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宁封子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宁封子

宁封子

西汉志怪小说。刘向撰。原载《列仙传》。《搜神记》卷一亦载。袁珂《古神话选释》、滕云《汉魏六朝小说选译》皆录入。作品叙写: 宁封子传说是为轩辕黄帝掌管烧制陶器的官员。有位神仙经过他那里,替他掌握烧陶的火候,能使窑火发出五色彩烟。久之,则把这技术传给了封子。封子拼命地劳作在熊熊大火之中,只见他随着烟气忽上忽下。最后,灰烬之中,犹有其骨。时人葬之于宁北山中,故称宁封子。作品写的是“积火自烧”而火化登仙的故事,但实际是记载了一个关于远古杰出的窑工的传说,歌颂了窑工高超的技艺和吃苦耐劳的献身精神。高尔基说:在原始人观念里,在一些古代神话传说中,“神是某种手艺的能手,是人们的教师和同事,神是劳动成绩的艺术概括。”(《高尔基论文学》)这篇作品中所写的宁封子和神人,就是这样被当时人神异化或仙化的。其中的“神人”,能烧出 “五色烟”火,足见他熟练地掌握着陶器烧制过程中不同阶段所需要的不同火候。他不仅技艺高超,还无私地把技术传给了宁封子,更说明了品质的高尚。而宁封子,作为陶工,不仅虚心好学,而且拼命于窑火之中,上下奔腾,表现了吃苦耐劳的献身精神。因而,在生产力非常低下的当时,他们受到人们的推崇以至于被神异化,便是可以理解的。反过来,从这两个虽然还很粗糙的艺术形象身上,我们看到了古代人民对于富有吃苦耐劳精神的能工巧匠的景仰,从而也看到了古代人民发展生产力和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作品虽只七十余字,却脉络清楚,很重视形象刻画。宁封子“积火自烧”而登仙的壮丽情景,据考是古代羌族人民火葬风俗的折射。如今四川省灌县青城山所传的宁封子民间故事,说宁封子是为了架火烧陶,升窑顶添柴火,不意窑顶柴突然塌下,宁封子便葬身火窟,壮烈为民牺牲,人们见窟顶有宁封子形象,随着烟气冉冉上升,便说宁封子火化登仙了。民间传说火葬的内容,实质与本篇志怪内容的仙话所表现的并不两样。但民间传说比原本意义的仙话志怪,显得格调更高昂,非同寻常了。

☚ 赤松子   冠先 ☛
古代名物 > 神異類 > 神怪部 > 神 > 甯封子
甯封子  nìngfēngzǐ

省稱“甯封”。傳說中仙人名。曾爲黄帝陶正,自焚而升仙。其說始見於漢,後世廣傳其事。漢·劉向《列仙傳·甯封子》:“甯封子者,黄帝時人也,世傳爲黄帝陶正。有人過之,爲其掌火,能出五色煙,久則以教封子。封子積火自燒,而隨煙氣上下,視其灰燼,猶有其骨,時人共葬於甯北山中,故謂之甯封子焉。”晉·干寳《搜神記》卷一亦載其事,與此略同。晉·王嘉《拾遺記·軒轅黄帝》:“仙人甯封食飛魚而死,二百年更生。故甯先生遊沙海七言頌云:‘青蕖灼爍千載舒,百齡暫死餌飛魚。’”唐·曹唐《小遊仙詩》之四:“真王未許久從容,立在花前别甯封。手把玉簫頭不舉,自愁如醉倚黄龍。”

宁封子

123 宁封子

又名龙𫐆真人。传为黄帝陶正,精通烧窑工艺。在一次烧窑中,不幸窑塌失事,葬身窑火,人谓其火化而登仙。或曰其封于宁山,故名。

☚ 舜   袁宜 ☛
0001004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7:5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