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吴江(今江苏苏州)黎里人。原名光昌,字宇辉,号愚亭。沈文沄父,吴仁杰、费延釐师。道光二十七年(1847 年)进士。历任兵部武库司主事、职方司员外郎、车驾司郎中,充则例馆提调。咸丰十一年(1861 年)京察一等,以记名知府用加道衔。居官清慎。工制艺,根底经史,诱掖后进多成名。湛深经学,尤长于《毛诗》,被李慈铭誉为近时人之最有根底者。著有《毛诗传笺异义解》。
沈镐1649~1726
名师昌,字新周,号六圃。16岁失父,以设馆维生。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应聘入川,为督学宋嵩南幕府。四十八年中进士。五十四年,应邑令马骏聘修县志。六十一年,选授四川马湖屏山县令,任满归里,种菜圃六片,故别号“六圃”。潜心于史学,与怀宁进士钱选订《朱子纲目》原本59卷,又著有韵书19卷及《诗经讲义》等未付梓;惟《蜀游记》、《四书文稿》、《诗经文稿》、《地学》诸书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