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审时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审时》中国战国时期阐述农业技术的论文之一。见于《吕氏春秋·士容论》。《审时》中说:“夫稼,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在农业生产人、地、天三个要素中,将人放在首位,具有积极意义。文中还具体地论述了及时进行耕种、收获等农事的重要性,得出了“凡农之道,候之为宝”的科学结论。它与同书中《任地》、《辩土》等论文构成一个整体。(见《上农》) 审时 《审时》《吕氏春秋·士容论》中的一篇。主要内容是论述适时播种与否同作物产量质量的关系。具体列举了禾、黍、稻、麻、菽、麦六种作物,对其耕种得时与不得时作了对比。强调了适时耕种的重要性。文中说: “夫稼,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既指出了作物对环境条件的依赖,又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这是中国传统农业精耕细作的最重要指导思想之一。《审时》与同书中的《任地》、《辩上》等篇同为现存最古老的农业科技论文。 ☚ 辩土 商君书 ☛ 审时《黄帝四经》中的哲学观点。主张人们把握事物变化中的各种时机,促使事物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认为正确把握时机,采取相应措施,便会获得成功,即所谓“静作得时,天地与之”。如果时机不适,采取错误行动,“时静不静”,就会“国家不定”,社会不宁,带来不良后果。但要正确把握事物变化中的时机,则必须全面了解事物的发展变化同天时、地利、人事之间的各种联系,做到“不专己,不豫谋”,不先入为主,主观专断,使自己的认识符合事物变化的实际。这种“静作得时”的理论曾对汉初统治者的治国方略产生过深刻影响。 审时观察季节变化以掌握农时。《吕氏春秋》有《审时》篇,专论耕作季节,对当时主要农作物耕种得时与失时情况作了细致说明。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