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条fēng tiáo封闭门户或器物的字条:(宝玉)进入门来,只见有十数个大橱,皆用~封着。(五·105) 古代名物 > 函籍類 > 章牘版籍部 > 版籍 > 封條 封條 fēngtiáo 亦稱“封皮”、“封皮條”、“封簽”。黏貼在門户或器物上的字條,表示封閉、封存或没收,以防私自開啟或動用。宋·蘇軾《論葉温叟分擘度牒不公狀》:“省部今依勑命指揮,出給到空名度牒三百道,並封皮。”《水滸傳》第一回:“門上使者胳膊大鎖鎖着,交叉上面貼着十數道封皮,封皮上又是重疊疊使着朱印。”《平妖傳》第七回:“把佛堂前門鎖斷、貼下兩層封條。”《歧路燈》第六十七回:“我方纔過來,見門兒鎖着,門屈戌上邊有你一個小紅封簽兒,自是閒房無用。”《平山冷燕》第九回:“我看前日舟中,封皮條遍帖,衙役跟隨,若不是這個顯宦的家小,那有這般光景。”清·葉廷琯《鷗陂漁話·附記編行堂集事》:“觀察詢所藏何物,僧曰:‘自康熙年間至今,本寺更一住持,即加一封條,所藏何物實未悉。” 封条fēng tiáoбандерóль封条 封条用于加封进出境物品或货物及某种函件。封条印有专门规范的字样,加盖海关印章。遇贴有海关封条的情况,不得擅自起封,须通知当地海关并办理必要手续,否则按违章论处。 ☚ 关封 封志 ☛ 000005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