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宝光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宝光寺(《洛阳伽蓝记》) 文章先言宝光寺位置,及寺塔本身,简洁明了,石塔为三层,形状颇古,有雕刻图案,甚美,为东晋四十二寺独存者。然作者意不在石塔本身,而在洛阳原有的繁华,故着力描写寺内一池,以池提及当时人们游宴,反映洛阳繁华一隅。池边长满芦苇,池面飘浮着菱荷,池旁罗列着青松翠竹,郁郁葱葱,不言“美池”,而“美” 自现。又以京邑士子游宴烘托,“云车接轸,羽盖成阴”,极言游车之多,游人或举杯于林泉,或题诗于花圃,或折藕于池中。然后笔锋一转,以普泰末雍州刺史陇西王尔朱天光驻扎兵马于此寺,寺门无故崩裂,竟成天光之败先兆,衬托出塔寺之神奇。 此为记载寺庙史料,然时人生活洋溢于文中,文笔秀逸,刻划细致,不失为一篇优美散文。 宝光寺全国佛教重点寺院,中国南方四大丛林之一,中国保存最完整的禅宗寺院。在新都县新都镇。东汉始建,隋代扩建,名大石寺。唐僖宗入蜀驻寺,敕高僧知玄建砖塔十三级,取名无垢舍利塔,更寺名为宝光,敕知玄为住持。历宋、元、明累有修建。清顺治元年 (1644年),寺毁塔存,清康熙九年 (1670年),妙胜采金堂巨型石柱374根固殿,始具一塔、五殿、十六院宏伟规模。占地8万平方米。中轴线上依序为山门殿、天王殿、舍利塔、七佛殿、大雄殿、藏经楼,两侧为钟鼓楼、伽蓝堂、客堂、斋堂、千佛堂、极乐堂、祖堂、念佛堂、罗汉堂、禅堂、影堂、戒堂。布局严谨,环境清幽。罗汉堂为寺内杰出建筑,由100根石柱支撑,布局奇巧,呈 “田” 字形。塑罗汉、菩萨577尊,或坐或立,神态各异,在国内外极负盛名。舍利塔屹立在寺院的中轴线上,前后与天王殿、七佛殿呼应,左右钟楼和鼓楼对峙,为 “寺塔一体、塔踞中心” 的格局,是中国佛教寺院建筑的典型布局。宝塔13层,四角悬挂朱雀御铃,顶端为鎏金的飞鹅铜宝顶。塔基须弥座和八角形的砖石钗栏使塔身显得格外古朴庄严。寺院深处是一组组幽巷小院,其中位于藏经楼东、西侧尽头的花园式四合院,小巧玲珑,各式陈设古色古香,幽雅别致。寺藏蜀汉章武年间 (222年) 铜鼎、梁武帝大同六年(540年) 石刻千佛碑、元代金银粉写经 《华严经》、明代 《尊胜陀罗尼经咒》 石幢、清代石雕镂空舍利塔和被誉为 “寺中三宝” 的舍利子、伏昙花、贝叶经,以及斯里兰卡佛舍临摹明永乐 “瑞应麒麟图”、蒋南沙 “双鸭图”、王宫舞 “双墨龙”、张大千 “水月观音”、徐悲鸿 “奔马” 以及赵子昂、董其昌、唐寅、文徵明、祝枝山、破山、竹禅等名人、诗僧的珍贵墨迹1300余件。1981年公布为第一批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宝光寺中国古寺。位于四川省新都县城,始建于东汉,隋代名大石寺,唐末更名现名,明崇祯年间毁于兵火,清康熙九年(1670)重建,至咸丰年间(1851~1861)建成现规模,被封为蜀中首刹。现全寺占地9 hm2多,建筑面积2万m2多。中轴线上建有福字照壁、山门、天王殿、宝光塔、七佛殿、大雄宝殿、藏经楼,两侧有钟、鼓楼、二牌坊、左右廊庑、东西方丈等,另有16座四合院相连。大雄宝殿面积为700 m2,主体结构36根柱子为整石雕凿。宝光寺东北角有罗汉堂,清咸丰元年(1851)建,占地1600 m2,堂中央立有高6 m、24头、56臂、196眼的观音塑像,500罗汉围绕在四周。宝光寺塔高30 m,13层。据载此塔是中国最早的19座宝塔之一。 宝光寺 宝光寺宝光寺在新都县城北,距成都20公里,是成都地区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收藏文物最丰富的一座佛寺。始建于东汉、隋代,名大石寺,唐末黄巢起义军攻克长安,唐僖宗逃到成都,曾驻跸于此,晚上看见寺内福盛塔下放出祥光,结果从塔下挖出一个内藏13颗舍利子的石匣,遂将木塔改建为13层砖塔,并改寺名为宝光寺。宋代达鼎盛,有僧众3000多人,明末寺毁于兵火,1670年(清康熙九年)重建,后经多年扩建,始有今日规模。 ☚ 王建墓 文殊院 ☛ 宝光寺 宝光寺位于县城北。相传始建于东汉,原名大石寺。唐广明元年(880),黄巢攻破长安,僖宗逃抵成都,次年至新都,命悟达国师造塔修庙,庙名宝光寺。宋代易名大觉寺,明正德年间毁于战火。清康熙九年(1670)重修庙宇,道光年间改建,将寺内木柱换成石柱,沿称宝光寺。全寺占地一百二十余亩,建筑面积二万多平方米,有一塔、五殿、十六院,是一个由四百多根石柱支撑的庞大古建筑群,号为南方四大丛林之一。寺坐北向南,门前有“福”字照壁,以下依次为山门殿、天王殿、舍利塔、七佛殿、大雄殿、藏经楼,寺后是紫霞山。此外,禅堂、法堂、戒堂、斋堂之内仪轨毕具,充分展现禅宗寺院完整风貌。舍利宝塔高30米,13层,每层四面均有佛像12尊。罗汉堂有三佛、六菩萨、五十祖师、五百阿罗汉鎏金塑像,每身高约2米,造型各异,神态无一雷同。念佛堂有光绪年间石塔,高5.5米,直径2米,由三块青石雕镂而成,塔心中空,呈六方宫殿形,每边均刻滚龙抱柱,顶部刻佛经故事人物,基脚四周有浮雕。寺内现存珍贵文物三百多件,如梁武帝大同六年(540)千佛碑、明永乐十一年(1413)石刻尊胜幢,以及蜀汉铜鼎、明代合金优昙花、印度贝叶经等。寺内名人字画和楹联匾额甚多,如清代竹禅僧“捧沙献佛图”、宫廷画家朱裳的祝寿图、风子云的老虎画、王浩的《十八应真图》、王宫午的双墨龙、黄才敏的大幅泼墨梅花等。 ☚ 杨升庵殿 3. 金堂县 ☛ 宝光寺 宝光寺在四川省新都县城北。相传建于东汉。唐广明元年(881年),唐僖宗李儇因逃避黄巢农民起义,曾驻跸于此,重修庙宇,改名宝光寺。明代寺毁,清康熙年间重建。乾隆年间又修葺扩建。全寺建筑1塔、5殿、16院宇,崇楼丽阁,碧瓦朱檐,宏伟壮丽,造型优美。主要建筑有天王殿、七佛殿、大雄殿、藏经楼,高大宽敞。其上木石雕刻精巧,保存完好,是我国清代杰出的艺术作品。两廊由对称的四十多根粗大石柱支撑。罗汉堂内五百尊罗汉塑像,全身鎏金,金光灿灿,或立或坐,姿态神情各异。是四川现存较完整的清代雕塑群像。 ☚ 桂湖及升庵祠 文君井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