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宿建德江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宿建德江

宿建德江

唐诗篇名。五绝。孟浩然作。见《孟浩然集》卷四。建德江,浙江流经建德境内一段,在今浙江建德梅城,是新安江和兰江的汇合处。约作于开元十八年(730)游越溯浙江西上之时。此诗写羁旅之思:“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前两句言日暮泊舟引起旅人愁意,开门见山,如实写出。后两句描摹诗人在舟中时而远望天际,时而俯看江面的视觉感受,笔墨空灵,写景如画,且又景中寓情,味在诗外。沈德潜评云:“下半写景,而客愁自见。”(《唐诗别裁》卷一九)黄叔灿亦曰:“人但赏其写景之妙,不知其即景而言旅情,有诗外味。”(《唐诗笺注》)此二句显受南朝宋谢灵运诗句“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初去郡》)的影响,而脱化不露痕迹,且构思更巧妙,诗味更隽永,被明代胡应麟誉为“神品”(《诗薮》内编卷六)。

☚ 春晓   登鹳雀楼 ☛

宿建德江

年代:唐代诗人 作者:孟浩然
←上一篇:春晓 下一篇: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诗词简介:
唐代诗人孟浩然作。这首小诗写羁旅愁思。“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诗人在孤寂的旅途中,本来就心情黯淡; 此时,泊舟于暮霭迷蒙的江中小洲边,又新添了客中的愁思。三四句“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写他在船上所见景色: 因为原野空旷,视野广阔,远天好象低于近树; 因为江水清澈,月映江中,似乎和舟中人倍加亲近。这两句写景,是那样的真切、细致、传神。诗句中没有用表现愁情的字眼,却含蓄地写出了诗人的愁情。那远天旷野之景,分明透露了诗人在遥想故乡,因而极目眺望; 而那与人亲近的明月,也反衬出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寂寞。诗句中也没有用秋字,但野旷、江清、月明,一片秋色已呈露在读者眼前。诗人只淡淡写来,却使情景相生,浑然一体。全诗显示出一种淡中有味,含而不露的艺术风格。

 
 诗以泊舟暮宿为背景抒写羁旅情思。诗人并未直写旅愁,而以特定时空中具有特征的景色来表现。上联写日暮秋江漂泊的孤寂情怀,只点出一个“愁”字,却是旧愁又添新愁;下联写难以极目的低天不见乡关,澄江水中明月,惟此为伴,含蕴着无限苍茫孤寂之感。诗中用字极为精练、准确,看似不假雕琢,但每个字都极有力量,恰到好处,细致生动地描述了景物的特征。景中寓情,淡中有味,是孟诗最大的艺术特点。
 
 

  • 原文
  • 拼音
  • 繁体
  •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 《 sù jiàn dé jiānɡ 》 
    《 宿 建 德 江 》 
    .[ tánɡ ]. mènɡ hào rán.
    .[ 唐 ]. 孟 浩 然 .
    yí zhōu bó yān zhǔ , rì mù kè chóu xīn 。 
    移 舟 泊 烟 渚 , 日 暮 客 愁 新 。 
    yě kuànɡ tiān dī shù , jiānɡ qīnɡ yuè jìn rén 。 
    野 旷 天 低 树 , 江 清 月 近 人 。 
  •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 译文
  • 注释
  • 诗评
  • 【译文1】
    水烟空蒙,船泊江中洲,暮霭淡淡,游子添新愁。
    抬 望眼,茫茫天宇下,原野空阔,暮云似与高树接;
    低首处,清清江水中,苍穹倒映,人儿仿佛近明月。


    【译文2】
    我的小舟
    泊在烟气弥漫的沙洲,
    日色将暮
    游子平添几分新愁。
    茫茫的旷野,
    天空似乎垂首
    与远树接头
    ,空灵的江水,
    明月倒映在波面
    与人近得可以言谈握手。


    【译文3】小船停靠在烟水迷蒙的沙洲边。日落黄昏,万物归宿,而我却流浪在外,想到这,忧愁之情顿然而生。放眼远望,苍茫的原野空旷无际;边远 的天空低沉得好像与大地连成了一片,只有近处的绿树还高高地挺立 着。江水是那么清澈明净,一轮明月倒映在水中。此时此刻,只有这水 中的月亮离我最近。
     

  • 【注释1】
     
    ①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浙江省衢县建德县一段。
     
    ②烟渚(zhu):暮霭笼罩的水中小洲。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③客:旅居在外的人,这里指诗人自己。


    【注释2】
    〔1〕《宿建德江》是孟浩然山水诗名篇之一,诗题一作《建德江宿》。建德江,即今新安江流经建德(今浙江建德)附近的那一段。诗写于他漫游吴、越之时。

    〔2〕“移舟”二句:移舟,把小船移动。烟渚,烟雾笼罩的江中小洲。客,指船上的旅人。愁新,又添新愁。黄昏时船要停泊夜宿,停泊在烟雾笼罩的水洲,日暮正是人们归家之时,而此时此地却飘泊江渚,除了旧愁,又添了新乡思。

    〔3〕“野旷”二句:野旷,平野空旷。天低树,举目眺望,远天比树还低。月近人,江水清澈,月映水中,俯看水中月,觉得月离舟中的人很近。上句是难见乡关,下句意为只有水中月影与游子相伴。《唐诗别裁》:“下半写景,而客愁自见。”
  •  
    【集评】 宋·罗大经:“孟浩然诗曰‘江清月近人’杜陵云‘江月去人只数尺’,浩然之句浑涵,子美之句精工”(《鹤林玉露》)。
    明·钟惺:“‘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二语似杜绝句”(《诗归》)。
    清·沈德潜:“下半写景而客愁自见”(《唐诗别裁集》卷十九)。
    清·施闰章:“浩然‘沿月棹歌还’、‘招月伴人还’、‘沿月下湘流”、‘江清月近人’并妙于言月”(《蠖斋诗话》)。
    清·唐汝询:“客愁因景而生,故下联不复言情,而旅思自见”(《唐诗解》)。
    清·张谦宜:“‘低’字、‘近’字,宋人所谓诗眼,却无造作痕,此唐诗之妙也”(《茧斋诗谈》)。
    清·黄叔灿:“‘野旷’一联,人但赏其写景之妙,不知其即景而言旅情,有诗外味”(《唐诗笺注》)。
     
     
    【总案】 新、旧《唐书》均载:孟浩然四十岁入京师,应进士不第。为了排谴仕途失意而生的烦恼,他于第二年南寻吴越,希望从遨游山水中得到心灵上的慰籍。《宿建德江》系这次吴越之行中,自杭州至建德途中所作。全诗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这样一组意象:云天苍苍,旷野茫茫,孤舟客子,冷月清江。在这个孤寂清冷的世界里,主人公客居异地的惆怅,理想破灭的苦闷,仕途坎坷的忧愤与眼前景物交织在一起,创造了一个清冷旷远的意境,感人至深,耐人寻味。
     
  • 赏析一
  • 赏析二
  • 赏析三
  •  
     这首诗写日暮江景和独客异乡的惆怅之情。其妙处就在于把一股淡淡的愁绪与江天暮景相契合,达到了高度完美的交融,从而创造出含蓄清丽,冲澹天然的艺术境界。
     
    前二句交代处所,具写时间,并藉以引出作者的情绪。烟渚:水中烟雾笼罩的沙洲。作者时漫游吴越,停宿于建德江上。建德江即新安江,因流经浙江建德,故有此称。作者停舟时已日暮,雾色迷濛,故云烟渚。而日暮正是万物归宿之时,自己却游历在外,寄身江渚,难免勾起一番愁绪,因而落笔: “日暮客愁新”。泊舟是船停歇,而自己的愁思却开始,这里外观的静与感情的动相互交替。何况,“客愁新”这个“新”字,不只是说客愁始生,还有着另一番滋味,表明愁既多而且深。作者带着这种情绪,处在这种氛围中,自然难以平心宿息,不免要闲眺江景,舒展胸臆。
     
    后面二句则是眺望江景之所见。“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是讲原野旷远空阔,望远处地与天似相连,地上的树木也高出天外:江水则澄清明净,月轮映在水中,好象就伴在人的近傍。这两句写得极为真切,极为生动,只有人在舟中才能见到这种特有的景色。沈德潜尝谓: “下半写景,而客愁自见”(《唐诗别裁》),这两句比之于前二句的浑实来,显得空灵,然空灵中又蕴有淡淡的哀愁。清冷的月色下渺渺的江水,空阔无尽的原野,不禁使人产生一种羁旅之思,孤寂之感。唐司空图论诗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二十四诗品》),孟浩然此诗含而不露、淡中有味,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正在于此。
  •  
    开元十六年(728),四十岁的孟浩然“来游京师,应进士,不第”。 他又逗留长安,欲献赋上书以求荐引,仍无成。十七年冬,他郁然归里,在 “遑遑三十载,书剑两无成”的情况下,于次年再度出游:“山水寻吴越, 风尘厌洛京”(《自洛之越》)。《宿建德江》即是他游浙江时所作。
     
     诗似乎是写游子客思、羁旅闲愁的常见题材,但结合其游吴越的背景, 可窥见此中更深的忧思。
     
     建德江,即浙江 (钱塘江) 流经建德县境的一段。建德县属睦州,据 《元和郡县图志》 载,万岁通天二年(697) ,睦州治所“自新安东移一百 六十五里,理建德”,“浙江,在州南一十里” (卷二十五) 。诗首句与题面 互为关照,由“烟渚”之景,导引全诗。傍晚时分,江中小洲之上,淡烟轻 浮,薄雾蒙蒙,它给人一种什么感觉呢?第二句便一语点醒。“日暮”是前 句景物的烘染,又是移、泊行动的藉赖。因“日暮”,故需停舟夜宿,才有江 上烟雾,方牵出诗人缕缕愁绪。“新”字简质又精缛,意蕴颇深。其有增多与 新生两层含义,显出量的叠加和质的变化。诗人此次出游,思乡之愁,羁旅之 愁,失意之愁,于此时此刻愈积愈多; 在这种烟雾朦胧之中他更感到自己仕 途的渺茫,“十上耻还家,徘徊守归路” (《南阳北阻雪》 )的不遇之慨,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 《岁暮归南山》 ) 的老大无成之叹,又平添 了些许新愁。“新”字便是诗人上述双重“客愁”之总挈。
     
     后二句仍以“日暮”为中心,更细微地刻画自然物象。极目远眺,晚景 萧瑟,空旷的原野上,天幕下垂,比树还低,给人似乎开朗而实为压抑的感 觉; 俯首近视,江水清澈,一轮孤零零的明月倒映江中,依傍船舷,与舟中 孤独的人相对无言,又唤起似乎亲近却益发孤寂的感受。这里,诗人并没有 得到多少安慰,反而增加了他的抑郁感和寂寞感。他在落第后的诗中就流露 过这种感受: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留别王维》) “永怀蓬阁友,寂寞滞扬云。” ( 《初出关旅亭夜坐怀王 大校书》)沈德潜评曰: “下半写景,而客愁自见。” ( 《唐诗别裁集》卷 十九)此时的物境正表现了他的这种心境。可见,诗中的“客愁”,已不是 一般之乡愁,而是政治上失意之忧愁。
     
    王夫之云: “天壤之景物,作者之心目,如是灵心巧手,磕着即凑,岂 复烦其踌蹰哉?” (《古诗评选》卷五)所谓 “磕”、“凑”,即诗人“心 目”与自然“景物”接触的瞬间,立刻发生内在的默契,构成情景交会的艺 术形象。这首诗便体现了这种特点。诗人愁思,因景而生,又托物以索,诗 味醇厚浓至,具有深层意蕴。诗的结构活脱圆融,精整密致。第二句为全诗 转柁,景由此而洗发,情借此而展拓,从景生情到景中情,再从景中情达到 情景相谐,表现出情感的层进过程。
     
  •  孟浩然长安落第还归之后,曾去江浙一带漫游,《自洛之越》云: “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此诗即溯 浙江西游至建德县境内所作,时在开元十八年(730)秋。
     
     这首五言绝句,宛如一幅淡彩素墨的山水画,是抒写行旅情思的 名作。前两句,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叶孤舟缓慢地移向烟雾笼罩 的江中小洲(渚),在岸边停泊下来。诗中写“移”而后“泊”,由动 而静,点出建德江夜宿的题意。“烟渚”,点出地点,也濡染出江渚上 空的朦胧景色。舟泊烟渚之后,天色已晚,“日暮”不仅点明时间, 而且和“客愁新”有着因果关系。本来,诗人多情愁亦多,羁旅在外, 客居异乡,愁总是难免的。如今又是在秋天日暮泊舟烟渚,当然要增 添几分愁绪。所谓“新”愁,自不同于原有的客愁,乃是此时此地所 生之愁。泊舟夜宿时所见到的秋天暮色、烟渚和其它的陌生景物都会 是引发诗人新愁的环境因素。这种心理状态其它诗人也是有的,郎士 元就写过:“南望涔阳路,眇眇多新愁。”不过,“日暮客愁新”五字 的意蕴,似乎同何逊的“客心愁日暮”有着某种相似的情感,大半是 此时此地日色昏黄所勾起的愁怀。
     
    然而,“风神散朗”、超然旷达的诗人,在诉说日暮新愁之后,一 吐即收,在三、四两句撇开愁情,翻出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新景。这两句,一写远景,一写近景; 远者清旷,近者清幽。按理说, 天不低树,月不近人,而诗人说“天低树”、“月近人”,全在“野旷”、 “江清” 四字。原野平旷,遥接天际,故自舟中平视,天比树低; 江 水清澈,明月倒映,故自舟中俯视,月与人近。前者折高为低,后者 化远为近; 一是视觉的位差,一是心理的映象。诗人所追求的,主要 不是“天低树”,而是“月近人”。孤舟烟渚、野旷江清,一片幽寂、 清旷、凄冷,唯有江中的水月,清光相照,多情相近,抚慰着诗人孤 寂的心灵。在古代诗歌中,明月通常是乡思羁愁的契引物,而在这首 诗里却是万里飞天镜,清江来相映,是伴随诗人孤舟夜泊的有情之物。 所以“月近人”的“月”是诗人心中之月。“近”,也不光是指空间距 离,也指感情的距离,带有亲近的兴味,乃是以意兴象,以情写景。 好象明月有情,白遥远的宇空映入清江,与诗人相近相亲。而诗人也 爱其近映可亲,爱其清光润洁,映澈着他的襟怀。仿佛人月之间默默 地进行着情感的交流,悠然进入物我浑融、人月同化共美的境界。前 人曾说: “襄阳气象清远,心悰孤寂,故其出语洒落,洗脱凡近,读 之浑然省净,真彩自复内映。” (《唐音癸签》引徐献忠语)细细品味, 更觉“江清月近人”一句意象清远而又空灵, 深含翛翛自得之趣。
     
    这首诗,不论写日暮烟景、羁思客愁还是写清江水月、月夜清思, 全是用简洁质朴的语言淡淡写来,率真自然,语淡情深,但觉景清物 清、神清气清,在一派清空中显现出诗人清美的心灵。
     



古代名诗《宿建德江》题解、原文、注释和赏读 - 可可诗词网

宿建德江

 题解
 这是一首描写羁旅之思的诗,建德江是指流经建德的新安江。
 
原文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注释
 ①烟渚:烟雾笼罩的江中小洲。客愁新:一段新引发的乡愁。 ②野:平野。旷:空旷宽广。天低树:天低垂到了与树相连接。清:江水清澈。月:指水中倒映的月。近,更加接近。
 赏读
 这首诗首先给我们的感觉是两幅风景画:被诗人称为“烟渚”的蒙蒙水烟笼罩着江面,一叶扁舟上一个孤独的行人满脸愁容的望着江面发呆;辽远空阔的夜空高挂一轮明月,近处的树,高可攀天;独坐船上的一个人面对平静清亮的江面,看着月亮发呆。这两幅画面景物虽不同,但却给人以空寂阔远幽静的感觉。
 其次给我们的感觉是诗中充满着迷乱:“移舟泊烟渚”就首先创设了一个迷蒙漂渺的环境;行人他乡晚宿自有乡愁,而“客”“愁新”,这新愁是什么呢?令人不解;“野旷天低树”是由于视野空阔,显得本来高高的远天反而显低了,而近处的树却显高了,高的变低,低的变高,高高低低,构成令人着迷的境界;“江清月近人”是写由于江平水清,月影落水中,影子清晰,仿佛真的月亮一样,因此就觉得是月亮离人近了,天上月,水中月,又远又近,又是一个迷境;孤客对清江在想什么呢?是家乡的亲人,还是满腔希望的赴长安求仕之途?也许是失意的吴越之游,或者是一身才学无处施展,到底在想什么呢?令人难以琢磨。也许正是诗人所想令诗人心中不平静而难以入眠,也可能诗人什么也没想,只是夜深望月而没入睡,题中言宿,而诗人不入睡,到底是宿还是未宿,又是一个谜团。所有这些都是诗人将全部力量用来写景,营造空阔寂寥而幽远的意境情况下,只点一“愁”字引来人的遐想造成的。
 这首诗情景相生、思与境谐,显示出风韵天成、淡中有味、含而不露的艺术美,启人遐想,意境平淡、缥远。
 


唐诗《宿建德江》全文、译文、翻译和点评 - 可可诗词网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译】
 我的小舟
 泊在烟气弥漫的沙洲,
 日色将暮
 游子平添几分新愁。
 茫茫的旷野,
 天空似乎垂首
 与远树接头
 ,空灵的江水,
 明月倒映在波面
 与人近得可以言谈握手。
 
 【评】
 此诗以二十字之五绝,却将客体的景象与主体之心绪交融密织,又特别突出其心里感受。酷似一精美写意小画卷,静谧柔和之美、含蓄委婉之情见于言外。它不同于六朝时期对客体自然的简单摹写,而是突出主体感受,甚至有夸张、变形的因素。

《宿建德江》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 可可诗词网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注释】宿(sù):过夜。建德江:新安江流经浙江建德的一段。泊(bó):停船。客:旅行者。这里指作者自己。旷(kuàng):辽阔。

【大意】小船停靠在烟水迷蒙的沙洲边。日落黄昏,万物归宿,而我却流浪在外,想到这,忧愁之情顿然而生。放眼远望,苍茫的原野空旷无际;边远的天空低沉得好像与大地连成了一片,只有近处的绿树还高高地挺立着。江水是那么清澈明净,一轮明月倒映在水中。此时此刻,只有这水中的月亮离我最近。

字数:256

何小宛 主编.中学生古诗古文阅读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第29页.

《宿建德江》作者、注释和解题 - 唐诗经典 - 可可诗词网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解题】
 此诗约作于开元十八年(730)前后漫游吴越之时。建德江:即新安江,流经建德县(唐时建德县治在今浙江建德县梅城镇,地当新安江与兰江会合处)。诗中描写江上晚景,融情人景,新颖生动。胡应麟《诗薮》内编卷六称之为“神品”。“‘低’字、‘近’字,宋人所谓诗眼,却无造痕,此唐诗之妙也”(张谦宜《斋诗谈》卷五)。
 【注释】
 ①泊烟渚:停靠在烟雾中的小洲边。②此句意谓傍晚暮色引起新的客中愁思。③此句意谓辽阔的原野、远处的天空似乎低于树木。④此句意谓江水澄清,月影映入水中,似与人更近一些。写月影多情,慰人寂寞。

历代诗词精品之《宿建德江》鉴赏 - 可可诗词网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建德江是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的那一段。诗人旅行时住在船上,诗也是在船上写的。此诗点情只“客愁新”三字,语言妙于模糊,可以是说离家未久,所以想家;也可以是新添了客愁,即更想家了。情点到为止,其馀全是写景了。
 此诗写景极为清妙,“烟渚”二字可以唤起多少美的联想。而末二句更以天低于树来写原野的旷远,以月近于人来写江水的清彻平静,构思精巧,“天低树”、“月近人”都是视感上的错觉,但又有强烈的真实感。这种美得异样的景色,使诗人陶醉而又迷惘。景是太美了,只是人有些孤单,“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了。这就形象地印证了“客愁新”三字。
 此诗在形式上取对结,先散后骈,闹不好会有未完之感。然而这两句写景的同时,又是微妙地言情,有馀味,所以只让人觉得精工,决无半律之嫌。

古典文学作品《宿建德江》原文|注释|精注|赏析 - 可可诗词网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3〕
 
 〔1〕《宿建德江》是孟浩然山水诗名篇之一,诗题一作《建德江宿》。建德江,即今新安江流经建德(今浙江建德)附近的那一段。诗写于他漫游吴、越之时。
 〔2〕“移舟”二句:移舟,把小船移动。烟渚,烟雾笼罩的江中小洲。客,指船上的旅人。愁新,又添新愁。黄昏时船要停泊夜宿,停泊在烟雾笼罩的水洲,日暮正是人们归家之时,而此时此地却飘泊江渚,除了旧愁,又添了新乡思。
 〔3〕“野旷”二句:野旷,平野空旷。天低树,举目眺望,远天比树还低。月近人,江水清澈,月映水中,俯看水中月,觉得月离舟中的人很近。上句是难见乡关,下句意为只有水中月影与游子相伴。《唐诗别裁》:“下半写景,而客愁自见。”
 
 诗以泊舟暮宿为背景抒写羁旅情思。诗人并未直写旅愁,而以特定时空中具有特征的景色来表现。上联写日暮秋江漂泊的孤寂情怀,只点出一个“愁”字,却是旧愁又添新愁;下联写难以极目的低天不见乡关,澄江水中明月,惟此为伴,含蕴着无限苍茫孤寂之感。诗中用字极为精练、准确,看似不假雕琢,但每个字都极有力量,恰到好处,细致生动地描述了景物的特征。景中寓情,淡中有味,是孟诗最大的艺术特点。

《宿建德江》su jian de jiang

Staying by Jiande River at Night→孟浩然 (Meng Haoran)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