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大纲Xiaoxue sixiang pindeke jiaoxue dagang
国家教育委员会根据教学计划中规定的思想品德学科的目的、任务而制订的指导性文件, 是编写思想品德教材和进行思想品德教学的依据。
小学思想品德课是从1981年秋季正式开设的,同年11月,原教育部召开了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大纲座谈会,起草了《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大纲》,经过征求意见,1982年5月,教育部颁发了《全日制五年制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大纲(试行草案)》。这个《大纲》包括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点、各年级教学内容和要求,以及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等四个方面。实践证明,它对于有计划、有系统地加强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质量,培养少年儿童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收到较好的效果。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更好地按照新时期所需要的人才规格培养下一代,国家教育委员会在总结各地实践经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教学大纲进行了修订,于1986年5月颁发了修订后的《全日制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大纲》,对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性质、地位、作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教学要点、教学的基本原则以及大纲实施,都作了明确规定。
与1982年的《大纲》相比,1986年的《大纲》进一步明确了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强调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共产主义理想的启蒙教育;增加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观念的启蒙教育以及良好的意志、品格的教育;注重良好行为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根据小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适当删减了原《大纲》教学要点中要求过高的一些内容,如“党的领袖们实行集体领导”、“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剥削阶级作为阶级消灭之后,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等等,使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要求更加明确,更有针对性,更加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