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税收负担
宏观税收负担是指一国政府的税收总额与该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关系。它既表明了一国从总体上看的税收负担水平,又表明了该国政府的总征税能力。无论是税负水平,还是政府的征税能力,都不能脱离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1.宏观税收负担水平的衡量标准和影响因素
衡量一国总宏观税收负担的国际公认指标是,税收总额占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内生产总值(GDP) 的比值。
基于社会经济的变化,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其宏观税收负担水平大致呈上升趋势,原因在于经济的发展,政府职能的增加,公共支出的增长,以及将税收政策作为政府的宏观调节工具等。
影响税收负担水平的主要因素是经济的发展。在税收总量不变的情况下,经济增长导致税收总体负担的下降。但是,税收总量总是随着经济增长而增长的,经济增长带来了税基的扩大和税收额的上升,在20世纪的大部分历史时期,税收的增长幅度往往大于经济增长幅度。因此,宏观税收负担水平基本上呈上升趋势。
政府职能的扩大是税收负担水平上升的另一个因素。从前面的讨论中可知,公共支出是政府履行职能所必需的。随着政府职能的扩大,公共支出的不断增长,政府的财政收入也不断增加。税收作为政府最稳定和最大份额的收入,税收总量就随着政府职能的扩大而增加。
税收宏观负担水平还受政府的汇率政策、外贸政策,税收制度包括税种的选择、税收的结构、税率的制定和税收优惠政策以及政府工作效率等因素的影响。
2.宏观税收负担对经济的影响
世界银行研究表明,实行低税负的国家在人均GDP、公共与私人消费、投资、就业和劳动生产率等方面的增长,均超过高税负国家。这是由于较低的税负可以促进私人部门的储蓄和投资,导致资源配置向高效率部门转移,从而促进经济增长。而经济增长又导致政府财力的增加和公共支出的扩大,经济社会环境不断得到改善,由此形成了良性循环。
税收负担与经济发展的基本关系可概括为:
(1)低税负国家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大于高税负国家。一个普遍的规律是,增加税收负担是以牺牲经济增长为代价的。这不仅适用于低收入国家,也适用于高收入国家,但对低收入国家的影响更为明显。
(2)低税负国家的公共消费与私人消费的增长幅度大于高税负国家。出现这种情况的理由是,税收负担轻则税后留利大。较多的可支配收入能够增加消费,或增加投资,也许是两者同时增加。消费扩大不能指望政府扩大公共支出,因为这样做缺乏效率。
(3)低税负国家的投资增长率大于高税负国家。
(4)低税负国家的出口增长高于高税负国家。在低税负国家,一般采用低税政策扩大出口,出口的增加带动经济的繁荣和税基的扩大。
(5)低税负国家的社会就业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幅度比高税负国家大。
研究表明,低税负的税收政策并不等于税收的低收入。相反,低税负促进了经济的高增长,使财政收入增加,政府财力增强,公共支出扩大,税收与经济增长之间形成了良性循环。需要指出的是,促使经济增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税收不是惟一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