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宁夏回族自治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银川市(兴庆区)/灵武市(东塔镇)/永宁县(杨和镇)/贺兰县(习岗镇)/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惠农区(北街街道)/平罗县(城关镇)/吴忠市(利通区)/青铜峡市(小坝镇)/同心县(豫海镇)/盐池县(花马池镇)/固原市(原州区)/西吉县(吉强镇)/隆德县(城关镇)/泾源县(香水镇)/彭阳县(白阳镇)/中卫市(沙坡头区)/中宁县(宁安镇)/海原县(三河镇)

☚ 天峻县(新源镇)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Ningxia Hui zu Zizhiqu

中国西北地区回族聚居区。辖银川、石嘴山、吴忠3个地级市,固原地区,青铜峡、灵武2个县级市和永宁、贺兰、陶乐、平罗、惠农、中卫、中宁、盐池、同心、泾原、隆德、西吉、海原、彭阳、固原15个县。总面积6.64万平方千米,总人口562万(2000)。首府银川市。贺兰山位于宁夏西北部,山地海拔1600~3000米,主峰海拔3556米。六盘山位于宁夏南部的黄土高原上,主峰海拔2942米。境内河流均属黄河水系。主要河流有黄河、清水河、苦水河、泾河、葫芦河、红柳河、祖厉河等。黄河在宁夏境内流程397千米。清水河是发源于宁夏境内的最大河流,全长320千米。
❶体育组织。1952年成立宁夏省回族自治区体育运动委员会,2000年改为宁夏回族自治区体育局。
❷竞技体育。1984年宁夏运动员祁春霞在国际性射击比赛中,获得1枚银牌和1枚铜牌。1986年宁夏15名运动员参加射击、射箭、自行车、摔跤、柔道5个项目的15次国际比赛,取得了13个名次;同年,第10届亚运会祁春霞和队友夺得1枚金牌。1987年段洪俊在34届世界射箭锦标赛上与队友合作夺得1枚铜牌。1988年在对外友谊比赛中宁夏体育健将获得5个第1名。
❸全民健身运动。1950年共青团发起组织银川地区的篮球比赛,有33只球队参加。1951年推行广播体操,开展广播体操比赛。1952年后经常举办开展的群众体育项目有体操、排球、游泳、手球、羽毛球、棋类、滑冰、田径、射击、自行车、篮球、足球、乒乓球、武术等。
❹重要赛事。1952年11月在银川中山公园举行了首届全国滑冰运动会。
❺体育科研。1984~1985年宁夏开展了武术普查和挖掘整理工作。共挖掘出16个拳种、569个套路、20个练功方法,并为149名拳师进行了登记,给22位70岁以上的老拳师录了相,挖掘抢救了80岁以上老拳师掌握的具有回族特色的稀世拳种以及“四路拳-查密尔传”等拳语,印行了《宁夏拳械录》。
❻体育立法。1996年2月自治区人民政府颁布了《关于贯彻实施<体育法>进一步加强体育工作的决定》,并相继出台了《宁夏回族自治区体育场地管理办法》、《宁夏回族自治区体育人才培养办法》、《宁夏回族自治区体育市场管理规定》、《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展体育产业规定》等一系列配套文件和法规。


宁夏体育馆

宁夏回族自治区

省级民族自治地方。简称“宁”。1958年10月25日成立。位于我国西北部黄河中上游。北部和内蒙古接壤,西部、南部与甘肃省毗邻,东部与陕西省交界。面积6.64万平方公里。人口4908600人。有回、蒙古、东乡、满、汉等民族,其中回族约占三分之一。自治区首府驻银川市。辖4个地区(市)、18个县市。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贺兰山纵贯中部,六盘山绵延南部,构成南北两大自然地理区,南部为黄土高原,北部为银川平原。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南北气候差异较大,南寒北暖,南湿北干;冬季漫长,夏季炎热,气候干燥,日照充足,风大沙多。农业发达,素有“塞上江南”之称,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水稻、谷子、糜子、薯类等。经济作物包括胡麻、芸芥等。畜牧业发达,牧场广阔,以牛、驴、羊为主,多在天然牧场放牧。“二毛皮”和“沙毛山羊皮”较为著名。土特产丰富,枸杞、甘草、发菜、贺兰石和滩羊皮被称为宁夏五宝。矿产有煤、铁、磷、天然碱等,品种齐全。建立了煤炭、电力、机械、化工、电子、纺织、造纸、建材、食品加工等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煤、机床、毛毯、陶瓷、针织品等远销国外。电力工业发展较快,基本形成全区电力网。是内蒙古与甘肃之间的通道,包兰铁路纵贯南北。公路以银川为中心,形成连接各县、市和工矿区的交通网。黄河在境内通航。辟有银川至北京、包头、兰州、西安的民用航线。文化教育发展迅速,有各类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多所。主要城市有银川、吴忠、石咀山等。

宁夏回族自治区

简称“宁”。1958年10月25日建立。位于黄河中上游。面积6.6万平方公里,人口389.5万。居民有回、汉、满、蒙古等民族。其中回族约占三分之一。自治区人民政府驻银川市。春秋时为羌、戎游牧地。自秦汉起历朝均设行政机构,并驻兵屯垦。唐为关内道,分置原、灵、盐等州。宋为西夏腹地,都中兴府(今银川市)。元设宁夏路,明设宁夏卫,清改宁夏府,均不断由秦、晋、江、淮等地移民实边。民国初改朔方道,1929年建省。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在东部建立革命政权,成为陕甘宁边区一部分。1954年并入内蒙古自治区和甘肃省。1958年以原为甘肃省的银川专区和固原、吴忠两回族自治州为基础建立自治区。辖两个地区、两个地级市、一个县级市、十六个县(1984年6月)。分南北两大自然地理区,南部以六盘山等为脊柱构成黄土高原地;北部为银川平原。黄河自西南至东北流贯中部,自秦以来开辟了秦渠、汉渠、唐俫渠、惠农渠等引黄灌溉系统, 素有“塞上江南”之称。属典型大陆性气候,平均雨量200—700毫米。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水稻、糜子、马铃薯、玉米等,经济作物包括胡麻、芸芥、油菜、甜菜。矿物资源有煤、石油、磷、石灰石、石膏,以煤最富,品种齐全。著名土特产有滩羊皮、发菜、枸杞、甘草、麻黄。解放前,基本没有现代工业。解放后工业迅速发展,主要有煤炭、电力、机械、电子仪器仪表、化工、建筑材料、造纸、陶瓷、食品、皮革、毛纺等。新建黄河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开辟大型渠道、扩大了灌溉面积。包兰铁路纵贯南北。公路以银川为中心, 形成连接各县、市和工矿区的交通网。黄河在境内通航。银川至北京、兰州有航空线。文化教育发展快,现有各类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多所。各类医院和专业剧团、图书馆纷纷建立。主要城市为银川、吴忠、石咀山。有灵武水洞沟遗址、须弥山石窟、石空寺石窟、西夏王陵、海宝塔、青铜峡108塔、玉皇阁及同心清真寺等名胜古迹。

宁夏回族自治区

简称宁。位于中国西北部,黄河中上游。1958年10月25日成立,首府驻银川市,辖2个县级市,14个县、4个地级市、7个市辖区。面积66000多km2。2000年人口554万,其中农业人口395万,非农业人口159万。有回、汉、满等35个民族。总人口中回族占33.9%。境内高原地形,山地、高原约占全区面积的62%,平原占37.9%。1月平均气温-10~-8℃,7月18~22℃。无霜期5个半月左右。年降水量从北向南200~500mm。河流均属黄河水系,黄河在区内流程397km。农产主要有水稻、小麦、高粱、玉米、谷子、马铃薯、胡麻等7种。土特产主要有甘草、枸杞、贺兰石、滩羊皮、发菜,被称为宁夏5宝。矿产主要有煤、铁、石油、石灰石、石膏、磷等6种。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265.57亿元。工农业总产值为371.69亿元,工业总产值293.9亿元,农业总产值77.7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08244万元。全区有耕地129.3万hm2,林地27.7万hm2,牧草地243.7万hm2。粮食作物占总播种面积的79.6%。粮食总产量252.7万t,人均粮食产量456kg,农民人均纯收入1724元。中国裘皮羊的重要产区,银川平原灌区产滩羊“二毛皮”和沙毛山羊皮。特产枸杞、甘草、贺兰石雕、滩羊裘皮被称为红、黄、蓝、白“四宝”。2000年主要农产品产量:粮食252.7万t,油料6.98万t,甜菜0.34万t,肉类19万t,奶类23.6万t,羊毛5418t,羊绒364t。煤炭保有储量307.7亿t。铁矿石101.3万t。2000年原煤产量1581万t,铝11.69万t,发电量136.61亿kW·h。铁路营运里程780km,有包兰、宝(鸡)中(卫)等干线。有银川至青岛、西安等地的7条国道过境。公路通车里程10171km。国有铁路营业里程716km。邮路总长度16332km。高等学校5所,在校研究生192人,在校学生17163人;中等专业学校25所,在校学生19880人,招生7973人,毕业生4390人;普通中学433所,在校学生318308人,招生119559人,毕业生89091人;职业中学29所,在校学生12982人,招生5775人,毕业生3395人;小学3267所,在校学生65.00万人,招生12.00万人,毕业生10.00万人。广播电台11座,电视台14座,电视发射台73座。卫生机构485个,病床13825张。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有西夏帝王陵9座,陪葬墓147座。其他名胜有秦长城、明长城、固原须弥山石窟、同心清真寺等。宁夏2003年总人口580万,地区生产总值385.34亿元,人均6643元。工业总产值352.81亿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3.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0.8亿元。普通高校12所,在校学生3.51万人。

  • 瓷器
  • 铜器
  • 漆木器
  • 牙骨器
  • 绘画
  • 雕塑
  • 石窟
  • 遗址
  • 建筑
☚ 瞿昙寺   瓷器 ☛
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于1958年10月25日成立,简称宁。位于黄河河套西部,东南部跨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陕西、甘肃三省区为邻。
全区面积6.6万平方公里,人口为562万人。全区共有34个少数民族,人口193.9万人,占总人口的34.53%,其中回族人口190.23万人,占自治区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回族在境内主要分布在南部山区的同心、固原、西吉、海原、泾源和引黄灌区的吴忠、灵武等7个县市。全区直辖银川、石嘴山、吴忠、固原4个地级市,16个县及县级市,8个市辖区。
宁夏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主要山脉有贺兰山、罗山、牛首山、香山、六盘山等,其中贺兰山、罗山、六盘山是宁夏的三大天然林区。贺兰山是中国外流区与内流区的分水岭,也是季风气候与非季风气候的分界线,绵亘西北边界, 长200多公里,宽15公里,一般海拔2000米以上,最高峰3556米。山脉遮挡了西北寒风和腾格里沙漠向东吹进,是银川平原的天然屏障。较大的河流有清水河、泾河、葫芦河等。
宁夏自古就是中国北部边防前线,素有“关中屏障, 自陇咽喉”之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从战国时期到秦、汉、隋、明几个朝代,都在宁夏修筑过长城,总长度达3000里之多。因此,宁夏又有“长城博物馆”之美誉。现在各代长城均有遗迹,有砖砌的,石垒的,土夯的,沙堆的,形式多样。明代长城又称为边墙,宁夏境内的明代万里长城,主要由西长城、北长城、东长城连接而成。其中西长城从今甘肃靖远进入宁夏中卫县,逾河东北上贺兰山;北长城经内蒙南行进入宁夏陶乐县境内因是一道非正式的长城,故名“长堤”;东长城在今灵武县横城东经盐池县境,进入陕西省定边县境内,前后共修筑两道。战国秦长城,由甘肃静宁县入境,进入宁夏西吉县,沿葫芦河东岸北行,经西吉县将台乡的东坡、保林、明荣村后,于将台乡的东南侧折而向东,进入马莲乡;又沿马莲川河东北上,经红庄乡,穿滴滴沟,至孙家庄南,折向东,过海子峡于吴庄北,绕固原县城西北10里的长城梁、明庄、郭庄,到达清水河西岸。在此,长城分为内外两道:一道由海堡开始,绕乔洼,过清水河,至郑家磨,又沿河岸南下到陈家沙窝,与前道长城合并,尔后进入固原东山,经城阳、孟源等城进入甘肃省镇原县境内。
宁夏是古代西夏王国的旧地,西夏文化、汉文化、穆斯林文化交相辉映,名胜古迹很多,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西夏王陵”, 以蜚誉海内外的“大漠、黄河、西夏、回乡”、“中国旅游最后的处女地”为亮点,成功地向海内外宾客推出黄河漂流、沙漠探险、西夏访古、回乡风情、沙湖观鸟、徒走长城、生态农业观光等特殊旅游产品,受到游客的欢迎。宁夏旅游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接待旅游者人数、旅游创汇数分别以年均15%、30%的速度增长。
宁夏地势北低南高,东西窄而南北长,东西相隔50-200公里不等,南北相距456公里。全区分为北部川区和南部山区两部分。川区主要是宁夏平原,是由卫宁平原和银川平原组成的引黄灌区,海拔1100-1200米,包括12个县(市),素有“塞上江南鱼米乡”的美誉;南部山区包括地处灵盐台地、罗山周围山间盆地、黄土丘陵和六盘山地的8县,海拔一般在1300-1500米,自然环境条件较差,是全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
宁夏深居西北内陆高原,属典型的大陆性半湿润半干旱气候,气候特点是南寒北暖,南湿北干,冬寒漫长,夏少酷暑,风大沙多,雨雪稀少。全区年平均气温5-10℃,1月份零下10-7℃,7月份17-24℃。雨季多集中在6月。由于宁夏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所以夏季基本没有酷暑;1月平均气温在零下8℃以下,极端低温在零下22℃以下。宁夏气候的最显著特征是:气温日差大,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大部分地区昼夜温差一般可达12-15℃。每年5月-10月,是最佳旅游季节。
近几年,宁夏旅游的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旅游服务的整体功能显著提高。规模为4D级的银川河东机场,能起降“波音”各型号的飞机,有通向国内各主要城市的航班;通讯全部实现程控化。宁夏的交通比较发达,银川建有河东和贺兰两个机场,有通往北京、上海、广州、重庆、佛山、沈阳、成都、西安等地的航班。甘肃、陕西、内蒙古等铁路纵穿宁夏大部分地区,汇集于银川,每天都有列车在北京、西安、呼和浩特,银川和兰州之间还有晚间运行的旅游列车。宁夏大半以上的乡村都通柏油公路,109、110、211、307、309国道以及众多的省道连接成网,接起了内蒙古、甘肃、陕西相邻的主要城镇道路。在银川,每天都会有很多长途、短途公共汽车开往各个市县。
首府银川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是全国甲级对外开放城市、全国绿化先进城市、全国卫生城市,是全区政治、经济、文化、科研和教育的中心,是有1000年历史的塞上名城,位于宁夏平原中部,面积3499平方公里,人口117.75万人,其中市区人口80.74万人。海宝塔、须弥山石窟、银川南关清真寺、华夏西部影视城、珍奇艺术城、历代长城遗址等,都以其鲜明的特色,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旅游者。银川市内有宾馆、饭店几十家,其中旅游涉外饭店17座,星级饭店6座,拥有客房2100间,完全可以满足国内外旅游者的需要。另外还有许多旅店和招待所,一般比较小,住房价格也相对便宜。在城区和市县里,住宿条件要好一点,而旅游景点附近的住宿条件比较差。
宁夏地区地处西北,当地人也以面食为主,清真特色占大部分。宁夏地区农业比较发达,各种蔬菜和水果丰富,又由于境内有黄河流过,鲜活的河鱼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食品,牛、羊肉是宁夏人主要的肉类食品,除此之外,宁夏的风味小吃极具特色。
宁夏回汉各族人民十分质朴与好客,回族的婚俗喜庆可观,小吃美味诱人。在宁夏城乡,遍布着大大小小3000多座清真寺,虔诚的穆斯林们风雨无阻、日日礼拜。每年的开斋节、古尔邦节热闹非凡,海内外游客均可前来观瞻。

☚ 概况/地域文化   宁夏回族的文化艺术 ☛
宁夏回族自治区

166 宁夏回族自治区

简称宁。位于中国西北部。自治区人民政府驻银川市。面积6.64万平方公里,人口465.5万人。民族以回族为主,还有汉、蒙古、满等民族。矿产资源以煤、石膏、石油、石英砂、石灰岩、粘土矿等为主。农产为水稻、胡麻、大麻、甜菜、小麦、糜子、谷子、薯类等,特产有枸杞、甘草、贺兰石、羊皮、发菜等。工业以煤炭、电力、毛纺等为主,生产的机床、毛毯、地毯、陶瓷、针织绒等远销国内外。主要城市有银川、石咀山等。名胜古迹有银川海宝塔、承天寺塔、西夏陵墓、须弥山石窟、灵武长城遗址。

☚ 青海省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海宝塔/承天寺塔/一百零八塔/须弥山石窟/西夏王陵

☚ 青海湖与鸟岛   海宝塔 ☛
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Ningxia huizu zizhiqu

简称宁。周围与内蒙古、甘肃、陕西为邻,面积6.6万多平方公里。人口444.5万(1988年),回族约占1/3,是我国回族的主要聚居地。宁夏形状南北狭长,可大致分为两个自然区:
❶南部黄土丘陵区,约占宁夏全区面积的2/3。南部为六盘山区,向北过渡为黄土丘陵和盆地,高度由3000米降至1200米。最南部的六盘山,主峰海拔2928米,另有米缸山海拔2942米,山高谷深,起伏较大,森林茂密。中部为黄土丘陵,地形破碎,水土流失严重。北部降为盆地,气候干旱,植被稀疏。年平均气温由南部山地的5℃增至北部盆地的8℃,无霜期也由110天增至150天,但年降水量则相反,由南部的700毫米减至北部的300毫米。
❷北部平原区,黄河贯穿全境,形成一片冲积平原,南北长约150公里,东西宽6~42公里。因北段乌兰布和沙漠及南段腾格里沙漠直逼黄河,平原较窄; 中部由于有贺兰山阻挡沙漠东移,形成较宽阔的银川平原。平原区热量资源较丰富,年平均温8~9℃,无霜期140~160天。年降水量虽仅200毫米左右,但有黄河灌溉之利,故为宁夏的重要农业区。
宁夏煤炭资源非常丰富,品种全,质量好,主要分布在自治区北部石咀山市一带。还有铁、铜、池盐、芒硝、磷及石膏等矿产。农牧业在经济中占重要地位。本区由于降水量少,如何克服风沙、干旱为害,是发展自治区经济的关键。黄河穿越宁夏390多公里,秦汉时期以来,劳动人民就利用黄河水源发展灌溉农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引黄灌区改进了排灌系统,扩大了灌溉面积; 提高了灌溉效益并减轻了土壤盐碱化的危害,现在黄河两岸已是渠网纵横,绿树成荫,是我国西北地区的高产农业区及商品粮基地之一,盛产水稻、小麦、油菜、甜菜、瓜果及枸杞等。黄河青铜峡水利工程,是以灌溉为主,结合发电、防洪的综合性水利工程,它的建成,保证了宁夏平原免受洪水为害,并扩大了中部地区的灌溉面积,水电站装机27.6万千瓦,为工农业生产提供了廉价能源。与风沙作斗争,是宁夏北部和东部改造自然的重要任务。乌兰布和及腾格里沙漠不断由西北威胁自治区北部平原,从内蒙和陕北吹来的风沙也不断危害盐池等东部地区。特别是中卫以西沙坡头一带,沙漠已直逼包兰铁路。经过多年努力和实践,用树枝、稻草等扎成方格固沙,结合种草、营造防沙林等方法,目前已控制了流沙,并把大片沙地改造为林地和草地。
宁夏黄土丘陵盆地区,是半农半牧区,主要作物为小麦、玉米、胡麻等。畜牧业占重要地位,养羊业较发达,是著名滩羊皮产地。本区水土流失严重,造成经济落后,是我国著名贫困区之一。近年来,大力种草植树,保持水土,已逐步提高了农牧业生产水平。六盘山区为林农牧区,盛产药材,牧业以养牛、羊为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宁夏现代工业几乎是空白,现在已建成煤炭、机械、电力、冶金、化工、毛纺等工业部门。宁夏煤炭资源丰富,是我国北方能源基地的组成部分,主要有石咀山、石炭井等煤田,石咀山煤矿生产的太西煤,品质优良,远销国外几十个国家。毛纺工业是有地区特色的工业部门,所产毛线、羊绒衫、地毯等产品,远近知名。改革开放以来,宁夏对外经济联系有较大发展,特别对阿拉伯等伊斯兰国家的经贸联系取得很大成绩。
首府银川市,位于肥沃的银川平原中部,为自治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包兰铁路通过市区,公路线联系全区各地,又是自治区的交通贸易中心。工业以毛纺、机械、化工为主,毛纺工业有地方特色和原料优势,所产毛毯、地毯远销国内外,滩羊皮服装更是驰名遐迩。银川是我国历史名城,也是具有民族特色的城市,市内清真寺建筑有伊斯兰特色。

☚ 青海省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Ningxia huizu zizhiqu

简称宁。地处我国西北部,黄河中游地区。东经104°17′至107°40′,北纬35°14′至39°22′之间。与内蒙古、甘肃、陕西省为邻,境内地形以山地、平原、高原为主。地势南高北低,自北向南为贺兰山地、宁夏平原、鄂尔多斯高原、黄土高原、六盘山地等。境内有腾格里沙漠。主要河流有黄河、清水河、苦水河、葫芦河等。属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春秋战国时期,是羌戎和匈奴等民族集居地之一。秦代在此设北地郡,修长城开秦渠。1038年建大夏国,又称西夏,以兴州(今银川)为国都。元设宁夏路,明设宁夏卫,清设宁夏府。1928年设宁夏省。1958年10月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现辖银川、石嘴山2个地级市及银南、固原2个地区、2个县级市、16个县。总面积6. 64万平方公里。人口465.5万。有汉、回、蒙古、满等民族。农业以灌区为主。整修了秦渠、汉延渠、唐徕渠、惠农渠等著名灌溉渠系。宁夏平原是自治区重要的粮食基地,有“塞上江南”之称,盛产春小麦和水稻及甜菜、油料、引黄灌区和山区还产谷、糜、洋芋、薯类、大麻、芸芥等。森林面积不大,主要分布在贺兰山、六盘山山区。畜牧业有特色,是国内著名的裘皮羊—滩羊和沙毛山羊的原产地。五种土特产品滩羊皮、枸杞、甘草、贺兰石、发菜称为宁夏“五宝”。煤炭资源十分丰富,分布广、品种全、质量好。还有磷、石膏、石油、食盐、石灰岩等矿产。经过近四十多年发展,已建立煤炭、机械、冶金、电力、电子、石油、纺织、建材等工业部门。煤、机床、毛毯、地毯、陶瓷、针织绒等产品远销国内外。石嘴山市为重要的煤炭基地、青铜峡、石嘴山、中宁等火电厂基本形成了全区电力网。地处我国北方东、西之间的交通要冲,是内蒙古和甘肃之间的重要通道。包兰铁路贯穿境内,联系华北、西北,是我国北方交通干线,也是我国第一条沙漠铁路。黄河为通航河道。全区已形成以银川为中心的公路网,连结各市、县、乡、镇和重点厂矿,改变了建国前交通十分闭塞的状况,银川还有航空线通往兰州、北京、包头等地。名胜古迹有海宝塔、承天寺塔、西夏陵墓、同心清真寺、固原须弥山石窟、中卫高庙及长城遗迹等。

☚ 甘肃省   青海省 ☛
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

简称宁,首府银川市。位于中国西北地区东部,黄河上游,河套西部,与内蒙古、陕西、甘肃诸省毗邻。面积5.18万平方公里。有回、汉、满、蒙、东乡等35个民族,其中回族占总人口34%。辖1地区、3地级市、2县级市、15县(1998年底)。三万年前旧石器时代,境内已有原始人活动,距今四五千年前新石器时代,宁南森林草原的河谷地带已出现农耕文化,北部草原地带为游牧狩猎文化。以后游牧民族势力扩展至全区。秦属北地郡,于此屯垦戍边,抗御匈奴,秦渠即当时引黄灌溉工程。汉分属朔方、西凉刺史部,作更大规模开发,使地近荒漠的黄河沿岸平原渐成绿洲。南北朝末期,已有“塞北江南”之誉。唐属关内道,这里农牧经济日见发展,南部固原地区成为全国养马业中心。公元十一世纪初,党项族以宁夏为中心,建西夏政权,与宋、辽、金鼎立几达200年,创造了灿烂的西夏文化。元一度设宁夏行省,取平定西夏永远安宁之意,始有宁夏之名,并自此成为中国回族主要聚居地区。明改置宁夏卫。清属甘肃省。1929年建宁夏省。1954年撤销省建制,分归内蒙、甘肃辖。1958年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属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干旱气候,加上地势北低南高的影响,北暖南寒,冬寒漫长,夏少酷暑,全年无霜期103—162天,年均温5—9℃,年降水量680—180毫米,由南向北递减。宁夏自然条件复杂多样,而水土资源得天独厚。北部得黄河之利,地势平坦,土壤沃腴,沟渠纵横,稻香鱼肥;南部属黄土高原,宜林宜牧,牛肥羊壮。山川壮丽,旅游资源多姿多彩。贺兰山滚钟口,寺观林立。泾源老龙潭,丛林石峡有多级瀑潭,传为唐太宗斩龙处,又为传奇小说《柳毅》故事发生地。沙坡头的沙坡鸣钟,中外驰名。宁夏于汉唐时代已为东西交通要道,人文景观甚丰。银川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自治区内著名古迹有西夏陵、青铜峡108塔、拜寺口双塔、海宝塔、同心清真大寺、贺兰山岩画、水洞沟遗址、须弥山石窟等,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他如同心县昭庆王墓、银川承天寺塔、银川玉皇阁、中卫高庙、平罗武当庙等,也负盛名。西夏王陵风景区、沙湖风景区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贺兰山(宁夏)自然保护区、六盘山自然保护区、沙坡头自然保护区,是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王维、王昌龄、李益、贡师泰、李梦阳等历代著名诗人,均有旅游宁夏篇章,“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等诗句,至今传诵不息。宁夏“五宝”:红色枸杞、黄色甘草、蓝色贺兰山石砚、白色滩羊皮、黑色发菜,畅销国内外。黄河鲤鱼、中卫鸽子鸡、牛羊肉酥等,是深受旅游者喜爱的美食品。交通便利,民用航空有通往全国大中城市13条航线,包兰线、中宝铁路纵贯全境,公路通达省内外,黄河可分段通航。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宁夏正大步全面进展,未来将越来越美好。

☚ 青海湟鱼   宁夏 ☛

宁夏回族自治区

简称“宁”。在中国西北部。面积6.64万平方公里,人口445万(1988年)。回族约占1/3。首府银川。秦为北地郡,汉属朔方刺史部,唐属关内道,宋为西夏和秦风路地。元置宁夏路,属甘肃和陕西行中书省。明置宁夏府,后改宁夏卫,属陕西布政使司。清复置宁夏府,属甘肃省。1928年置宁夏省,1954年并入内蒙古自治区和甘肃省。1958年以原甘肃省的银川专区和固原、吴忠两回族自治州等为基础建立自治区。高原地形,南部是以六盘山等为脊柱构成的黄土高原区,北部是黄河冲积而成的银川平原。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年平均降水200—700毫米。矿产有煤、铁、磷、石油、盐等,农产主要有小麦、稻、黍、谷子、高粱、玉米、胡麻、油菜籽等,特产枸杞、甘草、发菜。畜牧业发达,以产滩羊皮和羊毛著称。工业有煤炭、电力、冶金、机械、毛纺,锅峡、八盘峡、碧口水电站等水力工程。交通以兰州为中心,有陇海、包兰、兰新、兰青等铁路。主要城市有银川、吴忠、石嘴山、青铜峡等。有海宝塔、承天寺塔等名胜古迹。

宁夏回族自治区

简称“宁夏” 。位于中国西北部。黄河横贯中部。省会银川市。秦为北地郡,汉属朔方刺史部。东晋十六国,匈奴贵族赫连勃勃自称是夏后氏后裔,故称他在今河套地区的割据政权为夏。都城在统万城(今陕西靖边白城子)。夏亡后,北魏于统万城置夏州。唐属关内道,因夏州党项羌拓跋思恭参加镇压农民起义有功,授夏、绥、银节度使,并封为夏国公,子孙世袭其地。至11世纪初,建立了东起河套、西至河西地区的割据政权,国号大夏,都城在兴庆府(后改名中兴府,即今银川市)。北宋时因其地在西部,称为 “西夏” 。13世纪中叶,元代以西夏古地置西夏中兴行省,简称 “西夏”或“中兴府”。治所即今银川市。后又取夏地安宁之意,改名宁夏行省,宁夏自此得名。元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改置宁夏府路,属甘肃省。明洪武三年(1370年)置宁夏府; 二十六年(1393年)改为宁夏卫,置宁夏巡抚,为陕西四抚之一; 又置宁夏镇,为九边之一。巡抚、总兵皆驻宁夏卫城(即今银川市)。清初废宁夏巡抚,雍正二年(1724年)改宁夏卫为府,治所在宁夏县(今银川),属甘肃省。清又置宁夏将军,辖西套内蒙古阿拉善、额济纳2旗。1913年废宁夏府,改宁夏将军为护军使,1921年又改护军使为镇守使。1928年划甘肃省宁夏道及镇守使所辖西套2旗改置为宁夏省,治所即今银川市。1954年撤销,分别隶属甘肃省和内蒙古自治区。1958年割甘肃省银川专区固原、吴忠两回族自治州,并以之为基础建立宁夏回族自治区。


统万城遗址

宁夏回族自治区ning xia hui zu zi zhi qu

the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1:5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