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 符号 | 主要用法 | 举 例 |
句号 | 。 | 用在陈述句末尾或语气舒缓的祈使句末尾。 | ▹这里的庄稼长得好。 ▹请你稍等一下。 |
问号 | ? | 用在疑问句末尾。 | ▹哪一天是教师节? |
叹号 | ! | 用在感叹句末尾或语气强烈的祈使句、反问句末尾。 | ▹天安门多么庄严、美丽! ▹请不要大声喧哗! |
逗号 | , | 用来表示句子内部一般性的停顿。 | ▹他开始学画的时候,老师先让他画鸡蛋,画了一个又让他画一个。 |
顿号 | 、 | 用来表示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 | ▹啄木鸟、蜜蜂、青蛙等都是人类的朋友。 ▹正方形是四边相等、四角均为直角的四边形。 |
分号 | ; | 用在复句内部的并列分句之间;也用在分行列举的各项及并列词语等之间。 | ▹大树南面见阳光多,枝叶就长得茂盛;北面见阳光少,枝叶也就稀少。 |
冒号 | : | 用在称呼语、总说语后边,表示提起下文;也用在需要解释的词语后边,表示引出解释或说明;也用在总括性话语之前。 | ▹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和西华门。 |
引号 | “” ‘’ | 标示引文中的直接引用部分;标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或需要论述的对象。 | ▹他笑着说:“没关系!吃点儿墨水好哇,我肚子里的‘墨水’还太少呢!” ▹想一想“闪闪发光的河”指的是什么? |
括号 | () | 标示文中注释部分的文字;也用于标示某些有特殊作用或特殊意义的文字。 | ▹把观察到的建筑物的外观特点(形状、大小、高低、颜色等)用一两段话写下来。 |
破折号 | —— | 标示解释说明的语句;标示话题突然转变、声音延长或事项的列举分承等。 | ▹我打下手儿——递烙铁,添火,送热水等。 ▹海水哗——哗—— |
省略号 | …… | 标示引文或列举中省略的部分; 也表示说话断断续续等。 | ▹他正在低声吟诵《念奴娇》:“大江东去,浪淘尽……” ▹迎春、牡丹、菊花、梅花……各季的鲜花竟一起盛开了。 |
着重号 | . | 标明需要强调的字、词、句。 | ▹注意带点的部分,想象句子描绘的景象:有像镰刀的;有像盘子的;有像莲花的…… |
连接号 | — | 用于把意义密切相关的词语连成一个整体。 | ▹北京—上海特快列车 ▹1000千克~1500千克 |
间隔号 | · | ①用于外国人和某些少数民族人名内各部分的分界。 ②书名与篇(章、卷)名的分界。 | ▹四百多年前,有个意大利人叫达·芬奇。 ▹《唐诗三百首·登鹳雀楼》 |
书名号 | 《》 〈〉 | 标示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等。 | ▹今天学的课文是《刻舟求剑》。 ▹研读《〈呐喊〉自序》。 |
专名号 | | 用于古籍或某些文史著作中的人名、地名、朝代名等专名下面。 | ▹司马相如者,汉蜀郡成都人也,字长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