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宫
秦汉离宫。因其建于宜春苑旁而得名。初建年代不详。秦汉时期, 利用曲江池西侧地下泉水和周围的自然景观, 广植竹木, 辟为皇家园林,取名宜春苑,宜春宫即游览宜春苑休息的离宫。今曲江池南的春临村西南(即秦杜县的凤栖原上)发现有秦汉建筑遗迹,当是宜春宫的旧址。这里曾采集到刻有“十二二月令”字样的筒瓦和“富贵毋央”瓦当,可能是宜春宫建筑用瓦。秦二世被赵高逼死后,就葬于宜春宫旁。西汉时,宜春宫得到修葺继续使用。汉武帝曾多次游幸于此。有一次汉武帝从上林苑打猎回来,途经宜春宫,陪同的司马相如看到秦二世墓,触景生情,写下了《哀秦二世赋》。其中对宜春宫描绘道: “登陂陁之长阪兮,坌入曾宫之嵯峨;临曲江之州兮,望南山之参差。”写出了宜春宫长阪相接,重楼叠阁,嵯峨高耸,俯视绿洲曲水,遥望远山起伏的气势和景致。东汉以后,宜春宫渐次荒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