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封神演义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封神演义

封神演义

长篇神魔小说。明舒载阳刊本卷二题钟山逸叟许仲琳编辑。《曲海总目提要》卷三十九谓系陆长庚所作。一百回。作品以《武王伐纣平话》为据,参以古籍和大量神魔传说敷衍而成。前三十回主要写纣王暴虐荒淫,姜子牙归隐,文王访贤等故事;后七十回主要写商、周战争,并参杂以宗教争斗,终以截教助商失败,纣王自焚,阐教助周成功,武王夺取天下,分封列国,姜子牙回国封神。全书以武王伐纣故事为线索,表现了反暴政、反昏君的思想。部分人物如哪吒、黄飞虎、姜子牙等的性格刻画颇鲜明突出。想象丰富。但许多情节千篇一律,且有浓厚宿命论观点。有1955年作家出版社排印本,197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重印出版。

☚ 西游记   东游记 ☛

《封神演义》

封神演义

明金阊舒载阳刊本《封神演义》序书影

明金阊舒载阳刊本《封神演义》正文书影

明代白话长篇神魔鬼怪小说。一名《武王伐纣外史封神演义》,又名《封神传》、《商周列国全传》、《封神榜》。二十卷一百回。题“钟山逸叟许仲琳编辑”。许仲琳,南直隶应天府(今江苏南京)人,始末不详。又《传奇汇考》卷七《顺天时》传奇解题云:“《封神传》系元(明)时道士陆长庚所作。”陆西星(1520—约1601),字长庚,南直隶兴化县(今属江苏)人,早年为诸生,“九试不遇,遂弃儒服为黄冠”。成书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前。

现存主要版本有明金阊舒载阳刊本,藏日本内阁文库;清覆明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清蔚文堂刊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四雪草堂刊本,藏国家图书馆;清善成堂藏板本,藏辽宁省图书馆;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茂选楼刊本,藏南京图书馆;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吴郡崇德书院刊本,藏上海辞书出版社。197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排印四雪草堂刊本,1980年齐鲁书社排印本,1985年台湾天一出版社“明清善本小说丛刊”、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影印金阊舒载阳刊本,1988年岳麓书社排印本,198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四雪草堂钟惺评本,1990年四川文艺出版社排印本,199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十大古典白话长篇小说丛书”排印四雪草堂刊本。

商纣王初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天下八百镇诸侯由东伯侯姜桓楚、南伯侯鄂崇禹、西伯侯姬昌、北伯侯崇侯虎四大镇诸侯统率,同心臣服。后北海七十二路诸侯反叛,太师闻仲率师北征。

纣王七年进香女娲庙,因纣王题诗亵渎,女娲怒遣轩辕坟内千年狐狸精、九头雉鸡精、玉石琵琶精三妖托身宫院,惑乱君心。纣王八年八百诸侯朝商。近臣费仲、尤浑弄权,诸侯皆送财礼,独冀州侯苏护不屑巴结。费、尤挑唆,纣王欲取苏护女妲己进宫侍驾。苏护题诗,反出朝歌。纣王命崇侯虎、姬昌统兵征伐。姬昌修书一封,苏护回心转意,送女入朝。途经恩州驿,千年狐狸精吸去妲己魂魄,借体成形。

纣王见苏妲己千娇百媚,宠爱异常,从此在寿仙宫朝欢暮娱,不理朝政。群臣纷纷进谏,妲己蛊惑不已。司天台老臣杜元铣修本直言,被枭首示众。上大夫梅伯犯颜极谏,受炮烙极刑。首相商容告老还乡,百官缄口寒心。

明金阊舒载阳刊本《封神演义》插图书影

妲己勾结费仲,诬陷姜皇后,皇后惨死。太子殷郊、殷洪逃出被抓回,正受刑时,被仙人赤精子、广成子救走,收作徒弟。商容进京谏奏,头撞石柱而死。妲己篡位正宫,心忧姜皇后父姜桓楚作乱,费仲献计,诱四大镇诸侯进京受戮,使群龙无首。纣王暗发诏旨,四大镇诸侯至朝歌。姜桓楚醢尸,鄂崇禹枭首,姬昌囚禁羑里,崇侯虎交结费仲、尤浑获免。东伯侯子姜文焕反,兵取游魂关;南阳侯子鄂顺反,进军三山关。镇国武成王黄飞虎令众将紧守关隘。

陈塘关总兵李靖得子哪吒,乃太乙真人仙府灵珠子转世,有乾坤圈、混天绫宝物。哪吒七岁洗澡东海口,搅动龙宫,龙王三太子敖丙寻衅,被哪吒打死抽筋。四海龙王齐至李靖府问罪,哪吒剖腹剜肠剔骨肉还父母而死。其母为子建哪吒行宫,受人间香烟,可复人身。李靖打碎塑像,烧毁行宫。太乙真人用荷叶莲花使哪吒化身成形,传授火尖枪,赐脚踏风火轮。哪吒寻父报仇,李靖不敌。燃灯道人赠李靖金塔一座,降伏哪吒,父子和好。

姜尚字子牙,在昆仑山玉虚宫元始天尊门下学道修行四十年,七十二岁时遵师命下山扶周,代劳封神。时运未到,遇事晦气,在朝歌以算命为业。后用三昧真火将玉石琵琶精烧出原形,被纣王封为下大夫。纣王宠信妲己,造酷刑虿盆,建酒池肉林。又命子牙造鹿台,子牙借水遁投奔西周。

姬昌在羑里七年,推演伏羲八卦成《周易》。姬昌长子伯邑考进京赎父,妲己勾引未成将他害死,剁成肉酱。作肉饼赐姬昌,姬昌明知,忍痛而食。后返回西岐,励精图治,西周日强。又于磻溪访得贤士姜子牙,封为丞相。

姬昌讨伐无道,诛崇侯虎,班师后病故,追尊为文王。其子姬发继位,是为武王。妲己引九头雉鸡精化妖姬胡喜媚,同迷纣王,谋害亚相比干,剜心而死。妲己诱纣王调戏黄飞虎妻贾氏,贾氏坠楼身亡。西宫黄妃是黄飞虎之妹,被纣王摔下摘星楼而死。黄飞虎闻报痛入骨髓,一门反出朝歌,杀过五关,弃纣投周。

明金阊舒载阳刊本《封神演义》插图书影

此时闻仲已得胜回朝,连连发兵攻周。张桂芳与四圣兴师问罪,文殊广法天尊助子牙灭四圣,桂芳自尽。鲁雄挂帅出征,费仲、尤浑任参军。时值盛夏,子牙作法降数尺大雪,冰冻岐山,活捉三将,斩首祭封神台。佳梦关魔家四将奉命伐周,各有异宝,神通广大。玉鼎真人门徒杨戬、道德真君弟子黄天化齐来助周,四魔丧命。于是闻太师骑上墨麒麟,亲自统兵伐周。子牙骑四不相,临阵对敌。纣兵屡败,闻仲至金鳌岛邀得十位截教道友,排下天绝阵、地烈阵、风吼阵、寒冰阵、金光阵、化血阵、烈焰阵、落魂阵、红水阵、红砂阵十大恶阵,煞是厉害。姚天君在“落魂阵”内披发仗剑,步罡念咒,将子牙二魂六魄拜出窍,止剩一魂一魄。幸被赤精子借得老子太极图护身,才救转子牙。阐教方面降临十二仙真,共破十绝阵。每破一阵,西周亦有一将殒命。第六阵破后,闻仲请出峨嵋山罗浮洞道友赵公明助战,赵公明打伤多位阐教上仙。陆压道人用钉头七箭书,在西岐山使赵公明丧生。破最后一阵“红砂阵”时,玉虚宫门下十二弟子俱陷阵中,阐教教主老子与元始天尊亲临下界破阵,救出众人。闻仲兵败绝龙岭,被云中子用神火柱烧死,一道游魂往封神台而去。

纣王于是先后令三山关总兵邓九公、冀州侯苏护、三山关总兵张山起兵伐周,均遭失败。土行孙善能地行千里,降周,子牙用计使土行孙与邓九公女邓婵玉成亲,邓九公归顺西岐。苏护降周。张山毙命。遵师命下山助周的殷洪、殷郊,被申公豹游说改变了初衷,反而助纣攻周,殷洪在太极图内被烧为灰烬,殷郊受犁锄而死。

周武王筑金台,登台拜将,以子牙为元帅,统军六十万东征。大军越过金鸡岭,攻占汜水关,西岐名将也多阵亡。兵临界牌关,只见截教多宝道人摆下诛仙阵,杀气腾腾。通天教主亲临护阵。阐教老子、元始天尊同来破阵。老子一气化三清,围攻通天教主。得到西方教主准提道人、接引道人帮助,破诛仙阵。通天教主逃归。界牌关守将徐盖献关降周。

周军乘胜而进,连克穿云关、潼关。通天教主欲报仇雪耻,在临潼关外设万仙阵,立“六魂幡”,要坏接引道人、准提道人、老子、元始天尊、武王、姜尚六人性命。双方一场恶斗,截教门徒大抵殄灭,阵被攻破。此时三教祖师鸿钧老祖来到,为老子、元始、通天三弟子解冤释仇。三位教主叩首遵命。元始驾回玉虚宫,将挑唆作恶的申公豹拿住,塞在北海眼里。

子牙破了五关,兵至渑池县,紧接着又渡黄河。武王与子牙乘坐龙舟,有白鱼跳入船舱之瑞兆。渡过黄河至孟津立营,天下八百镇诸侯不期而会集于此,共推尊武王为主。纣王在朝歌依旧醉生梦死,与妲己朝欢暮宴,恣意妄为,砍行人胫骨,剖孕妇之腹。箕子进谏,被废为庶人,囚禁为奴。于是微子一家三口收拾成汤太庙二十八代神主,投外郡隐姓埋名而去。朝歌军民恨昏君暴虐,四门大开,欢迎周军。子牙进城,午门见纣王,当面陈述纣王十大罪恶。八百诸侯齐声讨伐。纣王败,于摘星楼自焚身亡。杨戬擒住千年狐狸精等三妖,被子牙斩首号令。武王进宫,散财物粟帛,赈济万民。

武王受诸侯拥戴,即天子位,大赦天下。命诸侯各引人马归国。偃武修文,天下大服。子牙领元始天尊玉符金敕,登封神台张榜封神。凡死亡者无论商周,不论人仙,均得受封,共封三百六十五位正神。武王分封诸侯,凡亲王、功臣、帝王后裔皆受封,共七十二国。子牙封为齐侯,为诸侯之首。于是武王迁都镐京,垂拱而治,成就周朝八百年基业。


封神演义 - 通俗小说鉴赏 - 可可诗词网

封神演义

 又名 《封神传》、《商周列国全传》。作者有二说。一据明舒载阳刊本卷二题 “钟山逸叟许仲琳编辑” 定为许仲琳撰; 一据清人 《传奇汇考》卷七 《顺天时》解题定为陆西星撰。一百回。现存最早版本为明金阊舒载阳刊本。
 
 《封神演义》是一部以描写商周斗争和武王灭纣为主要内容的长篇神魔小说。
 小说开头写纣王进香女娲宫,见女娲圣像美貌,题诗亵渎,女娲怒纣无礼,遣轩辕坟中千年狐狸精等三妖入宫惑乱君心,破坏成汤天下。
 纣王索冀州侯苏护女苏妲己为妃。苏护送女至恩州驿,狐精害死妲己,借体成形,入宫得宠。纣王沈溺酒色,朝政日非,又在妲己怂恿下设炮烙酷刑,造虿盆,任意诛杀大臣,残害宫人。皇后姜娘娘被废,惨遭剜目; 太子殷郊及弟殷洪逃出朝歌; 首相商容强谏死节; 东伯侯、南伯侯无辜遇害。西伯侯姬昌被囚羑里七年,其子伯邑考被妲己所害。妲己又谗害王叔亚相比干,致使其被剜心而死。
 姬昌逃回西周后,于磻溪间访得奉元始天尊命下山助周灭商、隐居草野的姜子牙,拜为丞相。姬发继父立为西周之主后,又得妻妹均被纣王害死的商武成王黄飞虎为附,其势益盛。
 纣王命太师闻仲伐周。闻仲先后派大将晁田、张桂芳、鲁雄、魔家四将等出征,并有截教诸门人相助,排十绝阵等,为阐教教主老子元始天尊及众门人所破。诸将及闻仲均被杀。纣王又派邓九公、张山、洪锦等出征,皆大败。九公、土行孙、郑伦、洪锦等皆归降西周,一气仙马元、羽翼仙和背师助纣的殷洪、殷郊被杀。
 武王拜子牙为师兴兵伐商。攻占金鸡岭,收降孔宣,破汜水、佳梦、青龙、界牌、穿云、潼关、临潼等关,并大破截教通天教主所摆的 “诛仙阵”、“万仙阵”, 吕岳之 “瘟㾮阵”等。又战渑池,斩张奎夫妇,战孟津,杀梅山七怪。会合八百诸侯进军朝歌,纣王于摘星楼自焚,妲己等三妖被擒。武王即天子位,姜子牙领元始诰敕,在封神台封神,武王封七十二诸侯。
 《封神演义》是一部历史演义和神魔幻想相结合的长篇小说。它是在元代讲史话本 《武王伐纣平话》的情节框架基础上综合古代关于姜子牙封神等传说创作的。由于作者的创作重点和作品的主要精彩之处是敷演神魔斗争故事,故鲁迅在 《中国小说史略》中把它称为 “神魔小说”。但历史性仍是这部小说的重要特征之一。
 从历史演义的角度看,小说比较真实地反映了上古时期商周斗争特别是纣王失败周代商兴的历史面貌。从 《尚书》《诗经》到 《史记》,这一段史实多有记载,如 《史记·殷本纪》 中所写纣王 “好酒淫乐,嬖于妇人,爱妲己,妲己之言是从”,“百姓怨望”,“重刑辟,有炮烙之法”,“醢九侯”,“脯鄂侯”,“囚西伯羑里”,“剖比干,观其心”,“诸侯多叛纣而往归西伯”,“周武王之东伐,至盟津,诸侯叛殷会周者八百”,纣王 “赴火而死”,周武王杀妲己等,在小说中均有形象的描述。尤其值得重视的,是作者所表现的进步的政治思想和伦理思想。为了充分肯定武王伐纣战争的正义性、必要性与合理性,小说第一部分(2-34回)对纣王荒淫残暴罪行进行了集中揭露,说明“君失其道,便不可为民之父母,而残贼之人称为独夫。今天下叛乱,是纣王自绝于天。”(61回)“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师”(67回引),因此对待老百姓的态度如何,是国君是否符合天意也就是能否当政的根本条件。姜子牙责备纣王说:“陛下无君道久矣。其诸侯臣民,又安得以君道待陛下也?”“获罪于天地人神者,天下之人,皆可讨之。” (95回) 因此,周武伐商虽为臣伐君,却是诛独夫,反暴政,是“奉天命以伐无道”,“代天以彰天讨,救民于水火”的正义之师。从另一方面说,“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94回)“天命无常,惟有德者居之。”(69回),文武尚德,百姓归心,才能周代商兴。贯串于整部小说的,就是这种披着天命外衣的民本思想,这是西周初年以来出现的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所继承的古代民主思想。在把封建纲常“天理”化的程朱理学占统治地位的明代,《封神演义》所宣扬的这种思想,显然具有与封建专制主义相抗衡的叛逆意义。小说中还生动描写了哪吒剔骨还肉,寻父报仇,殷郊殷洪被迫逃亡,以纣为仇的故事,对这些有失“子道”的悖逆行为表示理解和肯定,而二殷后来背叛师教,助商伐商,却终不免化灰犁锄之下场。这些,同有失“臣道”的武王伐纣一样,都表明了作者企图用一种有条件的相对的君臣父子关系来改造那种无条件的绝对服从的封建忠孝伦理。这是《封神演义》中可贵的思想光芒。
 《封神演义》的永久魅力和广泛影响,主要来自于它的神魔幻想艺术创造。神魔幻想艺术是远绍原始神话幻想艺术而又融合佛道等宗教艺术影响而创造的以描写神魔二元对立斗争为主要内容的幻想艺术形式,它盛行于明代。《西游记》和 《封神演义》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我国上古神话本来富有善恶对立的神性斗争故事传统,反映古代民族长期融合斗争的历史过程和阴阳二元斗争的哲学观念,如黄帝炎帝之争,黄帝战蚩尤,颛顼战共工,禹逐共工诛相柳等。商周之际的战争也在传说中带上了神话色彩。《诗经·大明》《尚书·牧誓》篇均有 “上帝临汝”之语。俞樾 《小浮梅闲话》 引今文尚书 《武成》篇 “维尔有神,尚克相予,以济兆民”,《逸周书·克殷》篇“馘魔亿有十万七千七百七十有九”,《史记·封禅书》“八神将自古而有之,或曰: 太公以来作之”,以及《太公金匮》等证明“太公封神之说,相传甚古。”梁有壬引《旧唐书·礼乐志》所引《六韬》中“五方之神来受事”于姜尚的记载,说明《封神》一书“亦有所本”。(《两般秋雨庵随笔》)这些神话传说,在其流传过程中,吸收了民间灵怪传说和佛道神祇传说,内容愈益丰富。《武王伐纣平话》虽然是朴素的讲史话本,但却以九尾狐狸精摄妲己之形迷惑纣王的灵怪传说作为情节框架,书中还有崇侯虎等封为夜灵、太岁、白虎、青龙等神祇的叙说。《封神演义》在广泛综合上述传说的基础上,以惊人的想象力,进行了宏大的艺术创造。这种创造表现在三方面:
 一、神魔形象体系的组合。
 神魔形象,是指具有对立性质的神或神性超人形象。“神”的概念中国固有,“魔”为梵文Mara(音译“魔罗)的略称,佛教指能扰乱身心、破坏好事、障碍善法者。神魔之称,既揭示了这类形象具有中外多种宗教神祇混合的来源,又概括了其形象体系善恶对立的二元组合特征。鲁迅论述道:“历来三教之争,都无解决,互相容受,乃曰‘同源’。所谓义利邪正善恶是非真妄诸端,皆混而又析之,统于二元,虽无专名,谓之神魔,皆可赅括矣。”(《中国小说史略》)是很精辟的。
 《封神演义》的神魔形象体系,是一个庞大混杂而又阵线对立分明的幻想世界。组成这个体系的幻想形象,大体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传说或记载中的道教仙人,如老子、元始天尊到广成子、赤精子等。二是佛教神祇(书中亦称道人),如接引道人(即弥陀佛)、准提道人(即准提观音或准提佛母),及作者把他们归属玉虚门下的燃灯、普贤、文殊、慈航、惧留孙等。三是民间精怪传说和神仙传说如九尾狐狸精、琵琶精、雉鸡精三妖,梅山七怪、赵公明、杨戬等。四是古神话中的神,如女娲、轩辕、神农等。五是作者虚拟的神仙或具有神性本领的超人,此类形象最多,从被称为三教元祖的鸿钩道人到玉虚门人玉鼎、黄龙、云中子,十洲三岛的三姑、四圣、十天君、散仙陆压等等。作者把上述形象,依照其在商周之战中的态度,分为正邪两派,其主要对立面是鸿钩门下的阐教与截教。阐助周,截助商,西方道人 (即佛教) 为阐教之同盟。但阐教中亦有背师教者,如申公豹、殷郊、殷洪。至于散人,则或助周或助商不一,大抵受申公豹唆使者皆助商。阐截之争,实际上是道教内部正统与非正统的派系之争。虽说鸿钩传道于老子、元始与通天三人,但截教被视为旁门左道,所谓左道,既指道术本身不正 (背离规范),也指学道之人品行不正 (如77回元始批评通天教主门下“胡为乱做,不知顺逆,一味恃强,人言兽行。”) 所以“封神榜”虽由三家共签,但封神诰敕却由“太上无极混元教主元始天尊”签发。这就使教派对立斗争具有鲜明的伦理政治内容。与《西游记》中孙悟空等形象始而魔后而神神魔混一,表现为神魔形象的复杂二元组合的特点不同,《封神演义》的形象体系是一种简单的善恶二元对立系统。它缺乏生动丰富的性格描写,(除哪吒闹海等个别故事外)却便于展开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它无需对人物心灵的现实体验,却可以充分开掘自己的幻想潜能。作者通过这种阵线分明的二元组合,构建起小说中庞大的神魔谱系。阐教以元始天尊及其道兄老子为首,下有玉虚宫十二大弟子文殊普贤等,十二弟子又各有所授 (哪吒杨戬雷震子等)。截教在通天教主下,则有所谓上四代弟子 (金灵圣母等) 七大门人 (金光仙等) 及十洲三岛诸人。他们各有本领,各擅胜场,互争高下,共决雌雄,形成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的斗争场面,有时甚至发展成为惊天动地,鬼惨神愁的总体会战和决战,表现出某种英雄史诗的巨大规模和气魄。有人因此把《封神演义》称为 “降魔史诗”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或“拟史诗” (肖兵《封神演义的拟史诗性及其生成》,载《明清小说研究》 1989年2期) 认为它“表现的恰是蛮性未足的上古史,神话性、英雄性、魔幻性十足,又有文人的整理制纂,确实带有所谓的 ‘拟史诗性’。”(同上肖兵文)它的出现,弥补了我国上古史诗性文学作品的不足。《封神演义》形象体系构建的这一特点,由于能满足封建社会中文化层次较低,以好奇尚斗为审美宗旨的广大市民的需求,“其力之及于人心者甚大”(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故多为后代神怪传奇小说所继承,它的优长和缺陷都值得我们重视。
 二、神魔故事情节的构思。
 《封神演义》一百回,有着完整缜密的布局构思。全书以商周斗争为经,以神魔斗争为纬,二线既交叉融合,又并行发展。而姜子牙封神则是综合两条线索的关键、纽带和统率全书的纲领。它体现着天意人道的结合,宿命论和意志论的结合,惩戒观和转化观的结合。以文为教与以文为戏的创作目的的结合。“封神榜”代表着冥冥天数,是书中所有死难阵亡者的归宿。既是榜上人物,便都在劫难逃。但死亡原因,却各有不同,有的是道术未深,有的是嗔怒惹祸,有的是尽忠捐躯,有的是奸邪受惩,总之,是一种主观意志选择的结果。因此,很难凭一纸“封神榜”就肯定作者是在宣扬宿命论。然而,最值得注意的,还是小说的“封神”构思:“将忠臣良将与不道之仙、奸佞之辈,俱依劫运,遵玉勅一一封定神位,皆各分执掌,受享禋祀,护国佑民,掌风调雨顺之叔,职福善祸淫之柄。”(100回)颇有凡鬼魂皆得超脱之意。这一点,与佛教的生死轮回和道教的天道承负等因果报应的宗教观念是大相径庭的,却表现出一种相当浓厚的原始鬼神崇拜心理。肖兵指出,“封神”来自对战后飨祭“国殇”乃至敌军将士亡魂抚慰羁縻,以免作祟,甚至转化敌我的古老民俗的艺术想象 ( 《封神演义的拟史诗性及其生成》)。忠魂既得勉励,恶鬼亦得改过,变害为利,“自今以往,永保澄清。”(100回)所以元始封神诰敕告诫所封八部正神:“纠察人间善恶,检举三界功行……有功之日,循序而迁。尔等其恪守弘规,毋肆私妄,自惹愆尤,以贻伊戚。”(99回)可见,这种构想相当真实地反映了上古先民对鬼神既崇拜敬畏,又企图控制利用的双重心态。这也是《封神演义》的独特价值之所在。当然,对生活在封建后期的作者来说,“封神”主要并非是某种观念的表现,而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一种包含着以文为教意图的以文为戏的手段。一种娱乐民众,组织故事的艺术构想,这只要从他任意揉合佛道,编造荒唐之言 (如神仙犯杀戒等),杜撰形象,虚构谱系 (有的是借用道教谱系而自行改造),并且时杂谈谐调谑 (如以混元金斗为人间净桶之来由) 就可以看出。这种结构形式在小说史上产生过很大影响,传世的《儒林外史》56回本末回之“幽榜”,曹雪芹 《红楼梦》佚稿结尾之 “情榜”,都有 “封神榜” 的影子。
 《封神演义》的神魔斗争,情节曲折啊,高潮迭起。作者依据历史演义与神魔斗争两条线索交织而又并行发展的原则啊精心结撰。全书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 (1-34回) 叙商纣无道,周室渐兴。这一部分以历史事件的敷演为主,神魔斗争穿插其间的战斗描写中。在商周斗争的矛盾双方,又以描述纣王为主,(1-9回,16-18回,26-27回,30-34回)西伯活动穿插其间 (10-11回,19-24回,28-29回),因为姬昌受迫害也是纣王罪行,子牙受聘,飞虎归周,实际上都是纣王君道沦丧,失去人心与人才的结果。对商纣无道的突出描写,揭示出商灭周兴的历史必然性。神魔斗争虽一开始就出现在苏护反商的战斗中,但作为主要内容的阐教与截教斗争,却于12回太乙真人收石矶即哪吒故事方才揭示出来,而作为全书纲领的封神榜,则于15回子牙下山方才点明。可见作者非常重视历史背景的描写以展现神魔斗争的政治伦理性质,实现以文为教和以文为戏的统一。这一部分神魔斗争的对手,主要是具有神性本领的超人,在31-34回即黄飞虎归周的过程中形成第一次高潮 (黄天化、陈桐、哪吒、余化等)。
 第二部分(35-66回)写商伐周战争。包括张桂芳、闻仲、邓九公、苏护、张山、李锦、洪锦等历次征讨。这一部分神魔斗争已不再是历史事件的点染,而成为主要内容。从37回姜子牙上昆仑接受封神榜起,引出申公豹挑唆36路人马助商反周。其中规模最大的是闻仲伐周时秦完等人的 “十绝阵”及在破十绝过程中云霄三娘娘的“黄河阵”,形成全书神魔斗争的第二次高潮。阐截之争正式大规模展开,斗争双方除了具有神性本领的超人,神仙已正式介入(老子、元始及燃灯、玉虚十二门人等)。
 第三部分(67-100回)写周灭商战争。依照进攻路线,写了金鸡岭、青龙关、穿云关、潼关、临潼关、渑池县、孟津、蟠龙岭、游魂关等战斗。这部分的神魔斗争可分两段。67-83回为阐截之争的继续和发展,直到78回 “诛仙阵”’82-83回“万仙阵”(中插80-81回之“瘟㾮阵”),成为三大教主、各路神仙和神性超人全部卷入的空前大会战,形成神魔斗争的第三个高潮。83回阐截之争结束。84-98回为神魔斗争的余波。神仙退出战争,神性超人和精怪成为主角,双方阵亡颇多。这是最后完成封神榜的神性战争,也是商周斗争的最后阶段。这一部分还写了纣王敲骨剖妇等历史罪行,为周灭商作了有力铺垫。99回为姜子牙封神,收全书神魔斗争。100回为武王封侯,收商周斗争。
 总之,《封神演义》所描写的神魔斗争,是一场以历史事件为线索,在现实空间中进行的幻想战争,这是一场由 “天意”安排,在神的主宰和参与下以神性超人 (法术之士) 为主体进行的包含着教派斗争内容的政治军事斗争。这种结构形态,与《西游记》等在幻想空间以神性形象 (神佛妖魔) 为主体展开善恶对立斗争的构想是不相同的。后来的 《三宝太监下西洋演义》 《女仙外史》《说唐后传》等小说都继承这种结构形态,形成了可称之为历史神怪小说的系列品种。
 三、神魔斗争情境的想象
 神魔斗争,是对变化、神力(包括法宝)和法术等神性本领要素的组合和运用。除了神魔形象刻画,它是使神魔小说富于魅力“及于人心者甚大”的重要因素。对于不重视性格而偏重情节的《封神演义》,它更是一种主要因素。在对神魔斗争情境的具体描写中,作者把自己的艺术想象力发挥到了极致,充分表现出人类借助幻想以超越自身局限,利用和征服自然力,最大限度地实现其本质力量的热烈追求和愿望。他高扬古代民族的主体精神,于荒诞无稽的构思中寓“制天命而用之”的科学幻想。这是《封神演义》神魔斗争描写的重要意义。
 《封神演义》的神魔斗争情境想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斗争手段的幻想,一是对斗争场景的幻想。
 斗争手段的幻想即对神性本领的想象,在小说中它包括对超人能力和超级武器 (法宝) 的想象两个方面,而以后者为主。对超人能力的想象,是对人类官能现实局限的超越,如雷震子身生肉翅;杨任眼内有手,手中有眼;土行孙,张奎能土遁地行; 哪吒三头六臂; 杨戬七十二变等,各有神通。但 《封神演义》想象最富特色和意义的,是各种法宝。它们名目繁多,形态奇特,威力巨大,性能各异。有的是对利用自然力克敌制胜的幻想,如 “十绝阵”中的天绝、地烈、风吼、烈焰等阵,魔家四将祭地、火、水、风,姜子牙冰冻岐山等。有的是对武器性能的想象,如打神鞭、捆仙绳、定海珠、番天印、金蛟剪等,皆具有制导性能,令敌手无可逃遁,或极具杀伤力。有的是对新型武器的想象,如高兰英之 “太阳神针”,伤人眼目,致五岳同时阵亡。又如陆压之葫芦,揭开顶盖,即有一物名曰“飞刀”,此物有眉有眼,眼里有两道白光,能钉人仙妖魅泥丸宫的元神,纵有变化,不能逃走。那白光顶上如风轮转一般,打一躬曰:“请宝贝转身!”其头自然落地。这个葫芦威力极大,屡次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48回、75回、93回、97回等)这些似乎是对声光武器的想象。又如吕岳诸门人有“头疼磬”、“发躁旛”、“昏迷剑”、“散㾮鞭”,后又有瘟㾮阵及余化龙五子布痘阵,又有龙安吉之“四肢酥”、卞吉之“幽魂白骨旛”等,则显然是对制造生物、化学武器的想象。有的是对反武器或武器防御系统的想象。如破“十绝阵”时,诸仙各有法宝护体。“金光阵”之宝镜可将人身化为脓血,广成子“将八卦仙衣打开,连头裹定,不见其身。”“寒冰阵”冰山可将人压为齑粉,普贤真人 “用指上放一道白光如线,长出一朵庆云,高有数丈,上有八角,角上乃金灯,缨络垂珠,护持顶上,其冰见金灯自然消化,毫不能伤。”(46回)都是富于美感的幻想描述。有的是对运载工具特别是坐骑的想象,如子牙之四不相,黄飞虎的五色神牛,杨任之云霞兽,闻仲之墨麒麟等,如此等等。作者几乎调动了他对原始巫术,道教符箓祝咒法术、法器(镜、剑、印、旙等),佛教法术、法器(钵、杖、杵、灯、珠、磬、铃等)和各种武器工具的全部知识和融铸、综合、夸张、渲染、想象的全部本领,构建起古代小说中规模最为宏大色彩最为斑烂的武器幻想体系,令人叹为观止。
 古代神魔小说斗争场景的构思,大体有两种类型。一种以 《西游记》为代表,斗智与斗法相结合;一种则以《封神演义》为代表,斗宝与斗法相结合,即超人本领与超级武器的斗争相结合,而以斗宝为主。作者利用事物相生相克即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原理构造各种斗法斗宝情节,奇思妙想,层出不穷。如39回赵公明与阐教诸门人之战。赵公明以定海珠打伤五位上仙并打败燃灯道人,而定海珠却被五夷山散人肖升、曹宝用“落宝金钱”收去。赵又祭神鞭,因鞭是兵器,不是宝,金钱无用,肖升反被打死,燃灯则祭乾坤尺打伤赵公明。赵公明借来金蛟剪,将燃灯梅花鹿一闸两段,燃灯又败走。此时西昆仑散人陆压献计以七箭书射公明。闻仲使公明之徒陈九公等二人抢走箭书,杨戬复变化为闻仲骗回箭书,终于将公明以箭书射死。诸法宝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互相逞能,出奇制胜,形成起伏跌宕的斗争情节。有时,这种斗法斗宝的场景描写与作者的叙述技巧相结合,其效果尤为精彩。如渑池县之战,主要从子牙一方着笔,双方的斗法斗宝,尤其是张奎夫妇的奇异本领,逐步展开,数层出落,犬牙交错,波澜迭起。先是姬叔明兄弟被杀,写出张奎之神兽,接着五岳被杀,写出高兰英之神针,周营受一大挫;但杨戬用变化之计坏了张母及张之独角兽,又为一小胜,而哪吒用乾坤圈时,张奎却借土遁逃走,且利用地行术欲行刺子牙,又写出张奎之另一异能,且构成对周营一大威胁; 土行孙出战,邓婵玉打伤高兰英,又是一小胜; 但土行孙欲取指地成钢之法却被高兰英算出,结果夫妇俱被张奎所害,此又一大挫。直到惧留孙派人送来符印,姜子牙亲自用调虎离山计,杨戬杨任韦护等通力合作,才将张奎夫妇杀死。这是一场带有浓厚悲剧意味的真正的厮杀,比那些一般化的斗宝描写耐看得多。作者还进一步在神魔斗争个别场景描述的基础上,集中矛盾冲突,创造出神魔会战,把对古代战争的浪漫主义幻想推向高峰。如十绝、诛仙、万仙诸阵,这类场景描写,除集斗法斗宝之大成外,还特别注重整体布局,氛围创造,气势渲染,是使《封神演义》呈现出某种史诗规模的重要因素。不过,在具体情节处理上,它们反而较为平直,不如上述场景片断之曲折有致。

封神演义

长篇小说。明许仲琳撰。 一百回。明舒载阳刊本《封神演义》卷二题“钟山逸叟许仲琳编辑”。仲琳,南直隶应天府(今江苏南京市)人。生平事迹不详。一说为明陆西星撰。西星南直隶兴化县人。诸生。著有《南华经副墨》、《方壶外史》等。全书根据《武王伐纣平话》,参照有关古籍和传说故事敷衍而成。叙述商末政治纷乱及武王伐商的历史故事。全书以纣王进香,题诗渎神,女娲命三妖惑纣为楔子,铺叙纣王、妲己荒淫暴虐之罪行,以及姜子牙晚年知遇、西伯侯脱祸归周,武王起兵伐纣等事件,着重描写商周之战的曲折过程。最后以姜子牙封诸神和周武王分封诸侯作结。小说力揭纣王的荒淫残暴,赞扬周文王、周武王的宽惠爱民,号召诸侯“吊民伐罪”。哪吒剔骨还肉、黄飞虎反商归周等情节,亦具有一定的叛逆精神。对纣王沉湎酒色、不理朝政、随意诛杀大臣等描写,曲折地反映了明代后期的腐败政治和黑暗现实。在艺术上发挥神话传说善于想象和夸张的特长,情节离奇,曲折生动。人物描写也有一定成就。明清以后在民间流传很广。但全书充斥大量神怪斗法描写,宣扬“儒道释”三教合一思想,宣扬“劫数”、天命等宗教迷信观念,具有明显的局限性。有明金阊舒载阳刊本, 日本内阁文库藏。清覆明本,别题《封神传》。蔚文堂覆明本,别题《商周列国全传》。以上二本均载长洲周之标君建序。四雪草堂原刊本,首康熙乙亥(1695)年褚人获序。今唯周之标序本及褚人获序本通行。 解放后有人民文学出版社标点本。

封神演义

封神演义

明许仲琳(一说陆西星)的幻化神魔长篇小说。全书20卷100回。小说叙周武王伐纣的故事,从商纣王七年写起,到姜子牙归国封神,武王封列国诸侯结束。书中以商的衰落和西周的兴起为主线,把商末的诸多矛盾与神异幻化故事有机结合起来,成为一部既有历史依据,又充满神奇色彩的小说。作者暴露了商纣王的残暴、荒淫、昏庸,歌颂了姜子牙的足智多谋。将周灭商的过程神奇化、宗教化。在描写战争时,有程式化之嫌。

☚ 西游记   送刘大将军自朔方移镇甘肃 ☛
封神演义

封神演义

明许仲琳(一说陆西星)的幻化神魔长篇小说。全书20卷100回。小说叙周武王伐纣的故事,从商纣王七年写起,到姜子牙归国封神,武王封列国诸侯结束。书中以商的衰落和西周的兴起为主线,把商末的诸多矛盾与神异幻化故事有机结合起来,成为一部既有历史依据,又充满神奇色彩的小说。作者暴露了商纣王的残暴、荒淫、昏庸,歌颂了姜子牙的足智多谋。将周灭商的过程神奇化、宗教化。在描写战争时,有程式化之嫌。

☚ 西游记   送刘大将军自朔方移镇甘肃 ☛
封神演义

315 封神演义

长篇神魔小说,明代许仲琳作。约成书于隆庆、万历年间,借商、周易代的故事,揭露暴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的要求。全书共100回,从纣王进香渎神写起,以纣王自焚、姜子牙封神、周武王分封列国告终。在商、周交战时,神怪迭出,双方各有所助,互有死伤,充满神异色彩。鲁迅先生指出,该书“似志在于演史,而侈谈神怪,什九虚造,实不过假商周之争,自写幻想”。现存最早的本子是明代舒载阳刊本,20卷100回,别题《武王伐纣外史》。

☚ 西游记   金瓶梅 ☛
封神演义

《封神演义》fengshen yanyi

明代长篇小说,作者许仲琳,一说陆西星。成书于明穆宗隆庆至明神宗万历年间。现存最早本子为明代舒载阳刊本,20卷100回,别题《武王伐纣外史》。
《封神演义》是作者以宋元讲史话本《武王伐纣平话》为基础,博采民间传说,虚构演绎而成的长篇神魔小说。中心内容是描写商周斗争的曲折过程,其中羼杂了一些荒诞不经的神魔情节。小说历叙纣王荒淫暴虐的恶行,以及姜子牙晚年知遇,佐周克商、西伯侯脱祸归周、武王起兵反商诸事。阐教助周,截教助纣,各逞法术,互有伤亡,终于阐教战胜了截教。纣王自焚,武王克商,姜子牙祭坛封神,周武王分封列国。小说通过神魔斗法的描写宣扬了“成汤气数已尽,周室当兴”这一命定的主题,以及“三教合一”的思想。另外,也假借历史事件,托古讽今,曲折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小说中纣王的暴虐不仁,曲折地反映了明中叶以后,厂卫横行,民不聊生的残暴政治现实。
小说在艺术上也很有特点,想象丰富奇特,有些情节比较曲折生动,并塑造了几个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如哪吒、妲己等,给人以较深的印象。但书中大多数人物缺乏鲜明的性格特征,许多场面的描写流于程式化。
《封神演义》有明刻本,但国内已无存。清初有周之标序本、褚人获序本及四雪草堂本刊行。今有人民文学出版社标点通行本。

☚ 西游记   杨家府演义 ☛
封神演义

封神演义

明代长篇小说,作者许仲琳,一说陆西星。成书于明穆宗隆庆至明神宗万历年间。现存最早本子为明代舒载阳刊本,二十卷一百回,别题《武王伐纣外史》。该书是作者以宋元讲史话本《武王伐纣平话》为基础,博采民间传说,虚构演绎而成的长篇神魔小说。其内容是描写商周斗争的曲折过程,其中羼杂了一些荒诞不经的神魔情节。

☚ 西游记   三言 ☛
封神演义

《封神演义》Fengshen yanyi

这是明代一部重要的长篇神话小说,一百回,约成书于隆庆万历年间。关于作者,明万历年间苏州舒载阳刻本题作“钟山逸叟许仲琳编辑”,当是。此书以《武王伐纣平话》为主,参考古籍和其它各种传说敷演而成。全书一开始就写纣王无道,炮烙忠臣,杀妻弃子,挖趸盆,修“鹿台”,设置酒池肉林,残害生灵;而且刚愎自用,宠用奸佞之徒,终于失去民心。相反文王却广施仁政,“不肆干戈,不行杀伐”。最后武王顺应民心,会合诸侯,终于大败商纣。作品重点在于表现以纣王为代表的暴政和以武王为代表的仁政之间的尖锐矛盾。对于武王的仁政,作者给予热情的歌颂;而对纣王的暴政,则给以无情的揭露和坚决的批判。但这些描写,又都不是随意虚构的。如果结合明代的社会现实来看,则知作者是在以纣王影射嘉靖皇帝和万历皇帝;而武王的仁政,则不过是作者的理想而已。然而全书最大的缺陷就在于将尘世间的社会问题和天上的神仙妖异揉和在一起来写。本来商周之间的矛盾是一个尖锐的社会矛盾,作者却把它写成了一个无谓的神仙妖异之间的争斗,好像一切都是天意。这就彻底否定了社会发展的规律,最后陷入到唯心主义的天命论中。此书在写作上吸取了许多民间传说的优秀成分,创造了一系列优美动人的神话形象和情节,如哪吒的风火轮和三头六臂,雷震子的肉翅,以及千里眼、顺风耳、土行孙的种种特异功能,二郎杨戬变化无穷的本领等,都使读者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引起丰富的联想。这也正是本书的精华所在。此书以清初的四雪草堂刊本较为完善。解放后,作家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均有排印本,较为流行。

☚ 古文观止   唐宋派 ☛
封神演义

《封神演义》

明代长篇神魔小说。作者许仲琳。全书100回,是在宋元讲史话本 《武王伐纣平话》基础上,博采民间有关殷周斗争的传说敷演而成的。小说前30回写纣王暴虐荒淫,周文王访贤才得到姜子牙辅佐伐纣;后70回写商周战争,纣王最后失败自焚,武王分封列国和姜子牙封神。作品猛烈抨击了封建暴君的统治及其种种倒行逆施,表达了人民对暴政的痛恨和对仁政的向往。书中宣传的 “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的历史观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哪吒剔骨还肉、黄飞虎反商归殷等情节也进一步强调了 “不得不反” 的叛逆精神。这显然与封建伦理规定的君臣、父子关系相背离,具有进步意义。但是,小说宣传了天命观,带有浓厚的宿命观念和迷信色彩,还宣扬了女人是祸水的错误思想。《封神演义》在艺术上有 一定特色。它发挥神话传说善于想像夸张的特长,赋予各类人物以独特的形貌和奇异的仙术道法,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小说在人物描绘上有 一定成就,如妲己的阴险残忍、杨戬的机谋果敢、闻仲的耿直愚忠等等,都写出了一定的性格。小说一些情节也较生动曲折,引人入胜,如哪吒闹海一节。小说在艺术上的缺点表现在多数人物性格不鲜明、铺叙故事重复雷同、情节发展不够严谨等方面。

☚ 水浒传   金瓶梅 ☛

封神演义

长篇小说。明刻本称“钟山逸叟许仲琳编辑”。一说陆西星作。所写为殷周斗争故事,宣扬惩伐暴君,末以姜子牙封神和周武王分封诸侯作结。人物情节均出自幻想,并不合于史实。想象丰富,夸张奇特,颇能吸引读者。至其思想根柢,鲁迅以为“则方士之见”(《中国小说史略》)。有作家出版社1955年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本。

封神演义

封神演义

长篇小说。又称《封神传》。100回。作者一说许仲琳编辑,一说为陆西星作。是在宋元讲史话本《武王伐纣评话》的基础上,博采民间传说加以虚构而演绎成的一部大作。此书演述周武王伐纣、姜太公封神事。作品借神魔斗法的故事,以幻想化的形式反映了商周时代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斗争。作品通过描写纣王设炮烙、造虿盆、剖孕妇、敲骨髓等情节,批判纣王残暴不仁。作者把武王伐纣处理为“以臣伐君”、“以下伐上”的“灭独夫”之举,以“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号召“吊民伐罪”,具有一定进步意义。但作品宣扬“三教合一”思想和“女祸”思想,全书贯穿浓厚的宿命论,封建糟粕较多,且情节有雷同现象,人物性格不够突出,语言平板拖沓。明清时版本较多。现有人民文学出版社排印本。

☚ 西游记   杨家府演义 ☛

封神演义

明许仲琳撰。许仲琳字不详,号钟山逸叟,南直隶应天府(今南京市)人,生卒年及生平事迹不详。关于作者,清梁章炬《浪迹续谈》(六)载:“林樾亭先生尝与余谈,《封神传》一书是前明一名宿所撰。”从本书的文笔及对于历史掌故的运用方式来看,此说也不无道理。现在通行的版本题许仲琳撰,是根据明万历舒载阳刊本(藏日本内阁文库),卷二题记:“钟山逸叟许仲琳编辑。”另外,《曲海总目提要》记明人陆西星作,可备一说。《封神演义》又名《封神传》,全书一百回,是在宋元讲史话本《武王伐纣平话》的基础上,博采民间神话传说,虚构演绎而成的一部长篇神魔小说。内容以纣王进香,题诗渎神,于是女娲命三妖惑纣助周为楔子,历叙纣王、妲己荒淫暴虐恶行,及姜子牙晚年知遇,西伯侯脱祸归周,武王起兵反商诸事,中心描写商周之战的曲折过程。其间神怪迭出,参有匡助。助周者为阐教,有道、释两家,助纣者有截教。双方各逞法术,互有死伤,截教终败。最后纣王自焚,武王克商,而以姜子牙祭坛封神,周武王分封列国告终。《封神演义》通过富于神话色彩的描写表现了商周的斗争。它以仁慈爱民的武王和他的丞相姜子牙为首的周,以暴虐无道的纣王为代表的商,构成了斗争的双方。作者把这写成一种正义的力量和非正义的力量之间的斗争,显示了鲜明的思想倾向。在历史上,商和周是两个不同的部族。《封神演义》却把他们写成了君臣的关系,并且强调武王伐纣的事业是“以臣伐君”,“以下伐上”,是“灭独夫”。书中宣传的“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的历史观是有其进步意义的。对哪咤剔骨还肉,黄飞虎反商归周等事件的描写,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伦理思想,具有鲜明的叛逆色彩。在艺术手法上,《封神演义》也颇有特色。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力,赋予各类人物以奇形怪状的容貌和特异的技能,如杨任的眼睛、雷震子的肉翅。哪吒的三头六臂,土行孙的土遁术、杨戬的七十二变化等,无不描写得引人入胜。在人物性格的刻划方面,如姜子牙的忠厚、懦弱,妲己的狡猾、残忍,闻仲的耿直愚忠,黄天化的暴躁如火等,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外,它在展开情节、铺叙故事、抒写幻想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艺术成就。但是《封神演义》糟粕较多,全书被所谓“成汤气数已尽,周室天命当兴”的天命观所笼罩,每个参加商周之争的人都不过是来“完天地之劫数,成气运之迁移”,阵亡以后都是“一道神灵进封神台去了。”模糊了正义与非正义的界限。此外,作者还一再宣扬“三教合一”和“女人是祸水”等封建观点。艺术上忽略了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因而大多数人物的性格不够突出。有的地方千篇一律,公式化,情节的发展上也有些漏洞。据传作者创作此书有“欲与《西游记》、《水浒传》鼎立而三”之意,实则难以与其匹敌。《封神演义》自明清以来,在我国民间流传很广,有许多地方戏的剧目、曲艺的唱本、说书的平话,皆取材于它。哪咤、姜子牙、妲己的故事也几乎家喻户晓,足见其影响之大。《封神演义》的版本较多,主要有明全阊舒载阳刊本;清复明本,别题《封神传》;蔚文堂复明刊本,别题《商周列国全传》;四雪草堂订正本;康熙四十三年序善成堂藏板本;乾隆四十七年茂选楼刊本等。1955年作家出版社排印本,以清初四雪堂刊本排印,用广百宋斋石印本、蔚文堂本、德聚堂本等校勘。197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本又据以重印。

封神演义

《封神演义》

明代长篇小说。或谓钟山逸叟许仲琳编辑,或谓明道士陆长庚所作,约在隆庆、万历年间(1567~1619)成书。作者以宋元话本《武王伐纣平话》为蓝本,博采民间传说,通过艺术虚构,演绎而成此长篇神魔小说。全书100回,以充满神话色彩的描写叙述殷周斗争的历史,具有抨击暴政、批判封建伦理观念的进步思想倾向,但也搅杂着浓重的宿命论、女人为“祸水”等落后思想。书中塑造了一些较有个性的人物形象,如具有反抗精神的哪吒、阴狠狡诈的妲己、荒淫暴虐的纣王等,但大部分人物流于概念化公式化。关于神魔斗法的描述,显示了作者浪漫不羁的想象力,而故事情节的荒疏和漏洞则表明作者生活根基的贫弱。此书虽可在小说发展史上占有一隅之地,但成就远在《西游记》和《水浒传》之下。

☚ 西游记   金瓶梅 ☛

《封神演义》feng shen yan yi

Investiture of the Gods→许仲琳(Xu Zhonglin)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12: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