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小毖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小毖

小毖

《诗经·周颂》篇名。《毛诗序》云:“《小毖》,嗣王求助也。”三家《诗》同。这是成王自我惩戒而求助于群臣的诗。管叔等散布流言,说周公要篡位,成王也怀疑周公。周公为此率军居东方二年以避嫌。不久武庚与三监叛周,成王认识到自己怀疑周公的错误,迎回周公,并请他率军东征平叛。此诗大约作于平叛之后。全诗一章,八句。首二句写自己当吸取教训以防后患,成语“惩前毖后”即由此衍化。后四句以蜂螫、虫飞为喻,阐明防患于未然的道理,富有哲理,又生动形象。末二句叹息自己处境艰难,充满忧思。前人评曰:“愤懑蟠郁,发为古奥之辞。编取草虫等作喻,以见姿致,尤奇。”是《周颂》中的佳作。

☚ 敬之   载芟 ☛

《小毖》


成王自警,莫自寻苦恼,当防患于小。
予其惩而! (一) 我真的要警戒啊!
毖后患。(二) 谨慎地防后患。
莫予荓蜂,(三) 没人扯引我到那儿去,
自求辛螫。(四) 是我自找那辛苦。
肇允彼桃虫,(五) 开始啊,那个小鹪鹩,
拚飞维鸟。(六) 翻身飞起成个鸟。
未堪家多难,我不堪国家多患难,
予又集于蓼。(七) 又把那辛苦来兜揽。


注 释
(一)胡承珙:“段氏《诗小学》云:《疏》于而字绝句。各本皆云:《小毖》章八句。承珙案《释文》亦以惩而作音。是陆、孔章句正同。”
朱熹:“惩,有所伤而知戒也。”
(二)毛亨:“毖,慎也。”
(三)毛亨:“茾蜂,𤸪曳也。”
陈奂:“蜂当作夆,𤸪当作𤸪。《尔雅·释训》:‘夆,𤸪曳也。’《传》所本也。荓夆双声,緳曳双声。今俗所谓扯曳是也。”
胡承珙:“緳曳者,谓牵引而使之也。……窃意莫予与自求,文义呼应。莫者,无也。言往日之事,无有𢊏曳使我为之者,乃我自求辛螫之害耳。”启华按:《释文》本,‘𢊏又作掣,’是也。掣(che彻),牵引也。
(四)陈奂:“辛螫,《释文》引《韩诗》作辛赦。云:‘赦,事也。’辛事,谓辛苦之事也。”
(五)郑玄:“肇,始。”
陈奂:“允,语词。”
毛奇龄:“桃虫一名桃雀,即鹪鹩,又作鹪,俗呼黄脰鸟,鸟中之最小者。”
胡承珙:“《尔雅》:‘桃虫,鹪。’《说文》谓之鹪。……即《庄子》之鹪鹩,其为小鸟甚明。”
林伯桐:“盖谓恶之始萌甚小,似桃虫耳。不能慎之于小,则积恶至大,如桃虫之终为大鸟耳。”
(六)严粲:“钱氏曰:拚与翻同。张氏曰:犹言初为鼠,后为虎,不必谓桃虫化为鸟也。”
(七)陈奂:“《传》训予为我。我,成王自我也。篇中三予字同。”
郑玄:“集,会也。”
孔颖达:“会,谓逢遇之也。”
朱熹:“蓼,辛苦之物也。”

注 音
惩cheng成 毖bi必 茾peng烹 螫shi式 肇zhao兆 拚fan翻 蓼liao了

《诗经》-《小毖》原文||鉴赏|意境解读 - 可可诗词网

小毖

 予其惩,而毖后患,莫予茾蜂,自求辛螫。肇允彼桃虫,拚飞维鸟。未堪家多难,予又集于蓼。
 这也是一首周颂中的诗,原诗列于《访落》和告试群臣的诗《敬之》之后。这是周成王于诛管蔡、消灭武庚之后,自我戒训且求助指群臣的诗。诗当作于武庚作乱、淮夷继叛之时,故诗句较多含蓄。
 “小毖”诗的题如何理解?“小毖者,谨之于小也,谨之于小,则大患无由至矣。”言就是后来的人常说的“谨小慎微”、“见微知著。”历史学家常说的:“千里之堤,溃於蚁穴。”周成王作这一篇颂诗,就是怀着这样的心情: 我们绝不能因事情细小而不加注意,而不研究如何防范和改进。
 惩,有所伤而知警戒。毖即谨慎。荓,使也。蜂,小物而有毒也。荓蜂,从《孔疏》,有牵引扶助之意。螫 (音释),是敕的假借字,据《尔雅·释诂》,即辛劳之意。
 首三句承《讨落》诗意,成王自言: 我何以要惩前而毖后呢?就是为了缺少人辅佐我啊。我只好独自操劳辛苦了。
 “肇允彼挑虫,拚飞维鸟。”肇,始。允一信。桃虫,即小鸟,或称鹪鹩。 拚飞即翻飞之意。“鹪鹩之雏, 化而为𫛲, 故古语曰: 鹪鹩生𫛲,言始小而终大也。” (朱熹集传中语) 这两句比喻或唐开始很弱小,以为不是为患,后来羽毛丰满,勾结管叔蔡叔起来叛乱,就难办了。开始那只焦鹩只当作小鸟, 谁知后来竟飞出大海𫛲。 武庚是商纣王之子, 曾受周武王封为殷君。乘成王年幼,勾结管叔蔡叔等,联络夷族反抗,终为周公平定。
 “未堪家多难,予又集于蓼。”蓼,是其味苦,辣的水草,这儿比喻为陷入困境。这两句是全首颂诗的借句: 我方年幼,哪里能受得了家国这么多灾难哩”。我现在正陷于困境泥途之中,我衷心希望群臣能协助我脱离这艰难的险境。
 近代人、现代人写的政论文章,常用到这一句成语“惩前毖后”,它的出处就在这儿。而且这首颂诗所体现的积极精神,在当前,在未来,也永远值得我们吟诵而深忍,因为其中充满了历史的惨痛的教训。

诗词《小毖》原文、译文、翻译和鉴赏点评 - 先秦两汉诗 - 可可诗词网

小毖

 
 予其惩,而毖后患。莫予荓蜂,自求辛螫。
 肇允彼桃虫,拼飞维鸟。未堪家多难,予又集于蓼。

 
 【注释】①惩:朱熹《诗集传》:“惩,有所伤而知戒也。” 毖(bi 必):《毛传》:“毖,慎也。” ②荓(ping 平)蜂:牵引扶助之意(从《毛诗正义·孔疏》)。辛螫(shi 式):陈奂《诗毛氏传疏》:“辛螫、《释文》引《韩诗》作辛赦,云:‘赦,事也。’辛事,谓辛苦之事。” ③肇:《郑笺》:“肇,始。”允:陈奂《诗毛氏传疏》:“允,语词。”桃虫:即鹪鹩,一种小鸟。传说此鸟最终将变为大鹏。拼(fan 翻):通“翻”。此二句喻小患不除必酿成大祸。 ④蓼(liao 了):一种水草名,其味辛辣。此句喻陷入困境。
 
 【译文】 管、蔡之乱为借鉴,谨慎稳当防后患。没人辅助心不安,自我操劳心里烦。始为鹪鹩不起眼,翻飞为雕成祸患。不堪邦国多患难,今陷困境难熬煎。
 
 【集评】 元·刘瑾:“谨之于小者,即谨之于始也。即所谓‘访落’之意也。谨之于始,不以蜂为小而使之,则其后无辛螫之患矣。不信其为桃虫之小,则其后无翻飞大鸟之患矣。名篇者特于‘毖’字上加一小字,其意深矣。”(《诗传通释》卷十九)
 明·孙:“天下之事当慎其小,小时而不慎,后为祸大,故成王求忠臣早辅助已以救患难。全篇议论,又推广设譬以寓意,其用意甚巧机,甚陡,讽咏之趣味最腴且永,此是经中一新变格。”(《孙月峰先生批评诗经》卷四)
 明·邹泉:“此诗乃管蔡既诛,周公已归之后而作,维鸟以上,译其当患之事,以下示其求助之意。荓峰是轻任之过,允桃虫是轻信之过,此诗见成王虚心求助之意,至亲隐讳之情。”(清·王鸿绪《诗经传说汇纂》卷十二引)
 明·钟惺: “创钜痛深,伤弓之鸣。”(《诗经四卷小序一卷》卷四)
 清·姚际恒:“愤懑、蟠郁,发为古奥之辞;偏取草虫等作喻,以见姿致,尤奇。……此为成王既诛管、蔡之后, 自惩以求助群臣之诗。”(《诗经通论》卷十七)
 清·方玉润: “《小序》谓 ‘嗣王求助’, 语虽混而近是。 《集传》谓‘亦《访落》之意’,则全非。盖《访落》欲绍前徽,比诗乃惩后患,用意各有所在,辞气亦迥不侔。……此诗名虽‘小毖’,意实大戒,盖深自惩也。故开口即言惩患,不知如何自儆而后可免于祸,虑之深则惕之至耳。”(《诗经原始》卷一)
 近·吴闿生:“此则管、蔡难后之词,……此当为成王自作。察其词气可以决之。 ……旧评云: 哀音动人。”(《诗义会通》卷四)
 
 【总案】 此诗是写平定管蔡之乱以后,周成王总结历史教训,自我警戒并求助于群臣。《郑笺》说:“始者管叔及其群弟流言于国,成王信之,而疑周公。至后三监叛而作乱,周公以王命举兵诛之,历年乃已。故今周公归政,成王受之,而求贤臣而自辅也。”此诗富有哲理性,诗中以桃虫为喻,深入浅出,告诉人们这样一个哲理:“天下之事当慎其小,小时而不慎,后为祸大。” (孙语)全诗多用比喻, 因此较为含蓄生动。

《诗经》篇文之《小毖》赏析|解读|阅读理解答案 - 可可诗词网

小毖

 

予其惩,而毖后患
 莫予荓蜂,自求辛螫
 肇允彼桃虫,拚飞维鸟
 未堪家多难,予又集于蓼


 

 【注释】①惩:惩戒。②毖:谨慎。③莫:没有谁。荓(pēng)蜂:联绵词。牵引。④辛螫(zhē):辛苦之事。⑤肇:始。允:信。桃虫:即“鹪鹩”。小鸟。⑥拚(fān):通“翻”。飞翔。⑦集:会。蓼(liǎo):苦菜。比喻困境。
 【鉴赏】这是成王惩管、蔡之乱而自儆之诗。
 全诗一章八句。“惩”“毖”二字为全诗主脑。成语“惩前毖后”就是由此演变而成。成王“惩”些什么呢?首先是惩不要自讨苦吃。往日之事没有谁牵引我,而是自求苦事。由于成王误信流言,怀疑周公,为此周公一度避嫌居东,从而致使管叔、蔡叔之辈得意张狂。这实乃酿成后来大祸之根由,教训深刻,不可不戒。其次是惩不要忽略小患。桃虫始小而终大,这与俗语所说“向为鼠,后为虎”之意正同。这一比喻深刻说明小事不慎终成大祸。事实正是如此。当初管、蔡流言,武庚“小腆(殷之余孽)”,只是犹如“桃虫”之小。可是对流言而未慎思,对武庚而未提防,曾几何时,武庚恃管、蔡反叛,结果酿成大祸,恰如桃虫翻飞终成大鸟。这一血的教训,岂可不戒。末二句蕴含“毖后”之意。“家难”“于蓼”既是往日未“惩”之恶果,同时也是“毖后患”之缘由。黄山说:“‘家多难’指三监启商。‘又集于蓼’正指淮夷之继叛。”(见《诗三家义集疏》)此言甚是。成王自谓:正不堪家难,继而又处苦境,真是祸患迭至。鉴此,为“毖后患”而切望群臣助己。此意虽未明言,但已溢于言外,诗之含蓄于此可见。不难看出,此诗情致缠绵,哀音动人,文词古奥,设喻奇巧,可谓《颂》之佳品。
 《诗序》说:“嗣王求助。”此说失之片面。胡承珙《毛诗后笺》说:“《小毖》之作,似正值周公东征。”此说欠切。观诗“毖后患”之语,可知“家难”既平,“蓼”菜已除。诗云“莫予、自求”“桃虫、维鸟”“家难、于蓼”均为管蔡淮夷乱后追忆之词,而断非当时之语。因为如此创巨痛深之词气,正切合乱后之心境。《正义》谓“周公归政之后”,又似觉定时过晚。
小毖

小毖

〔原文〕
予其惩,
而毖后患。
莫予荓蜂,(鲁荓蜂作𦥚夆。
自求辛螫。一作併螽。韩螫
肇允彼桃虫,作赦。)
拚飞维鸟。(韩拚作翻。)
未堪家多难,
予又集于蓼。
(蜂,东部。虫,中部。东中通韵。鸟、蓼,幽部。)
〔译文〕
我要知戒而改啊,慎防以后的祸患。没有谁牵我离正道,是我自己找苦头。武庚开始确实像那小鹪鹩,可翻飞起来就是大鸟。已经不能承受家中多难,我又落到苦辣蓼草之中。
〔评介〕
《小毖》一章,八句。关于此诗主旨,《诗序》说:“《小毖》,嗣王求助也。”三家诗无异说。郑《笺》谓周公归政成王,成王惩戒管蔡之祸,求贤臣辅助。朱熹《诗集传》谓“此亦《访落》之意”,谓成王自言当惩者“盖指管蔡之事也”。胡承珙《毛诗后笺》云: “篇中桃虫飞鸟之喻,多难集蓼之言,是方当武庚作乱,国家不靖之时急求辅助,故其词危迫。《大诰》曰: ‘殷小腆,诞敢纪其叙。’即桃虫飞鸟之谓也;曰‘天降割于我家’,曰 ‘有大艰于西土’,即多难集蓼之谓也;曰 ‘予惟小子,若涉渊水,予惟往求朕攸济’,即求助之谓也。《小毖》之作,似正值周公东征,诗曰 ‘予其惩’者,惩戒往日之误信流言,致疑周公。《史记》所谓 ‘推己惩艾,悲彼家难’ 也。曰 ‘毖后患’ 者,谓祸难未已,当日慎一日。《大诰》所云‘朕言艰日思’也。《逸周书》‘成王即位,因尝麦而语群臣求助,作《尝麦解》’。其曰 ‘求助’ 与此《序》相应,其文曰 ‘维四年孟春’,又可证此及上三篇通为免丧谋即政时事也。”其说切合诗意,所据亦充分,故可从之。这是成王除丧即政惩戒管蔡之祸而自儆之作,后世亦作为嗣王朝庙之乐歌。此篇与《闵予小子》、《访落》、《敬之》皆属一时之作,可参看。高亨《诗经今注》谓四篇皆成王悔过之作,本为一诗之四章,而《诗经》误分为四篇,其说可供参考。
武王灭商,封商纣子武庚于殷之旧地,命管叔、蔡叔监视他。武王死,成王即位,因年幼而由其叔父周公摄政。管叔等散布谣言,说周公要篡位,成王也怀疑周公。周公为避嫌而领兵去东方。不久武庚联合管蔡叛乱,徐国、奄国也趁机反叛。成王始悔悟,迎回周公,周公东征。成王免丧即政朝庙为此而悔过。此诗中他表示要 “惩前毖后”,并深责自己所造成的错误。当然他指的是误听流言怀疑周公,而使武庚联合管蔡为乱。他用看似“桃虫”(小鹪鹩)可飞翔起来却是大鸟,比喻武庚看似小弱,但作起乱来成为国之大祸。成王更感慨自己年少连遭家难和国事困境,像是落到苦辣的蓼草之中。诗用成王形象化的语言,写出了武王去世后的纷乱的局势。幸赖周公东征胜利平叛,挽救了危机,周朝从此走上巩固发展之路。成王悔过自责也正是明君治世之始。
诗真实地表达了痛悔自责的心情,语语皆自心出,读来如闻其声,似见其人。至于以鹪鹩、蓼草为喻,也生动形象地说明了道理和作者当时的心境。此诗盖亦在演说词基础上修定而成,后来配乐歌唱了。

☚ 敬之   载芟 ☛

小毖

借指君主自我惩戒。宋苏轼《代普宁王贺冬表》: “恭惟皇帝陛下嗣守洪基,丕承先志,法《小毖》以求助。”
●《诗·周颂·小毖序》: “小毖,嗣王求助也。” 郑玄笺: “毖,慎也。天下之事,当慎其小,小时而不慎,后为祸大,故成王求忠臣早辅己为政以救患难。” 小毖: 《诗·周颂》篇名。《诗序》认为,《小毖》一诗是写君王求助于群臣。郑玄解释,天下的事,应当防微杜渐,不致酿成大祸。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2:0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