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僚理论
官僚是公共决策的直接执行者,他们的行为属于公共选择过程中供给方的行为。在西方国家里,政府的组成实际包括两部分人:政治家和官僚。政治家要经过选举才能获得一定的职位,而官僚是由公民选出的公共机构任命的,任职往往是终身制的。官僚通常不对选民直接负责,而是首先要对任命它们的公共机构及领导这些机构的政治家们负责。官僚集团是现实政治生活中除选民和政党之外又一个重要的政治角色。官僚集团对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都会具有重大影响。因此专门研究官僚集团及其组成成员的选择行为是非常重要的。
官僚机构提供公共物品的行为与市场环境下的企业提供私人物品的行为存在很大差别,这些差别具体表现在:
1.官僚行为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官僚集团的成员是实行任命制的,他们通常只对任命它们的政府机关和政治家负责,不直接对选民负责,因而并不受选民的制约。选民只能通过社会舆论、通过组成一定的利益集团或通过对政党和政府的影响来影响官员,所以选民对官员的制约实际只是一种软约束,作用的过程也相对比较长,官员的行为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2.官僚行为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官僚机构的成员构成一般比较稳定,机构内部有一套严格的等级制度和晋升规则。机构内部没有明确的考核指标,私营企业一般有利润这一硬性指标,而官僚机构部门则因其产出都是非营利性的而不能使用这个指标,因此机构的稳定性牺牲了效率。
3.官员行为具有一定特殊性。政治家与政府官员的政策主张要转变为有条不紊的规章制度,需要通过起草政策法案才能实施。官员还负责审议、选择议案时收集、分析和提供各种必要的信息任务,所以他们与社会各界的关系十分密切,官员提供的信息情况直接影响着政治家的决策。可见官员行为的影响力较大。
此外经济人假设同样适用于官僚。官僚们的行为动机也是利益最大化。这种利益最大化只是与市场行为有所不同,它不是以营利为目的,而是将利益最大化的目标通过追求公共权力的极大化来实现。公共权力的大小与其所控制的社会资源的数量及政府预算的规模成正比,因此追求公共权力的极大化必然会带来政府预算规模的极大化。事实表明,一些国家的政府支出正在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