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尊重科学,尊重科技人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尊重科学,尊重科技人才

尊重科学,尊重科技人才

早在1977年邓小平就指出: “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要反对不尊重知识分子的错误思想。”(《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41页)这里,邓小平提出了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的重要理论,成为新时期党中央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一项重要方针; 也是新时期邓小平科学技术人才与教育理论的核心。这一理论包括以下内容:
(1) 拨乱反正,否定 “两个估计”。在 “文化大革命” 中,科技、教育战线是“重灾区”,知识分子惨遭厄运。1971年,“四人帮” 炮制的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纪要》 中讲了所谓的 “两个估计”,即:“ ‘文化大革命’ 前17年教育战线是资产阶级专了无产阶级的政,是 ‘黑线专政’;知识分子的大多数世界观基本上是资产阶级的,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这严重挫伤了广大知识分子的自尊心和积极性。粉碎 “四人帮” 后,邓小平敏锐地看到,“两个估计” 不推翻,广大知识分子的头就抬不起来,科技教育战线的新局面就不能打开。他以马克思主义者的极大政治勇气特别是在1977年8月和9月所作的两次重要谈话中,旗帜鲜明地彻底推翻了“两个估计”。首先,邓小平明确指出:“‘两个估计’ 是不符合实际的。怎么能把几百万、上千万的知识分子一棍子打死呢? 我们现在的人才,大部分还不是十七年培养出来的?”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67页)其次,邓小平对 “文化大革命”前17年的科技、教育战线知识分子状况作了符合实际的正确估计,他指出: “应当肯定,十七年中,绝大多数知识分子,不管是科学工作者还是教育工作者,在毛泽东思想的光辉照耀下,……辛勤劳动,努力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49页)关于知识分子的世界观改造问题,邓小平指出: “世界观的重要表现是为谁服务。我国的知识分子绝大多数是自觉自愿地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反对社会主义的是极少数,对社会主义不那么热心的也只是一小部分。”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49页)邓小平的这些讲话为知识分子恢复了应有的政治名誉,从而揭开了科技战线拨乱反正的序幕,在当时的理论界起到了震聋发聩的作用,成为了思想解放的先声。
(2) 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1978年,邓小平说: “科学技术正在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生产力,那末,从事科学技术工作的人是不是劳动者呢?”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88页)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在 “文化大革命” 中,“四人帮” 把知识分子视为 “臭老九”,划到资产阶级一边去,搞乱了人们的思想。邓小平深刻意识到,要充分发挥知识分子在向科技现代化进军中的重大作用,就必须正确地确定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确立知识分子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早在1977年5月24日,邓小平指出: “不论脑力劳动,体力劳动,都是劳动。从事脑力劳动的人也是劳动者。”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41页)在全国科学大会上,邓小平对当代知识分子阶级属性作了明确的回答: “总的说来,他们的绝大多数已经是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自己的知识分子,因此也可以说,已经是工人阶级自己的一部分。”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89页)这些论述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使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走上正确轨道,充分调动了广大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 建设四化必须依靠和尊重人才。邓小平一贯重视人才的作用。1985年3月7日,他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说:“改革经济体制,最重要的、我最关心的,是人才。改革科技体制,我最关心的,还是人才。”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08页)而且 “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没有知识,没有人才,怎么上得去?”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40页)邓小平相信: “我们完全有能力把教育搞上去,提高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培养出数以亿计的各级各类人才。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20页)总之,“事情成败的关键就是能不能发现人才,能不能用人才。”(《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92页)
(4)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必须落到实处。邓小平认为应当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❶政治上信任,工作上放手。1978年邓小平就曾指出: “从政治立场这个基本方面来看,绝大多数科学技术人员应该说是站在工人阶级立场上的。这样的革命知识分子,是我们党的一支依靠的力量。”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93页)既然如此,我们没有理由不信任他们。在工作上放手,不是一句空话,应该在实际工作中给他们压担子,充分发挥他们的专长,让他们在科技工作中有职有权。
❷尊重人才,大胆选拔和培养科技人才。邓小平指出: “要创造一种环境,使拔尖人才能够脱颖而出。改革就是要创造这种环境。人才是有的。不要因为他们不是全才,不是党员,没有学历,没有资历,就把人家埋没了。”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09页)“在人才的问题上,要特别强调一下,必须打破常规去发现、选拔和培养杰出的人才。”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95页)因此,“在学术上,只要有创造,有贡献,就应该评给相应的学术职称,不能论资排辈。”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24页)
❸改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邓小平指出: “我们的教师、科学工作者的生活有许多困难迫切需要解决; 只有几十块钱收入的知识分子,很多很得力的人,能够有稍微好点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就可以为国家和人民解决好多的问题,创造大量的财富。”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61页)我们应该 “给他们创造条件,切切实实地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具体问题。”(《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56页)改善工作条件,应该做好后勤保证工作,保证科研人员把最大精力用于工作。邓小平还多次强调: “对知识分子除了精神上的鼓励,还要采取其他一些鼓励措施,包括改善他们的物质待遇。”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51页)
❹在学术上坚持百家争鸣的方针。邓小平指出: “许多事情,比如对学术论文的评价,科学技术人员业务水平的考核,研究计划的制订,研究成果的鉴定,等等,都应该充分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广泛倾听有关科学技术人员的意见。对于学术上的不同意见,必须坚持百家争鸣的方针,展开自由的讨论。”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98页)
❺加强思想教育,提高思想觉悟。邓小平主张要注意关心和爱护知识分子的思想进步和社会成长。发现他们有什么缺点,就应该耐心地帮助和教育他们,使他们在思想上提高觉悟,在科研与生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他说: “毛泽东同志向来主张革命队伍的人越多越好,向来主张尊重那些有知识、有专长、有贡献的人,向来主张对犯过错误的人要一看、二帮,而不是嫌弃他们。我们一定要认真地实行毛泽东同志的这些教导。”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93页)“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人人都要改造。……研究新问题,接受新事物,自觉地抵制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袭,更好地担负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93—94页)

☚ 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是四个现代化的关键   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 ☛
0000030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5:2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