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城关镇安康市辖镇,安康地区和安康市党政军机关驻此。面积26.13平方公里,人口14.5万人,其中回族9000人。辖街道办事处7个,行政村17个,街道居民委员会58个。镇始建于秦代。原县城在汉江北岸,后因汉江北移为水所毁。北周天和四年(569)迁建今址。明万历十一年(1583)被洪水所淹,遂在城南赴台山下另建新城。但新城临山,不易防守,于清顺治四年(1647)迁回老城。清代至民国,新城为屯兵之处,官衙、居民、商店多在老城。1949年12月设安康市,1954年撤销。因汉江航道之便,成为陕南东部最大的水旱码头和物资集散地。清末,县城内建有四川、湖南、福建、江西、山西、陕西、黄州、中州八大会馆。号称“八帮”,座商309家。阳安和襄渝两条电气化铁路在此交汇,与安康地区各县都有公路干线相连,成为全国交通重要枢纽之一。1983年特大洪水冲毁老城后,国家投资1亿元,恢复重建,改造老城,发展新城。按百年一遇洪水设防,重建城堤总长4257米,新建房屋30万平方米,改建新建道路3万米,老城、新城连成一片。市区周围有内外环城公路环绕,市区内街道纵横交错,宽阔平直。纵向3条、横向4条主要道路把市区划分为若干长方形,楼房林立,错落有序,各具特色,雄伟壮观,成为陕南重镇。市区中央偏东有兴安公园。市郊东南10公里的牛蹄岭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安康时的战斗地。市郊东南3公里的香溪洞为省级风景名胜区。1990年,工农业总产值1575万元,工业总产值362万元,财政收入625万元。镇属初中3所、小学16所,教职工682人,在校学生7699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