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密勒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密勒 密勒1915—Miller美国剧作家。出生于纽约一个妇女时装商人家庭。中学毕业后先做了两年工,后入密歇根大学学习经济和历史。接着他又当过卡车司机、侍者和制盒厂工人等,同时为电台写剧本。1947年发表社会道德剧《全是我的儿子》使他一举成名。接着发表的《推销员之死》是他的代表作,获得多种奖金和广泛的声誉。这个剧本写某公司的一个推销员辛辛苦苦工作了几十年,由于年老不适于开车在路上奔忙,受到解雇的威胁;他要求留在办公室里工作,老板不答应,要求降低工资,老板也不答应。最后他神志恍惚地驾驶汽车,撞车身亡。主人公威利·洛曼悲惨的遭遇在美国具有普遍性,作者称写这个剧本的动机是为了“维护个人的自尊感”。剧中对话幽默风趣,梦呓似的内心独白富有很强的感染力,曾在纽约连续上演742场而不衰。1953年发表历史剧《严峻的考验》(一译《炼金炉》),写17世纪末麻省一个农民被人诬告同魔鬼有勾通,受到政府和教会的迫害,最后被绞死;同时还有许多人也被诬告与魔鬼私通而被处死。密勒在这里以历史上的故事反映50年代初麦卡锡主义的反动气焰,抨击了这种恐怖主义,表明了他的进步立场。他后来发表的重要剧本有《两个星期一的回忆》、《桥头眺望》、《堕落后》、《维希事件》、《代价》等。他是美国多项文学奖获得者,当代重要的戏剧家。 ☚ 贝娄 海勒 ☛ 密勒1868—1942Thomas Franklin Fairfax Millard托马斯·富兰克林·费尔法克斯·密勒。新闻工作者、出版商。生于俄亥俄州费尔普斯(Phelps)。毕业于密苏里大学。1895年在圣路易斯从事报业工作。1898年后在《纽约先驱报》工作。1910年在上海创办《大陆日报》,1917年创办《密勒氏评论》(后改名为《中国每周评论》)。该报于1919年由鲍威尔(John B. Powell,1886—1947)接办。1917年起任北洋政府对外宣传顾问,作为中国代表团非正式顾问出席1919年凡尔赛和会。1929—1935年任国民党政府顾问。1941年返美。著有《新远东》、《美国与远东问题》、《我们的东方问题》、《东方问题中的民主政治》等。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