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试宋科举考试方式之一。理宗嘉熙元年(1237),停止“牒试”。凡郎官以上资序监司、知州、通判的门客及姑姨同宗子弟,与游士之不便归乡就试者,由所在县发给公据,家状中写明原籍,不问应举者从何地来,皆一体由本路转运司进行考试,试法同州、府解试,称“寓试”。以四十名为额,就试如满五十人,则临时取旨增放。参见“牒试”。 寓试 寓试宋代科举考试方式之一。理宗嘉熙元年(1237年),罢“牒试”,凡郎官以上资序监司、知州、通判的门客及姑姨同宗子弟,与游士之不便于归乡就试者,由所在县发给公据,家状中写明原籍,不问应举者从何地来,皆一体由本路转运司进行考试,称为“寓试”。试法与州、府解试同。 ☚ 牒试 拔解 ☛ 寓试宋代科举考试的方式之一。嘉祐元年 (公元1237年) 停牒试之制,凡郎官以上资序监司、知州、通判的门客和姑姨同宗子弟,并寓居士人须应解试者,由所在县发给公据,家状中写明原籍,不问应举人来自何地,均一体由本路转运司进行考试,其考试办法与州府解试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