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zongjiao gaige shiqide jiaoyu

指欧洲与文艺复兴同时期的教会教育。1517年,德国神学教授马丁·路德(MartinLuther,1483—1546)开创的宗教改革运动,是继文艺复兴之后,欧洲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又一表现形式。恩格斯曾指出,宗教改革是欧洲资产阶级对封建主义的一次决战。这一决战经历着整个16世纪,到17世纪还有它的余波。这次斗争以天主教为打击对象,但这场反宗教、反教会的斗争并不要求取消宗教而是主张改良宗教;并不要求废止教会而是主张建立新的教会。宗教改革的实质只是一种符合资产阶级要求的宗教去替代原有的服务于封建地主阶级的宗教。随着宗教改革的冲击,欧洲教会被分裂成新教和天主教等许多教派,从各教派的切身利益出发,都十分重视教育,并敦促地方行政当局兴办学校,曾对欧洲教育产生过重大的影响,路德派新教为了跟旧教和其他教派争夺信徒,而提出普及教育主张。要求全国的儿童,不论贫富男女都应入学。初等教育的内容以读(Reading)、写(Writing)、算(Arithmatic)与宗教(Religion)四个方面为主;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则是为培养教会的牧师、国家的官吏与学校的教师。喀尔文新教比路德新教更为激进,在教义上只承认圣经为唯一权威,在教育上主张对儿童实施普及义务的初等教育,中等教育方面要求宗教教义与人文学科结合并重视自然科学与现代外语的学习。天主教会为对抗新教的改革,发起了反宗教改革运动,在教育领域的代表是西班牙天主教徒罗耀拉(Loyola,1491—1556)于1534年创立的耶稣会派教团。1540年得到罗马教皇认可,到处开办耶稣会学校,后来还详细规定了学校编制、学校设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这种耶稣会学校组织严密,偏重于中等和高等教育,实行寄宿制,对师资质量有严格规定,有较高的教学水平。综上所述,宗教改革运动打破了天主教会垄断教育的局面,使学校教育出现了世俗化、地方化、普及化倾向,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近代欧洲各国的国民教育制度。

☚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   夸美纽斯的教育理论 ☛
0000510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5:1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