渡者》

清·周容2

庚寅冬3,予自小港欲人蛟川城,命小奚以木简束书从4。时西日沉山,晚烟萦树,望城二里许。因问渡者:“尚可得南门开否?”渡者熟视小奚,应曰:“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5。”予愠为戏6。趋行及半,小奚扑,束断书崩,啼未即起。理书就束,而前门已牡下矣7

予爽然思渡者言近道8。天下之以躁急自败,穷暮无所归宿者,其犹是也夫,其犹是也夫!

1港:渡口。渡者:撑渡船的人。2周容(1619-1676):清初文学家,明亡入清后不肯任官。有《春酒堂诗文集》。3庚寅:清世祖顺治七年(1650)。4小奚:小仆人。木简:本是古代用来刻记文字的木板,此泛指木板。5阖(he):闭。6愠(yun):怒。为戏:认为是开玩笑。7牡下:上锁。牡:门户的钥匙。8爽然:若有所失貌。道:哲理。

【析点】 这篇散文富有故事性,又具有哲理性。

说它具有故事性,是因为它有人物、有情节、有对话。人物的表情与动作虽不多,但点画一二,无不传神:渡者的“熟视”,显出他善于观察推断,也使人想见此时小奚背书的狼狈相;小奚跌倒“啼未即起”,显出他的孩子气,也可使人想见他们主仆相处之和谐。情节虽简单,对话虽简略,但又存悬念。渡者之答似开玩笑又似“卖关子”,自然引起“我”的误解,读者初读也摸不清头脑,最后才解开疑团。情节进展曲折,对话含蓄有致,很能吸引人。

它富于哲理性的地方即——欲速则不达,没有周密的准备而急于求成,反会招致失败。

“西日沉山,晚烟萦树”的景物描写为故事增添了艺术色彩;结尾处重复使用的感叹句为哲理增添了感情色彩。故事性与哲理性的结合,使这篇短文风趣而不肤浅,深刻且富人情味,引人入胜又发人深思,别具艺术魁力。

小港渡者

《小港渡者》

清周容撰。写于顺治七年(1650)。本文写的是一件寻常小事,但却由生活中一个欲速则不达的事例引出了“躁急自败”的道理,使文章具有寓言的深刻性。作者亲身经历了明清易代的惨变,明亡后曾一度落发为僧,后又力辞不就康熙间举行的博学鸿词科考试,其对故明的黍离之思是显而易见的。文章借事寓意,并以此感慨“天下”的事,抒写明代亡国历史教训的用心可谓既深且长。寓深刻道理于寻常琐事之中,因小而见大,是本文艺术表现的突出特点。全文以小港渡者的警语为核心,叙事平易简洁,文笔精炼浓缩。在不足二百字的篇幅之内,作者熟练地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各种手法,既写出了人物、故事,又点明了题旨,抒发了感慨,充分显示出作者善写短文的高超本领。

☚ 芋老人传   论梁元帝读书 ☛
0000700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0:4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