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实证主义史学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实证主义史学 实证主义史学资产阶级史学流派之一。实证主义最先由法国哲学家孔德(1798—1857) 提出,它只承认“实证的” ( “确定的”)事实,认为人们只能认识事物的现象,不可能、也无必要认识事物的本质; 科学只是主观经验的描写,不反映任何客观规律。孔德还把人类社会的历史划分为神学、形而上学、实证三个阶段。提出了社会学的名称,把社会学划分为社会静力学(说明社会内部的和谐状态) 和社会动力学(说明社会历史的发展),以进步和秩序作为社会学的两个基本概念,为社会寻求安定发展,寻求社会与个人的和谐局面,被认为是法国革命后市民社会安定时期的理论。这一理论在19世纪下半期为欧洲史学界所接受,形成实证主义史学流派。认为: 历史学家的工作应只限于考证史料,而不能从中得出什么规律性的认识,如在使用文件时,要说明文件是何人、何时、何地、怎样制定的,如果是孤证,那就不可信,如果是抄件,应找到原件,考证其错误和异文。这种史学局限于对政治、法律、军事、外交等上层活动的叙述,忽略政治事件的经济和社会原因,把考证视为历史研究的目的,而不是作为方法,这就把史学家的任务降低到只是按年代先后顺序排列事实,排除了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探讨。20世纪初,特别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它已不适应社会的需要,受到年鉴学派的批判。 ☚ 浪漫主义史学 年鉴学派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