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将军府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将军府

古代官署名。为可以开设将军府的将领所设立的官署。始于东汉,指非三司的大将军和将军准予开府同等待遇的官署。晋朝诸州刺史多以将军开府,都督军事。后来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于1914年曾设有将军府,裁撤各省都督。

将军府

将军府

即诸将军的官署。春秋时晋国以卿为军将,因而有将军之称。战国时始为武官名,秦代将军位上卿,金印紫绶。汉代作为朝廷最高级武官的重号将军首先是大将军,武帝时始冠犬司马官号,权势最为显赫,不少权臣均居此位而执掌朝政。与大将军平起平坐者为骠骑将军,亦冠大司马官号,东汉时其地位仅次于大将军。其次为车骑将军,职掌宫卫,典领禁兵,既可领尚书事,又可冠大司马之号。再其次是卫将军,职掌同前。最后是前、后、左、右将军。皆主征伐,平时虽无具体职务,但可加诸吏之号,得宿卫近侍,参与中朝议政。另外还有众多的杂号将军,或曰列将军,其多是临时设置,或以征伐的地名、对象,或以其所领的兵种,或以其所负的特别职务,而定其名号,出则领兵,入则另有任用。魏、晋、南北朝,将军名号极繁,除沿袭汉制旧称外,又增加许多新名,但常置并有专职的仅属少数。唐十六卫、羽林、龙武、神武、神策等军,设上将军、大将军,其下又设将军。从唐到元均以将军为武散官。明代总兵官有挂印带将军号的。此外,宋、元、明亦称殿廷武士为将军。清代将军,一为宗室爵号,二为驻防各地的八旗最高长官(专由满人充任,内地各省将军掌驻防军事及旗籍民事,边疆地区如黑龙江、吉林、伊犁之将军则为全区最高军事及行政长官),三为临时出征的统帅,四为正一品到从二品武官封赠之阶。汉代将军所置幕府即为将军府,如有战事,幕府则随军所在为治。将军府属官一类是属于军队系统的, 如校尉、司马、军监、千人、武库令、军市令、军正、军正丞、校司马、军司马、左司马、右司马、骑司马、车司马、军司空、军司空令、军侯假丞等,另一类是管理府内事务的,如长史、从事郎中以及各种掾、史等。由于汉世将军有荐举官吏之权,而所荐之人又多为其幕僚,故将军府掾属进一步出仕升迁, 相对比较容易。

☚ 太保府   太子太傅府 ☛

将军府jiāng jūn fǔ

 1、指将军的治所和幕府。汉朝将军位比公者四: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汉制,位同公者开府,府员有长史、司马各一人,秩千石,司马主兵,如太尉。从事中郎二人,六百石,取参谋议。掾属二十九人,令史及御属三十一人。大将军领兵营五部,部置校尉一人,比二千石,军司马一人,比千石。部下有曲,曲有军候一人,比六百石。曲下有屯,屯长一人,比二百石。又有军假司马、假候为副。还有外刺、刺奸等。其后,历代多沿置。 2、民国三年,袁世凯置将军府,直属大总统,名义上为最高军事顾问机关,设将军若干人,以陆海军上将、中将任之,其实是承大总统之命,会议军政,校阅军队,特任上将军一人管理府中事务。不久即废。

将军府

袁世凯统治时期,为加强对地方军队的控制,于1914年6月在北京设置将军府,直隶于大总统。同时,将各省都督改称将军。该府名义上为最高军事顾问机关,由大总统特设上将军1人管理日常事务,实用作安置闲散高级军事将领。如将军不兼任其他职务,即任职于京师将军府。1925年被段祺瑞下令裁撤,但将军名号仍沿用。

将军府

官署名。北洋政府于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六月三十日下令裁撤各省都督, 七月十八日公布《将军府编制令》,在京师设置将军府,直属于大总统,作为最高军事顾问机关。设上将军和将军,员额均不固定,由大总统于陆、海军的上将或中将中特任。上将军和将军承大总统之命,会议军务,检阅陆海军,或派驻各省, 组织将军行署,督理军务。留在京师将军府的多冠以威字为称,如段祺瑞称建威上将军,蔡锷称昭威上将军。派往各省的将军,其名号多冠以武字为称,如江苏的冯国璋称宣武上将军,安徽的倪嗣冲称安武上将军,派在东三省的另冠镇字为称,如奉天的张锡銮称镇安上将军;各省以文官(巡按使)兼充督理军务的,则只加将军衔。管理将军府事务者, 即以“管理将军府事务”为称,由大总统特任上将军一人充任。府内置事务厅,设厅长一人,事务员四人,参谋、训官各四人,秘书、书记各二人。另有参军若干人,由大总统任命,位次将军。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元旦, 临时执政段祺瑞下令撤销将军府,但将军名号仍旧沿用。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1:2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