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客邮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古代名物 > 資產類 > 商店旅舍部 > 旅舍 > 客郵
客郵  kèyóu

設於驛站的旅舍。宋·沈遘《和中甫新開湖》:“渺渺春波百里浮,昔遊曾是一扁舟。十年人事都如夢,猶識河邊舊客郵。”

客邮

帝国主义侵犯中国主权,强行在中国领土上设置的邮政通信机构。清同治十年(1871),沙俄侵占伊犁后,便陆续在伊犁、迪化、塔尔巴哈台、喀什噶尔等地开办邮局,收中国人的邮件,贴俄国的邮票,每年收取邮资10万多卢布。光绪三十二年(1906),英国在喀什噶尔设邮局一处,收寄英、俄、印、巴等国侨民的邮件,出境后经印度转往各国。宣统二年(1910)新疆正式设邮务总局开办新疆邮政以后,俄、英“客邮”被迫撤消。

客邮

客邮guest post

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各地擅自设立的邮政机构。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的特殊产物。早在1834年,英国就在广州开办了第一个“英国邮局”。鸦片战争后,英国更进一步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广设邮局,其他帝国主义国家纷起效尤,法、美、俄、日、德先后在中国各地设立各自的邮局。据不完全统计,到1918年,外国在中国设立的客邮多达344处。不仅分布在沿海、沿江通商口岸,而且伸入新疆、西藏、黑龙江等内地及边远地区。他们不受中国政府管辖,各按其本国邮章,贴用其本国邮票,加盖其本国文字所写的中国地名邮戳,按照他们“国内邮资”收寄“国际邮件”;它们不仅收寄其侨民的邮件,还收寄中国人在国内互寄的邮件,甚至凭借不受海关检查的特权,进行走私活动,严重侵犯了中国的主权。1903年,清政府照会各国要求撤销在华客邮,但毫无结果。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再次提出“撤销客邮”议案,遭大会拒绝。1920年前苏联率先撤销了帝俄在中国设立的客邮。1921~1922年召开的九国太平洋会议有条件地通过了“撤销在华客邮案”。法、美两国客邮于1922年撤销,日本的客邮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后才撤销,而英国在西藏设立的客邮直到1955年才由印度交还中国。客邮在华历时长达121年之久。

☚ 近代中国邮政   海关邮政 ☛

客邮

鸦片战争以后至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前后,列强国家纷纷在天津设立“本国邮局”和“野战邮局”,为其侨民及侵略军服务。这些非法机构一般办理各种邮件、包裹、汇兑等业务,执行各该国邮政章程和邮资标准,按其国内资费收取寄往该国的国际邮件资费,在邮件上贴用外国邮票或任意加字的中国邮票,盖销外文邮戳,并且擅自开辟邮路,揽收中国商民邮件,使用外国邮袋装运往来邮件,不受中国海关检查,甚至以此为掩护,从事走私、偷税、运毒等活动。是典型的侵犯中国邮权的做法。中国人民经过多次斗争,1922年2月1日终于在华盛顿太平洋会议上通过了关于1923年1月1日前撤销在华“客邮”的决议案。

客邮

客邮

亦称“客局”。帝国主义在中国领土上私设的邮局。清乾隆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进行掠夺性贸易,常在其趸船上和“贸易监督”驻所悬挂信箱,收揽侨民信件。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帝国主义在中国贸易口岸私设邮局,其他帝国主义国家相率效尤。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海关总税务司开办邮务,对客邮多加保护。1906年,清政府设立邮传部,决定接管邮政。但因邮政总办操于帝国主义者之手,邮局与客邮长期勾结,客邮不但未减少,反而增加。1927年,在中国人民革命力量的压力下方被撤销。

☚ 疏附   大东电报公司 ☛
客邮

客邮

指19世纪30年代以后外国在中国领土上开办的邮政机构。清政府称曰“客邮”。西方殖民主义者在对中国进行鸦片贸易的同时,英国商务监督律劳卑于1834年在广州开办“英国邮局”,它直属伦敦英国邮政总局领导,这是最早的“客邮”。中国在鸦片战争失败后,英国侵略军司令璞查以“香港英国总督”名义于1842年4月15日发出通告,开办“香港英国邮局”。《南京条约》签订后,五口开放,英国政府即决定以派驻各通商口岸的英国领事为英国邮局代理人,这种领事邮政机构称为“领事邮政代办所”,直属于伦敦英国邮政总局。1867年拨归香港邮局管辖。1911年1月1日起,英国所有在华“客邮”又复归英国邮政总局管理。其他帝国主义国家也都借口“利益均沾”,竞相效法。法国于1861年、美国于1867年,日本于1876年,德国于1886年,沙俄于1897年,先后在上海设立了自己的邮局。这些“客邮”,在中国领土上行使他们本国的邮政章程,不仅收寄他们本国侨民信件,而且收寄中国人交寄的信件;不仅收寄中国寄往外国的邮件,而且还收寄中国国内互寄的邮件。在收寄邮件上贴用便士、法郎、美元、日元、马克、卢布邮票,盖印用他们本国文字所写的中国地名邮戳,按照他们“国内邮资”收寄“国际邮件”。“客邮”来往邮件都以其本国邮袋装运,不受中国海关检查。随着各帝国主义国家的历次对华侵略战争,在中国境内开办的“客邮”越来越多。据不完全统计,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末,这类“客邮”、野战邮局、代办所等,达340余处。这些“客邮”不仅设于中国沿海沿江通商口岸,还逐渐推及内地及边远地区,如新疆、西藏、云南、黑龙江等地,领头的是英国,数量最多的是日本和俄国。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促进了我国要求撤消各国在华“客邮”的斗争。1920年10月,第七届万国邮政联盟大会在西班牙马德里召开,中国代表即在大会上提出撤消“客邮”要求。中国外交部于1921年正式照会美、英、法、日四国,要求撤消在华“客邮”。在1922年2月1日的太平洋会议上,通过了撤消在华“客邮”的议案。这样,英、美、法、日在华的“客邮”,除日本在我国东北旅大地区及南满铁路线的日本邮局,及英国在我国西藏地区的邮局外,都在1922年底以前撤消。沙俄时代设置的“客邮”,因十月革命早已撤消。日本在华“客邮”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才得到彻底解决。英国在我西藏地区所设邮局、电报局、电话局,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955年,才由印度政府交还中国。

☚ 活字印刷   咨 ☛
0000807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1:2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