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对雪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对雪

年代:唐代诗人 作者:杜甫
←上一篇:对雪 下一篇:雨 →
诗词简介:
 这首诗作于至德元年冬。当时叛军势力正锐,形势不振。困居长安的杜甫不断听到前方战败的消息,心中十分愁苦。诗中反映的就是这种心情。这首诗既写了风雪交加的自然之景,又写了身陷贼中的诗人的苦寒境况,还抒发了忧心国事的愁苦情怀,情景交融,意味悲苦而又饶有风趣。
 

  • 原文
  • 拼音
  • 繁体
  • 《对雪》
    .[唐].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尊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 《 duì xuě 》 
    《 对 雪 》 
    .[ tánɡ ]. dù fǔ.
    .[ 唐 ]. 杜 甫.
    zhàn kū duō xīn ɡuǐ , chóu yín dú lǎo wēnɡ 。 
    战 哭 多 新 鬼 , 愁 吟 独 老 翁 。 
    luàn yún dī bó mù , jí xuě wǔ huí fēnɡ 。 
    乱 云 低 薄 暮 , 急 雪 舞 回 风 。 
    piáo qì zūn wú lǜ , lú cún huǒ sì hónɡ 。 
    瓢 弃 尊 无 绿 , 炉 存 火 似 红 。 
    shù zhōu xiāo xi duàn , chóu zuò zhènɡ shū kōnɡ 。 
    数 州 消 息 断 , 愁 坐 正 书 空 。 
  • 《對雪》
    .[唐].杜甫.
    戰哭多新鬼,愁吟獨老翁。
    亂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風。
    瓢棄尊無綠,爐存火似紅。
    數州消息斷,愁坐正書空。
  • 译文
  • 注释
  • 诗评
  • 【译文】 悲叹痛哭的是数万阵之的将士,怀愁吟唱的是独坐床边的杜陵老翁。乱云低垂笼罩着淡薄的暮霭,急雪翻腾回舞于凛冽的寒风。瓢已遗弃,杯中已无滴酒,炉内无火却还觉那般透红。数座州府的消息已被隔断,我只能满怀愁绪闷坐 “书空”。
  • 【注释】 ①战哭:为战事而哭。多新鬼:许多新战死的人。至德元年 (756) 十月,宰相房琯 (guan 管) 带兵进攻盘踞长安的安史叛军。二十一日战于陈陶斜,官兵大败,死伤四万余人。此后,房率余部与叛军对垒,由于肃宗所派中人 (监军宦官) 邢延恩催促,勿忙再次出战,又败于青坂,伤亡惨重。老翁: 诗人自谓。②薄暮: 傍晚。回风: 旋风。云低天暗,旋风舞雪,既是写景,又喻世乱时危。③瓢弃: 酒瓢弃置。樽: 酒器。无绿: 无酒。酒色绿,故以绿代酒。火似红: 虽不起火,因火炉尚在,好象燃着火。④数州: 指安史之乱波及的一带地区。书空: 用手在空中比划写字。《世说新语·黜免篇》: “殷浩坐废,终日书空,作 “咄咄怪事’ 四字。”这里用以表示内心极度苦闷。
  •  
    【集评】 明·王嗣夷:“ ‘乱云’一联,写雪景甚肖,而自愁肠出之,便觉凄然。” (《杜臆》卷二)
     
    清·黄生:“五、六形容苦寒入微,六语尤妙: 火非炭火,若有若无,亦姑存拥炉之意而己。二语本写穷苦无聊之况,意苦而语转趣。” (《杜诗说》 卷四)
     
    清·吴瞻泰:“题是对雪,突然发 “新鬼”一句,若与题全无涉。妙在次句不即接,只将老翁独吟情景,分写二联,至七句始徐徐一应,所谓急来缓受也。不然,起句陡甚,又复急接,则章法太促,全无离合。古人论文所以贵疾徐者,此类是也。” (《杜诗提要》卷七)
     
    清·夏力恕:“三、四传首句之神,而以 ‘数州消息’ 应之。五、六传四句之神,而以‘愁坐书空’应之。最整最幻,又是一等章法。”(《杜诗增注》卷三)
     
  • 赏析一
  • 赏析二
  • 赏析三
  • 这是杜甫于房琯兵败陈陶(唐至德元年)之后,感到国愁家恨,两俱无奈的情况下,对雪吟成的一首五言律诗。诗中两见愁字,虽嫌微瑕,而杜甫竟不易以他字,足见其心情之沉重。
     
    起联上句,迳从“战哭多新鬼”起咏,实是对唐朝无能、战乱不已,造成人民流离失所的控诉,而且是大声疾呼、毫无保留的控诉。“愁吟独老翁”,说明作者虽在“吟”诗,却是带“愁”而吟,而且是独自一人。“独吟”之人,且系“老翁”。这里,一个“愁”字,再加上一个“独”字和“老”字,则诗人此时此刻之心情,已自昭然若见。此句不见“哭”字,但可以设想,作者吟此诗时,焉能不哭!我们于千载之后,读此两句,尚且不免为之滴下几滴同情之泪呢!
     
    更为可叹的是: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瓢,盛酒的用器,即颜回“一箪食,一瓢饮”所用的瓢。绿,即醴绿、绿蚁,古之酒名。诗人此刻意欲饮酒,但“因无绿”,即并没有酒,所以连盛酒的器皿也弃置不用。既是“急雪”,天气之冷可知。诗人于是想起了炉火。但更可恼的是炉虽存而火则只是“似红”而已。似红,并非真红,所以实是有炉无火,无以御寒。
     
    诗以情起,颔联和颈联转入写景,又以写景来说明,并衬托和加深了“愁”的抒发。最后,仍转入写情,并以情总结全诗。“数州消息断”,说明此时仍是兵连祸结,离乱频仍,诗人愤恨之余,只好“愁坐正书空”了。“书空”借用《世说》上所记“殷浩坐当废,终日书空作‘咄咄怪事’四字”的典故,以说明自己此时的无奈、愤激之情。



历代诗词精品之《对雪》鉴赏 - 可可诗词网

对雪

 

王禹偁


 帝乡岁云暮,衡门昼长闭。五日免常参,三馆无公事。读书夜卧迟,多成日高睡。睡起毛骨寒,窗牖琼花坠。披衣出户看,飘飘满天地。岂敢患贫居,聊将贺丰岁。月俸虽无余,晨炊且相继。薪刍未缺供,酒肴亦能备。数杯奉亲老,一酌均兄弟。妻子不饥寒,相聚歌时瑞。因思河朔民,输挽供边鄙。车重数十斛,路遥几百里。赢蹄冻不行,死辙冰难曳。夜来何处宿,寂荒陂里。又思边塞兵,荷戈御胡骑。城上卓旌旗,楼中望烽燧。弓劲添力气,甲寒侵骨髓。今日何处行,牢落穷沙际。自念亦何人,偷安得如是!深为苍生蠹,仍尸谏官位。謇谔无一言,岂得为直士?褒贬无一词,岂得为良史?不耕一亩田,不持一只矢。多惭富人术,且乏安边议。空作对雪吟,勤勤谢知已。

 
 诗题《对雪》,诗意不在咏雪,而在于抒感。诗约作于宋太宗端拱元年(988),作者在汴京(“帝乡”)供职,任“右拾遗直史馆”。那时候宋跟契丹(后称“辽”)正打仗,战争的负担和灾难全部转嫁到人民身上,作者对此颇有感慨,于是在雪天写下了这首诗。
 诗分五段。第一段从篇首至“飘飘满天地”,从题面叙起,写岁暮深居值雪。这段文字很平,但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突出天气的奇寒:为官的作者本人是深居简出(“衡门昼长闭”),朝廷免去五日一上朝的惯例(“五日免常参”),官署亦不办公(“三馆”指昭文、国史、集贤三馆),这些都间接表明岁暮天寒的影响。而大雪漫天飞扬则是直接写寒冷(“睡起毛骨寒,窗牖琼花坠”)。二是描述一己的闲逸。既无案牍劳形之苦,复多深夜读书之趣,因而往往睡到日上三竿才起来。一日睡起,忽觉寒气入骨,有玉屑一样的白花飞入窗内,于是“披衣出户看,飘飘满天地。”十个字对雪没有作细致的描绘,却全是一种潇散愉悦的情味。这里写的是闲人眼中的雪,是“帝乡”京都的雪,倒使人联想到一首唐诗:“飞雪带春风,徘徊乱绕空。君看似花处,偏在洛城中。”(刘方平《春雪》)天寒风雪,独宜于富贵之家呵。这里写天寒,写闲逸,无不是为后文写边地兵民劳役之苦作铺垫或伏笔。
 第二段(从“岂敢患贫居”到“相聚歌时瑞”)承上段,写家人团聚,赏白雪而庆丰年。值得玩味的是从篇首“衡门”(横木为门,谓简陋的住宅)句到这一段,诗人一再称穷。“贫居”固然是穷,“月俸无余”、“数杯”、“一酌”亦无不意味着穷。其实这倒不是他真的要发什么官微不救贫一类的牢骚,而是别有用意。他虽说“穷”,却不愁薪米、能备酒肴,惠及父母兄弟妻子。在这大雪纷飞的岁暮,他们能共享天伦之乐,共贺“瑞雪丰年”。这里句句流露出一种“知足”之乐,言“贫”倒仿佛成了谦词。所以,诗人实际上是要告诉读者:贫亦有等,从而为后文写真正贫而且困的人们再作地步。晚唐罗隐诗云:“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雪》)从“相聚歌时瑞”的人们联想到长安贫者,替他们说了一点话。本篇写法大致相同,但想得更远,语意更切。
 第三段即以“因思”(由此想到)二字领起,至“阒寂荒陂里”句,转而以想象之笔写黄河以北(“河朔”)人民服劳役的苦况。关于北宋时抽民丁运输军粮的情况,李复《兵餽行》写得最详细,可以参看:“人负五斗兼蓑笠,米供两兵更自食;高卑日概给二升,六斗才可供十日。……运粮恐惧乏军兴,再符差点催餽军。此户追索丁口绝,县官不敢言无人;尽将妇妻作男子,数少更及羸老身。”(《潏水集》卷十一)第四段则以“又思”二字领起,至“牢落穷沙际”句,进而写兵役的苦况。
 这两段所写河朔兵民之苦,与一二段所写身在帝乡的“我”的处境,适成对照。一方是闲逸,而一方是不堪劳碌:服劳役者“车重数十斛,路遥几百里,羸蹄冻不行,死辙冰难曳……”,服兵役者“城上卓旌旗,楼中望烽燧,弓劲添气力,甲寒侵骨髓……。”一方无冻馁之苦,而一方有葬身沟壑沙场之忧:或夜宿“荒陂里”,或转辗于“穷沙际”。字里行间,表现出诗人对河朔军民之深厚同情,从而引出一种为官者的强烈责任感,和对自己无力解除民瘼的深切内疚。
 从“自念亦何人”到篇终为第五段,作自责之词而寓讽谕之意。看来诗人内疚很深(原于其责任感),故出语沉痛。他觉得贪图一己的安逸是可耻的(“偷安”),感到自己身为“拾遗”而未能尽到谏官的责任,身“直史馆”而未能尽到史官的责任,不足为“直士”、不足为“良史”。 “不耕一亩田”,又无“富人(民)术”,有愧于河朔之民;“不持一只矢”,又乏“安边议”,有负于边塞之兵;更对不住道义之交的热忱期望(“勤勤谢知己”乃倒装趁韵句法,意即谢知己之勤勤)。所以骂自己为蛀虫(“深为苍生蠹”)。而事实上,王禹䘌本人为官“遇事敢言,喜臧否人物,以直躬行道为己任”,是不当任其咎的。他在此诗以及其他诗(如《感流亡》)中的自责之词,一方面表示他不愿尸位素餐的责任心,另一方面也是对那些无功食禄之辈的讽刺。
 诗层次极清楚,主要运用了对比结构,但这不是两个极端的对比(如白居易《轻肥》),而是通过“良心发现”式的反省语气写出,对比虽不那么惊心动魄,却有一种恳挚感人的力量。全诗语意周详,多用排比句式(二、五两段尤多),乃至段落之间作排比(三、四段),却毫无拖沓之嫌。其所以“篇无空文”,实在于“语必尽规”。因此,此诗不仅在思想上继承杜甫、白居易系心民瘼的传统,在艺术风格上也深得白诗真传,以平易浅切见长。从诗歌语言的角度看,乃是以单行素笔直抒胸臆,初步表现了宋诗议论化、散文化的风格特征。

杜甫《对雪》(随风且间叶,带雨不成花。)- 杜甫的诗词 -可可诗词网

对雪

年代:唐代诗人 作者:杜甫
←上一篇:无家别 下一篇:对雪 →
诗词简介:

  • 原文
  • 拼音
  • 繁体
  •  
    《对雪》
    .[唐].杜甫.
    北雪犯长沙,胡云冷万家。
    随风且间叶,带雨不成花。
    金错囊从罄,银壶酒易赊。
    无人竭浮蚁,有待至昏鸦。
  • 《 duì xuě 》 
    《 对 雪 》 
    .[ tánɡ ]. dù fǔ.
    .[ 唐 ]. 杜 甫.
    běi xuě fàn chánɡ shā , hú yún lěnɡ wàn jiā 。 
    北 雪 犯 长 沙 , 胡 云 冷 万 家 。 
    suí fēnɡ qiě jiān yè , dài yǔ bù chénɡ huā 。 
    随 风 且 间 叶 , 带 雨 不 成 花 。 
    jīn cuò nánɡ cónɡ qìnɡ , yín hú jiǔ yì shē 。 
    金 错 囊 从 罄 , 银 壶 酒 易 赊 。 
    wú rén jié fú yǐ , yǒu dài zhì hūn yā 。 
    无 人 竭 浮 蚁 , 有 待 至 昏 鸦 。 
  • 《對雪》
    .[唐].杜甫.
    北雪犯長沙,胡云冷萬家。
    隨風且間葉,帶雨不成花。
    金錯囊從罄,銀壺酒易賒。
    無人竭浮蟻,有待至昏鴉。
  • 译文
  • 注释
  • 诗评
  • 赏析一
  • 赏析二
  • 赏析三
  •  
     
    刘文蔚称此诗“意曲而辞达”,所言大体中的。其所云“意”,即杜牧“文以意为主”(《答庄充书》)、王夫之“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 (《姜斋诗话》)、李东阳 “诗贵意,意贵远不贵近,贵淡不贵浓”(《麓堂诗话》)等人所言之“意”。概言之,即作者赋予作品的思想内容。所谓 “意曲”,即 “意”的表现,“不可作直头布袋” (元好问语),而有“语忌直,脉忌露”(严羽语)之妙。“辞达”,首见《论语·卫灵公》,孔子曰:“辞达而已矣。”《朱子集注》:“辞取达意而止,不以富丽为工”。这句实际近“文胜质则史”。孔子所不同意的只是过于浮华的辞藻。另方面,“意”与“辞”亦即内容与形式的主次关系。杜牧在《答庄充书》中又说:“意全胜者,辞愈朴而文愈高;意不胜者,辞愈华而文愈鄙”。后来苏轼在答俞括和谢师民两人信中,也从内容与形式结合的高度,对“辞达”作了新的发挥和说明。在这里“意曲”与“辞达”并列,意思是既“意曲”而又 “辞达”,故在“辞达而已矣”之外,还含有内容和形式的和谐统一。
     
    此诗为杜甫晚年漂流潭州作,约在大历四年(769年)冬。北方多雪,如今北雪南来;云,无处无之,今冠以“胡”。“胡”者,古代北方和西方各民族的泛称。经历安史之乱,诗人辗转千里,最后来到潭州(治所在长沙)。乍看破题两句直是写景,但亦不无诗人对安史之乱的沉痛深哀。“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姜斋诗话》)蛛丝马迹,正于此处见之。接二句承上写落叶与雪同飘,雪时变成雨,或落地融化,故“不成花”。古称雪花有六角,又称六出。《宋书·符瑞志下》:“草木花多五出,雪花独六出。”上四句虽不排除首二句的寓意,但总以风雪交加,天寒气冷的景色为主。下四句抒情。“金错”,即金错刀,亦称错刀,钱名。据《汉书·食货志下》:王莽居摄二年(7年)铸。“错刀,以黄金错其文,曰 ‘一刀直五千’。与五铁钱凡四品,并行。”梅尧臣《长刀二寸半》诗: “次观金错刀,一刀平五千。”《嬴奎律髓》引冯舒称“五、六本直下语,言囊虽垂竭,酒尚可赊也。”纪昀称“此亦曲说。五、六乃一开一合。”杨伦《杜诗镜铨》于“银壶酒易赊”句下注曰: “言不易也。”三说殊异,以纪说较通达。所谓“开合”,近似“擒纵”,借用韩愈诗语即“将军欲以巧伏人,盘马弯弓惜不发。”(《雉带箭》)“纵”的目的是为了“擒”,为了猎取更好的艺术效果。在诸家中,浦起龙所言甚善,他将后四句作一整体看,他说: “下四,写雪中孤另 (零) 之况,凡作三转: 曰‘垂罄’,则无酒资矣,曰‘易赊’,则仍可得酒者,乃以无人与竭此壶,又且待而不赊。意曲而辞达。”(《读杜心解》)质言之,“酒易赊”,乃想象之词,尚未见诸行动,诗人故意用此“纵”笔,乃为“擒”——“无人与竭此壶”,则即使 “酒易赊”,亦无用也。《嬴奎律髓》的选评者方回曰:“ ‘锡壶酒易赊’,非易也,乃不易也。钱囊既已空矣,酒可以易赊乎?但吟此者,着些继续轻重,即见意矣。以尾句验知,盖无人肯赊酒,直待至昏鸦也”。所谓“着些断续轻重”,实即“开合”、“擒纵”意,这样使诗意顿挫,而己之异乡独处,寂寞无聊,亦于曲折回环中见之。全诗内容与形式丝丝入扣,通过“欲擒故纵”之笔(主要在后四句),充分表达出诗人“有酒无朋”(仇兆鳌《杜诗详注》)的无可奈何的万般寂寞之怀。不过置诸瑰丽的杜集中,纪昀“杜此作尤平平”之说,却不伤其艺术价值之在“意曲而辞达”也。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2:4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