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注释】:

它:

(一)别的;另外的。《诗经·小雅·鹤鸣》:“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攻:磨治。)《汉书·酷吏传·王温舒》:“其时两弟及两婚家亦各自坐它罪而族。”(坐:犯……罪。族:灭族。) (二)tuó ①同“驼”。《汉书·扬雄传》:“殴橐它的样子”(橐它:骆驼。)②[它它藉藉]交错杂乱。《汉书·司马相如传上》:“不被创刃而死者,它它藉藉。”

之:

①到……去。《吕氏春秋·察传》:“子夏之晋,过卫。”(晋、卫:皆诸侯国名。)《汉书·高帝纪》:“沛公引兵之薛。”(沛公:刘邦。薛:地名。)②直到。《诗经·鄘风·柏舟》:“之死矢靡(mǐ)它。”(矢:发誓。靡它:没有他心。)③代词。1. 指代人和事物。相当于“他(她)”、“它”、“他(它)们”。《左传·隐公元年》:“(姜氏)爱共叔段,欲立之。”(共叔段:人名。)《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时:按时。习:演习。)2.指示代词。“这”、“这个”。《诗经·周南·桃夭》:“之子于归。”④助词。1.相当于现代汉语助词“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诗经· 召南·羔羊》:“羔羊之皮。”2. 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左传·僖公四年》:“不虞君之涉吾地也。”(虞:料想。涉:进入。)3.用于前置宾语和动词之间,相当于“是”。《墨子·公输》:“宋何罪之有?”4.用于句中或句末起调整音节的作用。《左传·庄公十年》:“公将鼓之。”(鼓:击鼓。)《孟子·梁惠王上》:“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bó)然兴之矣。”(浡然:兴起的样子。)

石:

(一)①石头;石块。《列子·汤问》:“且焉置土石?”②碑碣;石刻。陆机《文赋》:“被金石以广德,流管弦而日新。”③石磬,古乐器名,八音之一。《韩非子·说疑》:“不听钟石之声。”④古代用以治病的石针。《韩非子·喻老》:“(病)在肌肤,针石所及也。” (二)dàn (旧读shí) ①古代重量单位。一百二十斤为一石。《墨子·鲁问》:“而任五十石之重。”②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韩愈《杂说》四:“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可:

(一)①同意。《左传·隐公三年》:“公曰:不可。”②正确。《史记·范雎蔡泽列传》:“使以臣之言为可,愿行而利其道;以臣之言为不可,久留臣无为也。”(使:如果。)③值得。白居易《卖炭翁》:“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④能够;可以。《论语·公冶长》:“朽木不可雕也。”《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⑤着实。《史记·田单列传》:“吾惧燕(yān)人掘吾城外冢墓,僇(lù)先人,可为寒心。”(僇:通“戮”。杀。此指戮尸。)⑥适合;适宜。张翰《杖赋》:“方圆适意,洪细可乎。”李渔《笠翁一家言·笠翁偶集·种植部》:“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此皆言其可目者也。”⑦痊愈。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三:“瘦得浑如削,百般医疗终难可。”(浑:简直。)⑧当着,对着。周邦彦《南柯子》:“晓来阶下按新声,恰有一方明月可中庭。”(按:击,奏。一方:一块。)⑨副词。1.表示估计,相当于“大约”。王维《洛阳女儿行》:“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容颜十五余。”2. 表示转折,相当于“却”。李白《相逢行》:“相见情已深,未语可知心。”3. 表示反诘,相当于“岂”“哪”。《史记·项羽本纪》:“骓不逝兮可奈何!”方干《山中言志》:“潜夫自有孤云侣,可要王侯知姓名?”(潜夫:隐居的人。) (二)kè [可汗(hán)]亦作“可罕”。古代北方一些少数民族君主的称号。古乐府《木兰诗》:“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帖:军中文告。)

以:

①任用;使用。《楚辞·九章·涉江》:“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②缘故;原因。《诗经·邶风·旄丘》:“何其久也,必有以也。”③认为。《战国策·齐策一》:“皆以美于徐公。”④介词。1. 表示使用的对象。用;拿。《韩非子·难一》:“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陷:戳穿。)2.表示动作的涉及对象。与;同。《仪礼·乡射礼》:“主人以宾三揖。”3. 表示动作的原因。因;因为。《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孙膑以此名显天下。”4.表示动作的方式和依凭。凭借……身份;按照。《论语·学而》:“使民以时。”(使:役使。)5.表示动作的时间。在;于。《吕氏春秋·孟春》:“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元日:吉日。)6. 表示动作的目的。曹操《步出夏门行》:“东临碣石,以观沧海。”⑤连词。1.表示并列、相承等关系。相当于“而”。《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城高以厚,地广以深。”《国语·晋语四》:“狐偃,其舅也,而惠以有谋。”(惠:通“慧”。聪明。)2. 表示目的。为了;以便。《战国策·东周策》:“秦假道于周以伐韩。”(假道:借路。)⑥助词。用在往、来、上、下、内、外、前、后、左、右、东、西、南、北等方位词前,表示对方位、时间、数量的限制。《吕氏春秋 · 上农》:“凡民自七尺以上,属诸三官。”(三官:指农工商三种职业。)⑦通“已”。1.已经。《三国志·魏志·杜袭传》:“吾计以定。”2.停止。《孟子·梁惠王上》:“无以,则王乎?”

攻:

①攻打;攻击。与“守”相对。《孙子兵法·形篇》:“不可胜者守,可胜者攻也。”②除病;治疗。《周礼·天官·疡(yáng)医》:“凡疗疡,以五毒攻之。”(疡:毒疮。)③指责;抨击。陈亮《上孝宗皇帝第一书》:“狂妄之辞不攻而自息。”④制作;造。《周礼·考工记序》:“凡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⑤深入钻研。柳宗元《说车赠杨诲之》:“材良而器攻。”⑥坚固;精良。《诗经·小雅·车攻》:“我车既攻,我马既同。”(同:整齐。)

玉:

①一种质细坚硬而有光泽的美石。《尚书·胤(yìn)征》:“火炎昆冈,玉石俱焚。”(胤:古国名。炎:焚烧。)《诗经·小雅·鹤鸣》:“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攻:制作。)②玉器。《左传·庄公十年》:“牺牲玉帛,弗敢加也。”(牺牲:祭祀用的牛羊猪。加:增加。指虚报。)③精美珍贵的。葛洪《抱朴子·外篇·诘鲍》:“崇节俭之清风,肃玉食之明禁。”④洁白美好的。鲍照《舞鹤赋》:“叠霜毛而弄影,振玉羽而临霞。”(羽:羽翼。)⑤相助;培养。《诗经·大雅·民劳》:“王欲玉女,是用大谏。”(用:以。谏:规劝。)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 可可诗词网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小雅 鹤鸣)

“攻”有琢磨之义。用他山的石头,也能琢磨美玉。就是与自己无关的事情,也可视为自己的鉴戒。

比喻君子的贤德,可感化他人,使成美玉。

字词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小雅 鹤鸣)


“攻”有琢磨之义。用他山的石头,也能琢磨美玉。就是与自己无关的事情,也可视为自己的鉴戒。
比喻君子的贤德,可感化他人,使成美玉。
☚ 鱼在于渚,或潜在渊。   皎皎白驹,食我场苗。 ☛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释义】

古代格言。表面的意思是说,别的山上石头可以作为砺石,用来琢磨玉器。后喻指他人的做法或意见,能够帮助自己改正错误缺点,或提供借鉴。该句出自 《诗·小雅·鹤鸣》。

【评析】

邵雍是北宋鸿儒,一代易学大师,他认为在修身处世方面,同样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把遇到的侵犯欺凌比作砺石,把品行高尚的人比作美玉。因为要成就美玉必然需要经过砺石的琢磨才行,以此看来,所谓的侵犯欺凌就成为了使自己磨炼成为 “美玉” 的好事。

【原著简介】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也就是前1100年到前600年,约五百多年间的诗歌305篇。《诗经》在先秦叫做《诗》,或者取诗的数目整数叫 《诗三百》,本来只是一本诗集。但是,从汉代起,儒家学者把《诗》当作经典,尊称为 《诗经》,列入 “五经”之首。

《诗经》 中的诗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按当初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风、雅、颂三类。“风” 的意思是土风、风谣,也就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风”包括了十五个诸侯国的民歌,即 “十五国风”,共160篇。占了 《诗经》 的一半以上。与 “雅”、“颂” 相比,“风” 显得活泼,生活气息更浓,如开篇《关雎》写初涉爱河的青年。《氓》写被丈夫抛弃的女子的哀怨。《静女》写恋爱时的微妙心理。“雅”是正声雅乐,是正统的宫廷乐歌。“雅”分为 “大雅” 和 “小雅”,一共有105篇。“大雅”是用于隆重盛大宴会的典礼; “小雅”则是用于一般宴会的典礼。“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祖先,祈祷赞颂神明,现存共四十篇。

《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它形式多样: 史诗、讽刺诗、叙事诗、恋歌、战歌、颂歌、节令歌以及劳动歌谣样样都有。它内容丰富,对周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等各个方面都有所反映。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

《诗经》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广泛流传。是中国几千年来贵族教育中普遍使用的文化教材。孔子在 《论语》里也有 “不学 《诗》,无以言” 的说法,并常用 《诗》来教育自己的弟子。此后,它与 《书》 《礼》 《易》 《春秋》并称“五经”。孔子以后的儒家学派人物,都把 《诗》当作教本,传授不绝。虽经秦始皇焚书,但 《诗》 由于学者的口头传诵,得以流传下来。《诗经》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代文学影响很大。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句大全 - 可可诗词网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 诗句大全·卷2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句出处:《鹤鸣》;是先秦诗人诗经的作品。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
鱼潜在渊,或在于渚。
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宅萚。
它山之石,可以为错。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鱼在于渚,或潜在渊。
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榖。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1 23: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