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宋江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宋江?—约1122

北宋末年梁山泊农民起义首领。郓城(今属山东)人。约于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以前,江等三十六人即已聚众起义。相传曾于梁山泊设寨驻兵,纵横驰骋于河北、京东一带(今山东、河北、河南、苏北的广大地区),打出“劫富济贫”旗号,深得群众支持,声势浩大,官军数万不敢抵抗,朝廷震动。后江率军继续进攻濮州(今山东甄城北)、单州(今山东单县)、齐州(今山东济南市)、青州(今山东益都)等地,徽宗任知青州曾孝蕴前去镇压。宣和三年初,起义军进攻沭阳县(今属江苏),与县尉王师心军作战失利。同年二月起义军向海州(今江苏东海)、楚州(今江苏淮安)界进发。至此,起义军前后已转战十郡。知海州张叔夜侦知起义军夺得大船十余只,装载货物,遂预设伏兵,引诱起义军至海边作战,乘机焚烧船只。起义军被围,副将被擒,江乃投降。一说宋江投降,以偏将身份参与镇压方腊起义后,再度聚兵起义,为河东副将折可存俘获;又一说宋江降张叔夜事不可信,但后被折可存捕获,他不是投降派。还有说当时有两个宋江,领导起义的宋江已降张叔夜,后为折可存捕获的是“草寇”宋江,故宋江仍是投降派。

1

(词)宋·宋江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

恰如猛虎卧荒丘。

潜伏爪牙忍受。

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

他年若得报冤仇。

血染浔阳江口。

宋江

宋江

宋江是贯穿《水浒全传》 始终的主要人物。宋江形象塑造的成功,是 《水浒全传》成为千古名著的基石之一。宋江既是促进梁山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因素,又是导致梁山事业招安失败的重要因素,这两个看似矛盾的东西,在他的性格上统一起来,构成了他性格的二重性:反抗性与妥协性。这反抗性与妥协性的矛盾,使他时而自尊,时而自卑; 时而崇高,时而卑下; 时而象个领袖,时而象个奴才,但是他性格的发展方向又是那么清晰,在每一个人生的十字路口,总有一种力量促使他进行劣化选择,这就是他的性格核心,缺乏自信,不认识自身价值。所以,尽管他有才能,善谋略,好周济,声望高,但最终仍落了个“千古蓼洼埋玉地,落花啼鸟总关愁”的下场,成了一个不配有好命运的悲剧人物。
宋江在十八回第一次出场,作者就对他作了一大段介绍,为他以后的行动提供了一个贯穿线索。作者说: “此人于家有大孝,为人仗义疏财”,“刀笔精通,吏道纯熟”,“武艺多般”。他在郓城县作一个押司的小官,平生却“只好结识江湖好汉”: “每天排难解纷,只是周全人性命……济人穷苦,賙人之急,扶人之困”,因而受到江湖好汉的爱戴,“山东闻名,都称他做及时雨” ,“能救万物”,而且还写了一首“临江仙”的词,专道宋江。
从这些介绍里,已可以看出作者对宋江的基本认识和他性格的主要特征。他出场后的第一个行动,就是在紧急关头,私放了晁盖,而且为此“担着血海也似干系”,晁盖也因此成了梁山大业的奠基人。大闹清风寨以后,他号召不少好汉上梁山,使得梁山事业不断壮大,后来又介绍了不少头领上梁山,对农民起义的初期创立作出了一定的成就,很有号召力。他非常器重和爱惜人才,懂得团结起来战斗的重要性,关心兄弟,待人谦和,处处显示出一种领袖人物的风度和胸怀,这就使他终于成为梁山泊的领袖。在他的领导下,攻州打县,扩大队伍,梁山事业日益兴旺发达,规模越来越大。这与他的才能有密切的关系。他还提出了“替天行道”,“保境安民”,“劫富济穷”的口号,制定了严明的军令,并且善于利用矛盾,分化瓦解敌人,有相当丰富的斗争经验和韬略。所以取得了一系列的巨大胜利,把一支支零散的反抗力量,组织成一支宏大的有纲领、有组织的农民革命武装队伍。 惩土豪、攻州县、打官军、 越来越强。战斗中不许伤害百姓,秋毫无犯;攻破城池,惩办首恶,争取胁从,开仓救济百姓。可以说,没有宋江,就没有梁山事业的兴旺发达。
但是宋江的性格是复杂的,他同时又把起义军从胜利引向失败。这是因为他性格中反抗性和妥协性始终纽结在一起。
宋江出身于庄主家庭,本身又是个小官吏,经常周旋于官场,了解官府的腐败,也了解百姓的痛苦,对黑暗势力有一定的不满,对江湖好汉的行为有一定的同情。他是精明的,生活使他具有很强的预见和很高的警惕,预先在家里挖了一个地窖,作为出事的藏身之地,又教父亲告了忤逆,分户另居,以防株连。但是只要厄运不降临到他的头上,他总是满足于扮演一个仗义疏财,交纳江湖好汉的角色,对朝廷和江湖都有联系,又都保持一定的距离。企图在等距离外交中保持公正,真可谓左右逢源,处处受欢迎。晁盖等劫了生辰纲,朝廷要搜捕,他得知消息,冒着生命危险,连夜到东溪村送信,私放了他们;但当他得知晁盖等人占据梁山,并且杀退官军的时候,又认为他们造反是犯下了“灭九族的大罪”。既同情他们上梁山是“被人逼迫,事非得已”,又认为这种行为“与法度上却饶不得”,这就是宋江的矛盾,平衡中充满着不平衡的危机。
宋江又是怎样走上起义的道路呢?这还是因为这种性格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杀阎婆惜是他反抗行为的开端。月夜走刘唐,使他进一步和梁山发生了关系。他不肯得罪晁盖,又要保持与晁盖的距离,留书退金,既能维持内心的平衡,又能保持外界的中立。然而这种幻想很快破灭了。阎婆惜拿住了他的把柄,把他推入了危险的漩涡,出自安全需要,杀了阎婆惜,不得不开始亡命生涯。但他逃亡后,面对着第一个十字口,就在妥协性的支配下,开始了劣化选择——不去找晁盖,而是投奔孔太公、花荣、柴进,叫做逃难,以求得内心平衡。大闹清风寨以后,官府进逼,走投无路,才带了花荣、秦明一行向梁山进发,中途得到父亲一封假信,于是又采取了最劣方案——撇下众兄弟,跑回家去,俯首贴耳,束手就擒。充军江州途经梁山,众兄弟苦劝入伙,他又主动选择了下策,去江州服刑。浔阳江题反诗,是宋江性格矛盾的大暴露,表面上他小心服刑,有李逵等朋友帮助,好象还很快活,实际上他心里郁闷至极,酒后登楼,抚今追昔,不觉道出真言: “三旬以上,名又不成,功又不就,则文了两颊,配在这里”,并且写下了“他日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的诗句。他通过个人亲身遭遇,产生了不满和反抗情绪。然而这种反抗情绪,并不等于反抗行动,并没有从此就造起反来。可是这首诗被黄文炳发现,以反诗罪名判宋江死罪。行刑之日,梁山好汉劫了法场,救他出来,这时他才下决心去梁山,并且先打无为军,再杀黄文炳。他想: “如此犯下大罪,闹了两座州城,必然申奏去了,今日不由得宋江不上梁山投哥哥去”。反抗行动伴随着沉重的犯罪感,这就是他的矛盾,而这种矛盾贯穿在他上梁山后的一切行动中。他领导义军打州攻县,威震中原,却在招降纳叛之时总要说: “小可宋江,怎敢背负朝廷?概为官吏污滥,威逼得紧,误犯大罪,因此权借水泊权且避难,只待朝廷赦罪招安。”每每给胜利的喜悦添上几分悲伤情调。尤其是梁山事业的鼎盛场面——排座次,众兄弟意气风发,开怀畅饮,放声大笑,尽情快活,他虽然也为义军的成功衷心高兴,“愿樽前长叙弟兄情,如金玉。统豺虎,御边幅,号令明,军威肃。”但最后却唱出了“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的不谐和音,使得菊花盛会不欢而散。
总之,宋江“他要革新,然而怀旧;他在战斗,但想安宁;他无法可想,然而反对无法中之法,然而仍然同食无法中之法所得的果子” (鲁迅语)。凡人,缺乏自信,终无大伤;伟人,缺乏自信,祸及身家;领袖,缺乏自信,必然导致失败灭亡。宋江就走了从凡人到伟人再到领袖这样一条路,缺乏自信,不认识自身价值,使他在坐了第一把交椅之后,也就调整了反抗性与妥协性的比例,使得妥协性的危害愈来愈大,直至最后导致了义军的彻底灭亡。宋江的性格具有丰富性、复杂性、是《水浒全传》中最成功的形象之一。

☚ 人物鉴赏   吴用 ☛
宋江

宋江

小说《水浒传》中人物。绰号呼保义、及时雨。出身小地主家庭。初以仗义疏财、广泛交纳江湖好汉著名。后因智劫生辰纲案发,亡命江湖,在浔阳楼醉酒题下反诗,被判死刑。经梁山英雄救出,始上梁山。曾率兵三打祝家庄、攻陷高唐州、智取大名府,表现出高度的组织才能和军事才能。但作为梁山义军领袖,只反奸臣,不反皇帝,结果受宋王朝招安;奉诏征讨方腊,得胜回朝不久即被御酒毒死。其故事在民间流传颇广。戏曲传统剧目有《宋十回》,包括《乌龙院》、《刘唐下书》、《坐楼杀惜》、《借茶活捉》、《柴家庄》、《小鳌山》(又名《清风山》)、《瓦砾场》(又名《青州府》)、揭阳岭(又名《浔阳江》)、《李逵夺鱼》、《浔阳楼》(又名《白龙庙》)等十出有关宋江的折子戏。曲艺评书、评话《水浒传》中以宋江为主的全部故事回目,也称《宋十回》。

☚ 林冲   武松 ☛
宋江

宋江

农民起义领袖。起兵地山东。人物从《水浒》借移而来,为小说所称“四大寇”之一。《金瓶梅词话》说话之始,即提及他,说是宋徽宗政和年间,朝中宠信高杨童蔡四个奸臣,以致天下大乱,黎民失业,百姓倒悬,四方盗贼蜂起,“四大寇”皆轰州劫县,放火杀人,僭称王号。“惟有宋江,替天行道,专报不平,杀天下赃官污吏,豪恶刁民。”(第一回)以上崇祯本删。之后小说多处提及他:吴月娘在清风寨被矮脚虎王英等所劫时,是他救了月娘(第八十四回);他所率领的农民起义遭张叔夜、周秀的征剿(第九十七回),结果“梁山泊贼王宋江三十六人,万余草寇,都受了招安”(第九十八回)。按:宋江史有其人,郓城人,以三十六人横行河朔,官军莫敢撄其锋。毫州知州侯蒙上言招安使讨方腊而自赎,未果。终被张叔夜募死士设伏,擒其副将,乃降(《宋史》卷三五三等)。

☚ 城乡居民杂职人等   王庆 ☛

宋江sòng jiāng

施耐庵小说《水浒传》中农民起义军的领袖:我看的是李逵骂了~,后来又赔不是。(三十·690)

宋江?—约1122

北宋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宣和元年(1119年),结三十六人聚众起义,相传曾驻军梁山泊(今山东阳谷、梁山、郓城间),活动于河北、山东一带,攻略十郡,官军不敢撄其锋。三年初,为沂州(今山东临沂)知州蒋国所败。二月,南下攻淮阳军(今江苏邳县西南),入楚州(今江苏淮安)、海州(今江苏连云港西南)界,于沭阳为县尉王师心所败。又攻海州,遭知州张叔夜伏兵袭败,遂投降。宋人话本尝述其事,为后施耐庵《水浒传》所本。

宋江?~约1122

北宋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宣和元年(1119年),结36人聚众起义,相传曾驻军梁山泊(今山东阳谷、梁山、郓城间),活动于河北、山东一带,攻略十郡,官军不敢撄其锋。三年初,为沂州(今山东临沂)知州蒋国所败。二月,南下攻淮阳军(今江苏邳县西南),入楚州(今江苏淮安)、海州(今江苏连云港西南)界,于沭阳为县尉王师心所败。又攻海州,遭知州张叔夜伏兵袭败,遂投降。宋人话本尝述其事,为后施耐庵《水浒传》所本。

宋江

宋江?—约1122

北宋末著名农民起义首领。宣和元年(1119年),结三十六人聚众起义,活动于山东、河北一带,反抗宋王朝的残酷统治。宣和三年初,起义军被沂州(今临沂)知州蒋园所败。二月,南下攻打淮阳军(今江苏邳县西南),入楚州(今江苏淮安)、海州(今江苏连云港西南)境内,所向披靡,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当宋江率军攻打海州时,宋廷命知州张叔夜将其招降。宋江率兵经直攻进海滨,劫巨舟十余艘。张叔夜先派遣侦探侦察宋江的动向,然后招募敢死队千人,设伏近城,再派出小股部队距海诱战,并将强兵埋伏在海旁,烧毁宋江的船只。宋江中计,失去退路,属下慌乱,张叔夜乘机发动进攻,擒其副将,宋江遂降。方腊起义被镇压后,他又起兵。宣和四年,最终被折可存镇压。一说宋江降宋后曾参与镇压方腊起义;一说宋江并未受招安。宋人话本多有述其事者,后来施耐庵即据之写成《水浒传》,流传甚广。

☚ 宋庆   宋澄 ☛

宋江Song Jiang

one of the one hundred and eight heroes in Water Margin

宋江

北宋末农民起义领袖。郓城 (今属山东) 人。徽宗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 之前,他以三十六人聚众起义,活动于河北、山东一带。他率军经历十郡,宋军不敢抗拒。宣和三年二月 (一作二年十二月),进攻沭阳 (今属江苏)、海州 (今江苏东海),被知海州张叔夜所派伏兵袭败。四年夏再起,与宋将折可存交战,失败被俘。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6:5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