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宪政运动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宪政运动争取制定宪法,建立民选的代议机构,保护人民的权利和自由,实行民主政治的运动。从属于改良或革命的斗争,属于民主政治的范畴。最早是由西方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的革命斗争时期产生的。他们认为,用宪法的形式来保障基本人权、确认主权在民、普选制和依照普选制原则产生代议机关,并按权力划分以及制衡原则确定国家机关的系统和相互关系,是最理想的民主政治。中国近代的宪政运动,发端于1898年戊戍变法时期,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了“伸民权、争民主、开议院、定宪法”的政治纲领,这个以君主立宪为最终目标的旧民主主义性质的宪政运动,表达了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参与政治和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愿望。此后,革命势力与反动势力在宪政问题和国家制度问题上,一直在进行激烈的斗争。表现为三种不同的政治势力所要求的三种不同的宪法和立宪政治。(1)从清代的钦定宪法大纲、北洋军阀的袁记约法,到蒋介石国民党所制造的宪法,都是为了挽救反动统治和欺骗人民的一种手段。(2)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经过推翻清王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的辛亥革命,曾经制定过临时约法,它是企图籍以实现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方案,但这个约法终于被袁世凯撕毁。(3)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才开始了有新民主主义的宪政运动和人民民主宪法。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和解放战争时期的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等宪法性的文件,就是这样的革命遗产。它们为人民民主宪政作出了良好的开端。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新民主主义的宪政运动才随着人民革命的胜利而获得最后的成功。 宪政运动又称“立宪运动”。以争取制定宪法为中心的民主政治运动。始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中国的宪政运动始于1898年戊戌变法时期。 宪政运动又称“立宪运动”。争取制定宪法、实行民主政治的斗争。既有和平斗争的形式,又有武装斗争的形式。发端于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19世纪末传到我国。我国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乃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等运动,均属之。 宪政运动1944年春,国民党统治区的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先后在重庆、昆明、西安等地组织各种群众团体,利用报刊和集会讨论宪政,抨击国民党的法西斯专政,要求民主自由、实行宪政,得到各界人民的广泛响应。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