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性游离肌肉移植
在动物肢体上进行实验性游离肌肉移植,主要是训练移植技术和研究移植肌肉的功能恢复情况,从而改善和提高临床应用的质量。1970年Tamai(玉井进)首先在狗体上进行带血管神经的股直肌游离移植获得成功,1972年,上海第一医学院华山医院也作了类似实验,在15条移植的股薄肌中,有5条于术后三个月时作了感应电刺激和病理切片检查,证实肌肉形态近似正常,并有明显收缩功能。但在临床应用中肌力仅能恢复原来的2/3,影响因素较多,值得进一步研究。
狗的股薄肌细而长,位于股内侧皮下,上端起于股收肌筋膜、耻骨联合和坐骨缘,下端止于胫骨嵴内侧。旋股动静脉布于该肌,它起于股血管,在肌肉上1/3处进入。源自闭孔神经的肌支,经过耻骨肌与股内收肌之间,再过股收肌表面,而至股薄肌深面,在血管近侧进入该肌。该肌下1/3处也有血管进入。动脉外径约0.5~1.5mm,静脉约1.2~2mm。
选用体重12~15kg的杂种狗,用异戊巴比妥钠30~40mg/kg作静脉注射麻醉。手术步骤和方法:
❶将内侧毛剃净,用1:1000洁尔灭酊 (或用3%碘酒和酒精) 消毒皮肤,铺单巾。
❷在股内侧作纵形长皮肤切口,上自腹股沟韧带内侧1/3交界处开始,斜向膝内侧。
❸切开皮肤,显露股薄肌和股血管,并于股薄肌前缘和深面显露和游离布向肌内的血管和神经,主要是旋股动、静脉和闭孔神经前支。
❹游离股薄肌。操作中注意避免损伤肌膜和布向其内的血管神经。
❺于股薄肌上下端将其离断,在靠近股血管处切断布向肌内的血管,于高处切断神经。至此,股薄肌完全离体。
❻用肝素普鲁卡因溶液(肝素50mg溶于2%普鲁卡因200ml内),灌洗离体的股薄肌。
❼股薄肌可作原位移植,或与对侧互换移植,其技术操作相同。
❽将股薄肌上下端首先予以缝接,然后在手术显微镜放大6~10倍下,选用9~11-0无创尼龙针线,作对端间断法缝合静脉和动脉,神经作束膜缝合。
❾术中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200~500ml。
❿伤口暴露,不作包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