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策,走为上策
三十六:泛指数多。 策:计谋,策略。|意谓遇上强敌,或处于困境,无法应付,只有逃走为上策。 语出《南齐书·王敬则传》:“敬则曰:‘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汝父子唯应急走耳。 ’”《歧路灯》六五回:“三十六策,走为上策。官打的现在。赌博场中闹出事,只有个闻风远扬是高著。”《晚清文学丛钞·洪楝园〈后南柯·赚书第十一〉》:“连年密谋,一朝败露,三十六策,走为上策。”后也引作❶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宋·惠洪《冷斋夜话》卷九:“予又戏曰:‘在兵法何如?’渊才曰:‘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元·尚仲贤《柳毅传书》二折:“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我近不的他,我如今走到那里去?只得变做个小蛇儿,往这淤泥里躲了罢。 ” ❷ 〔三十六著,走为上著〕。著(zhāo):比喻计策或手段。《水浒全传》二回:“我儿,三十六著,走为上著。只恐没处走。”《慈禧太后演义》八回:“守台的将弁,吃粮不管事,一闻炮响,茫无头绪。三十六著,走为上著,霎时间,逃得精光。”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没有法子,‘三十六著,走为上著’,最没有弊病的是莫如不沾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