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贸易乘数duì wài mào yì chéng shùмультиплик тор внéшней торгóвли对外贸易乘数 对外贸易乘数又称“对外贸易倍数”。即出口额增加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这一概念是由英国经济学家罗伊·弗·哈罗德提出来的,他将凯恩斯的乘数原理具体运用于对外贸易,认为一国出口额的增加,同投资额的增加一样,也可以起到增加国民收入、增加就业的倍数作用。哈罗德认为,由于出口增加而增加的收入,既用于消费,又用于储蓄,既用于购买本国产品,又用于购买进口产品。所以,出口增加的收入的倍数的大小,即对外贸易乘数的大小,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边际进口倾向,二是边际储蓄倾向。边际进口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越小,国民收入增加的幅度越大;反之则越小。由于边际储蓄倾向和边际进口倾向之和经常小于1,这就意味着扩大出口所增加的收入中,总有一部分用于购买本国产品。这就会对国民收入的增加和就业的增加起连锁的推动作用。可见,只要增加的收入中有部分被用来购买本国生产的商品,增加出口就有利于增加国内就业。因此,现代西方经济学家得出结论:在国内需求不足时,应当扩大出口,并且使扩大出口所增加的收入中有较多部分用于购买本国产品。同时,他们也承认对外贸易乘数有局限性,主要表现为:当一国已经处于充分就业状态时,这时出口的增加意味着总需求的进一步增加,从而将出现过度需求,引起通货膨胀,并将削弱本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使出口的扩大难以持续。哈罗德在提出对外贸易乘数时,忽视的问题是一国出口增加,就是对方国进口增加,这将引起该国国民收入减少,进而削减进口,使出口国的出口不能继续增加,从而影响国民收入的增长。 ☚ 对外贸易差额 对外贸易公证鉴定 ☛ 对外贸易乘数 对外贸易乘数根据乘数原理,投资变动给国民收入总量带来的影响,要比投资变动本身大得多。在对外贸易中情况也是如此。进出口数额的变动给国民收入总量带来的影响,比进出口数额本身的变动要大。这就是对外贸易乘数的作用。对外贸易乘数和边际进口倾向有密切的关系。 由于出口增加所增加的收入,既可用于消费,又可用于储蓄,既可用于购买本国产品,又可用于购买进口品。所以,出口增加所引起的收入增加的幅度,既取决于边际进口倾向,又取决于边际储蓄倾向。这就是说,边际进口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越小,国民收入增加的幅度越大。反之,边际进口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越大,国民收入增加的幅度越小。 ☚ 外债 国际收支 ☛ 对外贸易乘数Foreign Trade Multiplier一国出口额增加引致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英国经济学家哈罗德把凯恩斯的乘数理论具体应用于对外贸易,创立了这一概念。凯恩斯把反映投资增长和国民收入扩大之间的依赖关系称为乘数理论。它具体是指,新增加的投资引起对生产资料的需求增加,从而引致从事生产资料生产的人们收入增加;这些人们收入的增加又引致他们对消费品需求的增加,进而又引致从事消费品生产的人们的收入增加,如此推演下去,结果由此增加的国民收入总量会等于原增加投资量的若干倍,而所增加的倍数,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的大小。乘数的计算公式为:1/1-边际消费倾向。同理,一国出口与国内投资一样,有增加国民收入的作用;一国的进口,则与国内储蓄一样,有减少国民收入的作用。当商品劳务出口时,从国外得到的货币收入,会使出口产业部门收入增加,消费也增加。这必然引起其他产业部门生产增加,就业增加,收入增加。如此反复下去,收入增加量将为出口增加量的若干倍。当商品劳务进口时,必须向国外支付货币,于是收入减少,消费跟着减少,与储蓄一样,成为国民收入中的漏洞。他们得出结论说,只有当贸易出超或国际收支为顺差时,对外贸易才能增加一国的就业量,提高一国国民收入量。此时,国民收入的增加量将大于贸易顺差的增加量,并为后者的若干倍。 对外贸易乘数foreign trade multipli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