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宋太宗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宋太宗939—997即赵炅(jiong炯)。北宋皇帝。公元976—997年在位。太祖赵匡胤弟。原名匡义,太祖称帝,赐名为光义。本人继位后改名炅。初仕后周,北宋初建时,太祖几次领兵出征,光义皆留守于京都,封晋王。开宝九年(976年)继位,改年号太平兴国。太平兴国三年(978年)迫使吴越归附。次年,亲自带兵击灭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随即展开对辽的进攻,但在高梁河战役(979年)与岐沟关战役(986年)中皆败,从此对辽取消极防御政策。又进一步实行太祖加强皇权的措施,更广泛地吸收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参加政权,大量增加进士科中式名额,又命李昉等辑《太平御览》一千卷,亲自按日阅览,六年始成,发展了太祖以来“重文”的风气。重视生产,社会经济仍然在上升,但由于继续奉行太祖时不抑兼并、田制不立的政策,阶级矛盾更为尖锐,淳化四年(993年)四川爆发了王小波、李顺领导的农民起义,他派兵进行了残酷镇压。 宋太宗 宋太宗939—997即赵光义,赵匡胤弟。初名匡义,后改光义,即位二年又改为炅。父赵弘殷,母杜氏。后周时,赵匡义任供奉官都知。陈桥兵变,拥立太祖有功,任殿前都虞侯、睦州防御使。太祖出征,以其留守京城,任开封府尹中书令。后加封晋王,位居宰相之上。开宝九年 (976)十月太祖卒,即帝位。时年三十八岁。据《宋史·太宗本纪》载: “帝 (即赵匡义) 幼不群,与他儿戏皆畏服。及长,隆准龙颜,望之知为大人,俨如也,性嗜学,……工文业,多艺能。……沉谋英断,慨然有削平天下志。” 即位后,继兄志致力统一大业。太平兴国三年 (978),闽南陈洪进、吴越王钱俶先后献降,南方遂告统一,次年,赵匡义亲征北汉,统一了中原,并乘胜伐辽,欲夺回幽云失地,结果大败于高梁河 (今北京附近),太宗仓皇逃回。太平兴国七年,党项贵族内部争斗,拓跋部首领李继棒投附宋朝,献夏、银、绥、宥四州之地; 其族弟李继迁投奔地斤泽抗宋,夏人之患自此而始。雍熙三年 (986),太宗乘契丹 “主少国疑” 之机,派曹彬、田重进、潘美和杨业率三十万大军分三路伐辽。后因粮草不济,将帅不和,主力曹彬大败于岐沟关,田重进畏退,西路副将杨业战死于陈家谷(今山西朔县南)。从此边将无敢言取幽燕者,宋廷对辽转入消极防御。赵光义在政治上继续加强中央集权,曾大量增加进士科录取名额。分天下为十五路,各路置转运使。又令文臣李昉等纂修《太平御览》、《文苑英华》等类书。在位期间社会生产有所发展,但土地兼并加剧,赋敛也加重。在位二十七年,有四位皇后,九子、七公主。 ☚ 宋太祖 宋真宗 ☛ 宋太宗939—997北宋皇帝(976—974)。名赵炅。太祖弟。初名匡义,后改光义,即位后,改名炅。继承太祖各个击破割据政权的方针,迫吴越王献土归降,又亲征灭北汉。但在两次对辽征战失败后,采取消极防守的方针。对内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扩大科举取士制度,建崇文院编《太平御览》等。统治晚期剥削加重,激起王小波、李顺起义。 宋太宗 宋太宗939—997即赵匡义。赵匡胤之弟。原名匡义后改名光义,即位后又改名炅。参与策划陈桥兵变,拥立赵匡胤为帝。开宝六年 (973)加封晋王。开宝九年 (976) 继皇位,改元太平兴国。太平兴国三年 (978),迫使吴越王钱俶归降,完全统一了南方。四年(979) 亲征灭北汉,继而伐辽,但在高粱河、岐沟关两战中失利。此后便对辽采取守势。在位期间 (976—997)进一步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收节度使所领支郡归朝廷直辖;增加了对官吏科举取士的名额,扩大统治基础,使轻武重文之风愈盛。当时社会生产有所发展,但对人民的剥削日重,使阶级矛盾更加激化,终于爆发了王小波、李顺起义。 ☚ 宋太祖 陈桥兵变 ☛ 宋太宗见 赵炅 宋太宗939—997即赵匡义。北宋皇帝。976—997年在位,建隆元年(960),避太祖讳,改名光义。即位后改名炅。仕后周至供奉官都知。参与陈桥兵变。太祖即位,历任殿前都虞候、开封尹、中书令等。开宝六年(973),封晋王。九年,太祖死于烛影斧声之中,遂即位,改名赵炅,改元太平兴国。继承太祖先南后北的统一方略。以武力迫使陈洪进献漳、泉二州,吴越王钱俶纳士。太平兴国四年(979)灭北汉,五代十国割据局面至此结束。同年,亲征燕京,高梁河之战大败,仅以身免。雍熙三年(986),命曹彬、米信、潘美、杨业等三路攻辽,再败。此后,对辽采取守势。加害异母弟秦王廷美,太祖子德昭、德芳皆死于非命。声言外忧不过边事,若为内患,深为可惧。继续加强中央集权,扩大科举取士名额,对各级官吏加强管理和考课。建崇文院藏秘籍图书,命李昉等编撰《太平御览》、 《文苑英华》、 《太平广记》等书。(参考图373) 宋太宗939—997赵匡义,改名光义,即位后又改名炅。宋太祖弟。太祖暴卒,即帝位。在位二十二年(976—997)。年号:太平兴国、雍熙、端拱、淳化、至道。庙号:太宗。尊谥号:神功圣德文武。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加谥:至仁应道神功圣德文武大明广孝。 简称与别名❶永裕。神宗陵名,或用以代称神宗。《麈史》卷上《官制》:“永裕建尚书省。”《宋史·神宗纪》3:“葬于永裕陵。” 简称与别名❶北内。赵构当太上皇退居德寿宫,德寿宫别称北内,或用以代称赵构。《武林旧事》卷7:“北内送天花麻姑、密煎山药枣儿。”《桯史》卷4《寿星通犀带》:“德寿在北内,颇属意玩好,孝宗极先意承志之道。” 简称与别名❶宁考。赵氏宗室对已故皇帝赵扩的称谓,或用以代称宁宗。赵孟坚《彝斋文编·从伯故丽水丞赵公墓铭》:“宁考登宝位。” 别名❶理祖。对宋理宗的尊称,非庙号。《齐东野语》卷14《巴陵本末》:“为理祖、度考了此一段未为之事。” 别名幼主。宋恭帝赵㬎四岁称帝,故有此称谓。《宋季三朝政要·目录》:“卷之五 幼主 德祐元年、德祐二年。”《宋史·瀛国公传》:“瀛国公名㬎,……度宗崩,奉遗诏即皇帝位于柩前,年四岁。”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