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本 宋本1281—1334字诚夫,元大都(今北京)人。至治元年策试,赐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泰定元年除监察御史,以敢言著称。官至集贤学士兼国子祭酒。卒谥文献。长于古文,风格峻洁刻厉。有《至治集》。 ☚ 马祖常 贯云石 ☛ 宋本亦称“宋版”、“宋刻本”。指宋代刻印的书籍。雕版印书至宋代大盛,浙江、四川、福建、江西等地,都是刻书业集中,刻印书籍较多的著名地区。官、私、坊刻图书,数量大,流传亦广。由于宋代以前的写本、刻本,绝大多数已经亡佚,故宋本往往是现存古籍中最接近宋以前著述原貌的版本。对于利用这些文献研究我国古代学术,具有较高的价值。此外,宋本图书有很多都刻印精美,纸墨俱佳,代表了我国古代印刷术的水平,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故历来为藏书家和读书研究者所重视。 宋本1281—1334元至治元年(1321)辛酉科左榜状元。大都(今北京)人,字诚夫。自幼聪颖,童年即聚经史日夜苦读,字探句索,必通贯而后已。从江陵(今属湖北)王奎文学性命义理之学。讲学二十余年,四十岁,始还燕。举进士,廷试第一,赐及第,授翰林修撰。泰定元年(1324),除监察御史,调国子监丞。二年,转中书左司都事。四年,迁礼部郎中。天历元年(1328),升吏部侍郎。二年,改礼部侍郎。至顺元年(1330),进奎章阁学士院供奉学士。出为河东廉访副使,将行,擢礼部尚书。元统二年(1334),任集贤直学士兼国子祭酒。卒谥正献。为官清廉自恃,虽历仕通显,犹僦屋以居。善诗文,著有《至治集》。 宋本宋代刻印的书本。主要刻书中心在建阳、杭州、眉山等地。公私所刻,有监司、家塾、坊肆等。其风格北宋质朴、南宋挺秀,多仿欧阳洵、颜真卿字体。其刻本往往为后世刻书所依据,多为珍贵善本。 宋本1281~1334Song Benman of letters of the Yuan Dynasty.Works: A Collection of the Year of Zhizhi,etc. 宋本宋代板行之書物。刻書至宋而大興,太祖(趙匡胤)勅益州,自開寳四年 (971) 迄太平興國八年 (983),刻 《大藏經》五千零四十八卷,為最大宋刻本。其他經、史、子、集類亦多刻刊。南宋版《大藏經》有二、三種,今有完本一部,存于高麗版與明版中。亦見零本散落人世,零本一卷值金百萬。其所以如此珍貴者,蓋因自古罕少,且文字優美,點畫無訛,鎸刻精良,無與倫比。書體有肥、瘦兩種,肥者呈顏真卿書風,瘦者顯歐陽詢筆勢。刻本以杭州版最佳,蜀版次之,福建版再次之。書籍形式初為綫裝方册,而藏經則將書卷折叠,用褾紙包裝,以小打擫竹與細带繫結,蓋為折本之權輿。此方式將貼頁册製成褾包卷物,自唐代册形發展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