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就是重视科学技术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增强科技力量,同时要充分认识到知识分子是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的骨干力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要充分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发挥他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知识分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必需的智力因素,是我们国家的宝贵财富。“推翻旧世界,需要知识和知识分子;建设新世界,更需要知识和知识分子。”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是一切科学知识创立、继承、运用和传授的主体。
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积极作用,要造成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的空气。邓小平指出: “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要反对不尊重知识分子的错误思想。”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41页)我们必须深刻理解 “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的科学论断,知识分子不再是 “臭老九”,要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高度,正确认识尊重知识分子。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 “全党和全社会都要真正尊重知识,真正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这样,我们就一定会逐步实现现代化。”
要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积极作用,就要调动知识分子的劳动积极性。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是影响劳动的质量、效率的重要因素。因此能否充分调动广大知识分子的劳动积极性,直接影响到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影响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效,这是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积极作用的最根本的一条。
要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积极作用,还要提拔重用优秀人才。邓小平指出: “我们就是要建立这样一套制度,使那些有专业知识的、年富力强的人,被选拔到能够发挥他们才干的工作岗位上来。”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24页)一方面,在学术职称上,是不能搞论资排辈的 ; 另一方面,要选拔德才兼备的知识分子担任领导干部。
要为知识分子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邓小平认为 “光空讲不行,还要给他们创造条件,切切实实地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56页)重视知识分子,就要给他们创造比较好的工作条件,使他们能够专心致志地研究一些东西。而且要建立奖励制度,合理的工资制度,为知识分子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正如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指出:“必须进一步造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环境,继续改善知识分子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努力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随着人们思想的进一步解放,“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的良好环境的进一步形成,广大知识分子也将进一步发奋努力,以新的姿态投身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推动现代化事业的迅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