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守恒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守恒潘孟文,号守恒,明江苏吴江人。邑名医潘子和之孙。孟文克绍家业,医名益盛。 守恒shǒu héng(字)缪钟理,明代人,医生。 守恒 守恒Shouheng儿童在物体的形态改变而它的含量并没有改变时,仍然能够知道物体的量不变的智力特点。例如把一定量的水倒入形状不同的容器时,儿童仍然知道水的量并没有改变;一个泥球被捏成不同的形状,儿童仍知道形状不同的泥的量是相等的。守恒概念是皮亚杰理论中的一个较为重要的术语。由于物体的性质不同,因此有各种不同的守恒,如液体守恒、数量守恒、长度守恒和体积守恒等。皮亚杰认为,儿童一般要到具体运算阶段才能出现守恒概念,因此守恒概念的出现也是这一阶段的重要标志。出现守恒概念的儿童常常采用以下3种方式中的一种来理解这种状态改变而量不变的守恒性: ☚ 自我中心 情绪发展 ☛ 守恒conservation 守恒 守恒conservationJ.皮亚杰描述儿童智力发展使用的概念。是在头脑中并且从一个概念的各种具体变化中抓住本质的东西。在学前期,儿童的感知运动图式内化而为表象图式,但这种图式没有达到守恒。只有当儿童的动作既是内化的,又是可逆的,才算达到守恒。守恒是通过两种可逆性实现的:一是逆反性,如+A是—A的逆向; 一是相互性,如A>B,则B>A是它的正反。皮亚杰学派利用实验证明,达到各种守恒的年龄是不一样的,如物质守恒的年龄约在7~8岁,重量守恒在9~10岁,体积守恒则要到11~12岁。 ☚ 手部动作的发展 书面言语的发展 ☛ 守恒 守恒conservation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术语。若某物体只是发生了形式上或量度上的改变而实质未变时,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对其原有概念保持不变的心理倾向。即当物体的外部特征发生改变时,儿童能够透过其外部特征发现物体本质的不变性。守恒的形式很多,包括数量守恒、长度守恒、面积守恒、容积守恒等。个体达到各种守恒的年龄不同,如达到物质守恒的年龄约在7~8岁,达到重量守恒的年龄在9~10岁,达到体积守恒的年龄在11~12岁。 ☚ 平衡 补偿 ☛ 守恒 守恒皮亚杰用语。指儿童到七八岁以后,在物体某些外形改变的情况下,仍能认识物体的某些特征(如数、量、体积、重量等)是不变的。如陈列两排形状和数目相同的圆珠,儿童承认两排珠数相等;然后将一排圆珠的间距增大或缩小,七八岁以前的儿童大多认为散开的一排珠数多,而七八岁以后的儿童大多认为珠子既未增减,数目自然不变。 ☚ 形式运算阶段 适应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