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小报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小报xiǎo bào篇幅比较小的报纸。1909年《图画日报》第一百二十二号:“阿兰便逢人告诉,消息传入报馆访事人的耳中,明天小报上登了一段新闻,阿兰叫人买了一张,藏在身边。”1924年周作人《〈语丝〉发刊词》:“我们只觉得现在中国的生活太是枯燥,思想界太是沉闷,感到一种不愉快,想说几句话,所以创刊这张小报,作自由发表的地方。” 按一定时期出版的刊物 按一定时期出版的刊物杂志 另见:写作 校对 印刷 ☚ 报刊 艺术 ☛ 小报Tabloid Press指凭借犯罪、丑闻和色情等轰动一时的故事来吸引大批读者的小型插图报纸。美国第一家成名的小报是 《插图新闻日报》,由约瑟夫·M·帕特森于1919年在纽约市创刊。不到两年,该报的发行量就跃居全市各报之首。1952年该报日平均发行量近220万份,星期日版的发行量超过400万份。1924年,威廉·伦道夫·赫斯特在纽约市出版了 《明镜日报》。1924年—1932年间,伯纳尔·麦克法登出版了 《插图纽约晚报》。1952年,美国有50多家小报。 小报 008 小报我国古代的非官方报纸。始于北宋,盛于南宋。出版发行者为朝廷统辖的进奏官、地方官吏及书肆。手写传抄。内容除摘抄邸报外,还有邸报所无的朝政消息,主要为封建官吏士大夫提供朝政动态信息,具有较强的新闻性,故传播面较广,时称“新闻”。元明清时也出现过类似的出版物,如“小抄”、“小本”、“报条”等。历代封建统治者视其为非法,予以禁止。 ☚ 报状 宫门抄 ☛ 小报中国古代的非法报纸。出现于北宋,盛行于南宋。以刊载邸报尚未发表或不准发表的朝政官务为主。以后各代也时有出现。 小报 小报(一)又称小本、小钞、报条等,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非法报纸。始于北宋末年,盛行于南宋,偶现于明清,由京城部分负责传递官方邸报的邸吏、某些坊间书肆主和衙门中的个别吏员私下发行。他们在中央各部门乃至皇宫中串通一些人,窃取材料,打探消息,然后或手抄、或印刷,或飞报远近,或沿街叫卖,或获得经济上的利益,或达到政治上的目的。曾被隐称为“新闻”。内容与官报有同有异,多为官报尚未发表或不准发表的“朝廷之差除,台谏百官之章奏”,旨在为关心政局的官员士大夫及时提供一些参考材料,很引人注意。所载消息,或涉及机密,或不完全可靠,在统治集团内部派系斗争中往往被用来作党同伐异的工具。在宋朝抗金斗争中,它刊印过主战派官员的奏章,透露过有关战局的消息。各朝代的统治者对之均严厉查禁,但终未禁绝。 (二)我们今天所说的“小报”,习惯上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就报纸的版式而言,对开的报纸一般都叫“大报”,四开以下的报纸一般都叫“小报”。按这种解释,那么我国早期的报纸都是小报,所以单独从报纸版式的大小来区分大报或小报,是不科学的。另一种解释是从内容方面来区别,即将较严肃的时事政治性报纸称为大报,而将侧重文艺性、趣味性的报纸称为小报。 ☚ 马礼逊 小孩月报 ☛ 小报mosquito paper 小报私人报名。宋代于官方报——朝报之外,又有私人传播的小报,由内探、省探、衙探搜集朝报未报之事,或官员有所陈请而未得施行之事,也有得之于街市传闻、未必属实。“人情喜新而好奇,皆以小报为先,而以朝报为常”(《宋会要·刑法》2之125)。小报号称“新闻”(《朝野类要》卷四《朝报》)。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