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小儿尿浊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小儿尿浊

小儿尿浊xiao'er niaozhuo

尿浊,又称尿白,是指小便浑浊,色白如泔浆,尿时无疼痛为主症。以幼儿为多见。本病主要由于饮食不节,或脾胃湿热,蕴结下焦,或因久病脾肾两伤,精微下注,而导致尿浊。一般根据临床表现不同,分为3种类型。
❶湿热尿浊:症见小便浑浊呈乳白色,尿中带有血液,或呈粉红色,每食腥荤食物则加重,尿无疼痛,尿频,伴有大便干燥,舌苔黄腻,脉象濡数。治宜清化湿热为主。可用蓖薢分清饮加减。常用药:川蓖薢,石菖蒲,茯苓,益智仁,石苇,车前子,莲子肉,黄柏,灯心。
❷肾虚尿浊:症见尿赤白浊,烦热口干,盗汗,颧红,腰膝酸软,疲倦乏力,舌红少苔,脉沉细。治宜补肾固摄。可用六味地黄汤合菟丝子丸加减。常用药:熟地,山萸肉,山药,菟丝子,枸杞,莲子肉,生芡实,煅龙,牡,五味子。
❸气虚尿浊:症见小便浑浊,精神疲倦,面色萎黄,舌质淡少苔,脉虚。治宜益气升清。可用补中益气汤加减。常用药:黄芪,党参,白术,当归,陈皮,升麻,紫胡,山药,白果,甘草。

☚ 小儿尿频   中医治小儿遗尿 ☛
小儿尿浊

小儿尿浊

尿浊,指尿液混浊。小便出时色白浑浊,随尿而来者为白浊;尿中混有血液者为赤浊。二者皆因湿热浊气,渗入肾与膀胱所致。但与心、脾、胃、大小肠亦有关。一般热邪偏重,血分受邪,尿为赤浊,其主病在心与小肠。湿邪偏重,气分受邪,则尿为白浊,主病在肺与大肠。尿浊发生有急有慢,可见于淋病之中或继发于淋病之后。小儿尿浊常伴有尿频、尿痛、尿急等症状。
❶湿热尿浊:湿热之邪,浸渍下焦,湿与热蒸,重灼阴液,因而下注。其症尿中带有血液,或呈粉红色。较大病儿可伴有腹部疼痛,按之益甚,尿频;婴儿则排尿时啼哭吵闹,或伴有大便干燥。治宜用八正散,清热利湿。湿邪偏重,尿白如泔,宜四苓散加萆薢,或萆薢渗湿汤以清利膀胱之湿;迁延日久,热伤阴络,尿液全程混有少量血液或血丝者,宜用小蓟饮子、碧玉散以育阴和血,清热导浊。
❷热毒尿浊: 多见于夏暑季节,起病较急,由热毒直袭下焦所致。其症尿浊而量多,年长儿童多诉有尿痛,尿频,尿时有灼热感,小腹及腰部疼痛,伴有发热,口渴,舌红苔黄,脉数。治宜清热解毒,用导赤散加青黛、黄连、滑石、车前草、金银花等。
❸气虚尿浊: 小儿脾常不足,脾气亏虚,湿邪下注,郁积成脓。其症尿浊神疲,面色萎黄,脉虚,舌淡,指纹淡红。治宜补益中气,用补中益气汤加萆薢、益智仁、薏苡仁、通草以渗湿健脾。
❹阴虚尿浊: 见于暑热湿邪淫溢下焦,迁延日久,累及肾阴,致阴虚热扰。其症尿赤白浊,伴潮热、盗汗、颧红、腰膝酸软,五心烦热。治宜滋阴益肾,用六味地黄汤;阴虚火亢者加知母、黄柏;病程日久,肾精亏虚、发育迟缓,或见佝偻病畸形者,宜用补肾地黄丸,益精髓以固其本。

☚ 小儿诸淋   小儿遗尿 ☛
0001920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9: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