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宁武关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宁武关(明)李濂 边庭无日不风沙①,白草黄云万里赊②。 宁武关在宁武县城南恢河岸上。为内长城重要关隘。关城建于明景泰元年(1450),为太原府外三关(雁门关、偏头关、宁武关)之中路。东卫雁门,西援偏头,尽得地势之利。今关城已圮,两侧长城尚存。此诗渲染边关气氛,也符合当时情况。 【作者】 李濂,字川父,明祥符(今河南开封)人。正德进士,曾官山西佥事,后家居。好古文,有《祥符乡贤传》等。 【注释】 ①边庭:边关。②白草黄云:白色野草,黄色浮云。这是关外特有的景物。古诗多以喻塞外。赊(she):长,遥远。③觱篥(bi li):古代管乐器,以竹作管,管口有苇制的哨子,状如胡笳,汉代从西域传入。④陇水,梅花:古曲调名,指《陇头水》、《落梅花》,皆为萧瑟、苍凉之音。 宁武关 宁武关位于宁武县境内。内长城重要关隘,山西外三关之一。建于明景泰元年(1450),成化、正德年间修缮。嘉靖时有三关镇守总兵驻守于此,辖雁门、偏关。原辖关城墙20公里,今关城大部分已拆除,只保留少许。但两侧长城遗址尚存,可寻见当年风采。明李濂《宁武关》有“边庭无日不飞沙,白草黄云万里赊”的咏叹。 ☚ 4. 宁武县 芦芽山 ☛ 宁武关明代关城。内长城的重要关隘。位于山西省宁武县内。筑于明景泰元年(1450年),成化、正德、隆庆年间都曾加以修葺。三关镇守总兵原驻扎于此。原来管辖边墙20千米。内长城原分3路,宁武关为中路,雁门关为东路,偏头关为西路。3关各自管辖范围清楚。《防边考》云:“以重兵驻此,东可以卫雁门,西可以援偏头,北可以应云朔,盖地利得也。”描述了此关在古代防务上的重要地位。现关城已圮,两侧的长城遗迹尚存。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