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尊德性而道问学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尊德性而道问学儒家关于道德修养方法的命题。语出《礼记·中庸》:“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尊德性”就是要“持敬”,“道问学”则是要“穷理”。朱熹说:“尊德性,所以存心,而极乎道体之大也。道问学,所以致知,而尽乎道体之细也。二者修德凝道之大端也”(《四书集注·中庸》)。认为“尊德性”与“道问学”是互相补充、不可偏废的。但由于他主张“物我一理”、“理”包于“心”,穷尽事物之理即可了悟吾心之理,因而,更为强调“道问学”方面的“格物致知”和“即物穷理”。陆九渊则从“心即理”的观点出发,认为宇宙万物之“理”都不过是吾心“此理”的体现,因而,在道德修养上更为强调“尊德性”的方面,主张只要直指本心、向内用功即可。他说:“既不知尊德性,焉有所谓道问学”(《陆九渊集·语录》)。淳熙二年(1175),朱、陆鹅湖之会关于“为学之方”的“易简”与“支离”之争,可以说亦即是“尊德性”与“道问学”之争。黄宗羲认为,陆子之学“以尊德性为宗”,而朱子之学则“以道问学为主” (《宋元学案·象山学案案语》)。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