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消化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xiao'er xiaohua xitong de jiepou shengli tedian
❶乳牙与恒牙: 乳牙于生后7~8个月开始萌出,至2岁半左右出齐,共20个。自6~7岁至12~13岁,乳牙逐渐脱落,由恒牙替代。自2岁半至7岁,正值儿童全身及面颌部发育的重要阶段,乳牙是主要的咀嚼器官,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刺激颌骨的正常发育及引导恒牙的正常萌出,都有重要作用。在6岁左右,第一恒磨牙在第二乳磨牙的远端萌出,是最早萌出的恒牙,不替代任何乳牙,第一恒磨牙又叫六龄齿。由于该牙萌出早,牙齿的沟裂点隙又多,容易龋坏,若过早丢失则会使邻牙向缺隙处倾倒,以致影响正常的咬合。
❷婴儿“流涎”可为生理现象:新生儿唾液腺尚未发育,口内干燥,生后数月,随着唾液腺发育,唾液增多,但乳儿口腔浅,不会吞咽唾液,可有生理性流涎,以后会自然消失。唾液为有利于健康的津液,应教育幼儿吃饭时细嚼慢咽,充分利用唾液的生理作用。
❸乳儿的胃呈水平位:乳儿,胃呈水平位,即贲门与幽门几乎在同一水平线上,且贲门肌较弱而幽门肌较强,吃奶后易随嗳出的空气将奶溢出。小儿会独立行走后,胃逐渐变为垂直位置。
❹肠管相对较长:小儿肠管相对比成人长,因此消化道面积也相对大些,这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因肠壁薄,通透性强,肠粘膜富含血管,虽吸收率高,但一旦发生消化道感染,肠内毒素或细菌也容易通过肠壁进入血液。
❺肠管固定差: 由于结肠固定差、肠壁薄,易发生肠套叠(一部分肠管套入邻近肠管之中);久痢久泻的病儿容易发生脱肛; 幼儿长时间坐在便盆上也可促使发生脱肛。排便是一种反射活动,逐渐可由大脑皮层控制,半岁左右,就可培养定时排便的习惯。
❻肝脏体积相对较大,但生理功能不如成人:由于小儿代谢旺盛,肝脏体积相对较大。小儿肝糖元贮存量少,饥饿时易出现 “低血糖症”。小儿肝细胞分化不全,对感染和毒素的抵抗力较弱,解毒能力亦差,故小儿用药剂量一定要准确,并严防各种中毒,预防病毒性肝炎,以保护肝脏免受细菌毒素或病毒的损害。
❼儿童的食欲受情绪的影响较大:进食时要有良好的情绪。消化系统受植物神经支配,中枢神经系统也参与调节。凡能影响高级神经活动,使之兴奋或抑制的一切因素,都能影响人们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在儿童进食时,不要使他们有紧张、不安等不良情绪,并注意食物的色、香、味,以促进食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