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小不相齐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小不相齐清代思想家龚自珍关于缩小个人占有财富差别的主张。他深受宋仁宗时期频繁发生农民起义的强烈震动,看到大官僚地主、大商人实行严重的土地兼并和高利盘剥,形成社会在个人占有财富方面的极度悬殊,故主张在个人占有财富的差别上实行“小不相齐”。他喻这种“小不相齐”的差别,如同“君取盂焉,臣取勺焉,民取焉”(《平均篇》,《龚自珍全集》第78页)。如果任“小不相齐”发展为“大不相齐”,出现“贫相轧,富相耀;贫者阽,富者安;贫者日愈倾,富者日愈壅”的状况,久之则“必发为兵燧”。“大不相齐”即至丧天下。他认为个人占有财富不均的程度,与朝代的治乱兴亡有直接的关系:“浮不足之数相去愈远,则亡愈速;去稍近,治亦稍速。千万载治乱兴亡之数,直以是券矣。”为了达到“小不相齐”,他坚决反对“者上侵”和“勺者下侵”的行为,认为特别是“勺者下侵”会速至“大不相齐”。为了改变当时“大不相齐”的状况,龚自珍提出了“挹彼注兹”(均同上)的方法,认为需要随其时而剂调之,以不断减轻贫富悬殊的程度。龚自珍“小不相齐”的主张,仍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但也具有同情社会下层疾苦,希望减轻对农民剥削的伦理意义。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