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评价经历的发展阶段xueqian jiaoyupingjia jingli de fazhan jieduan
❶学前教育测验阶段。1905年,法国心理学家比奈提出了他的第一个智力量表,这个量表指出了3岁、5岁、7岁儿童可以做到什么。比奈量表可以被看作是学前教育测验的开端。后来,1908年和1911年比奈对量表进行了修订,引进了智力年龄的概念。再后来的1916年,美国心理学家推孟(L.M.Tsrman)修订了比奈的量表,并引入了智商的概念,从而使对学前儿童的测验进入了更科学的阶段。真正把学前儿童作为重点进行测验的最早而且影响最大的人物当推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格塞尔(A.Gesell)。格塞尔及其同事从1916年开始系统研究5岁前儿童的发展问题,收集了数以万计的5岁前儿童发展常模的材料,并于1940年正式提出专门测验学前儿童的格塞尔发展量表,又称耶鲁量表。这一量表包括从出生到5岁儿童的四个方面行为的发展常模,每一大的方面又分为许多小的方面,共计63项,测验的等级用A、B、C等字母表示。格塞尔在解释测验结果时还使用了“发展商数”的概念。他认为一个婴儿可以在运动方面获得一个发展商数,也可以在语言方面获得另一个发展商数,这两者并不一致。所以不能用一个总的智力商数来概括幼儿的发展水平。在格塞尔进行5岁前儿童测验研究的同时。一些心理学家也进行了学前儿童测验研究。如:德国心理学家彪勒(K.Buhler)于1932年出版的维也纳量表;美国加州的贝莱(N.Bayley)于1930年正式提出的“加州1岁婴儿量表”;美国的费尔莫尔(E.A.Fillmore)在1936年发表的依阿华婴儿测验等等。在格塞尔量表发表以后,受其影响的一些早期儿童测验也纷纷问世。其中比较主要的有:卡特尔(Cattcell)用以测验2个月到30个月婴儿智力发展情况的婴儿智力测验;格里菲思(Griffiths)用以测验婴儿认知能力的智力发展量表;佛兰肯伯格(W.K.Frankenburg)和道兹(J.B.Dodds)的具有国际影响的丹佛(Denver)发展筛选测验。
❷学前教育评价阶段。1957年,前苏联卫星上天的事实震撼了美国教育界,美国教育界的一些有识之士认识到了教育的落后是使他们科技落后的一个重要方面,因而非常重视早期教育及其评价的研究。美国比较有代表性的学前教育评价的研究主要有:a.对“提前开始运动”的评价研究。本世纪60年代,美国实施了大规模的贫穷儿童补偿教育计划即“提前开始计划”。许多教育工作者对幼儿接受训练前的情况进行了测验,并对幼儿接受训练后各方面的情况进行了评价,认为这一计划有助于幼儿的发展,对提高幼儿入小学后的学习成绩有明显的作用。b.对不同课程模式的评价研究。随着美国教育改革的展开,60年代以来美国出现了许多早期教育的课程模式,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有直接教学模式、开放教学模式、幼儿中心模式和主题教学模式等。这些模式孰优孰劣?各有什么特点?美国一些教育家开展了较大规模和较长时间的课程模式评价研究。例如:大卫·韦克特(Darid Weikart)等人于70年代至80年代初历时十几年在密执安州进行了对三种主要课程模式——直接教学模式、开放教学模式和幼儿中心模式进行的评价研究;路易斯·米勒(Louise Miller)等人于70年代在肯塔基州进行了对两个直接教学模式〔贝雷特—格英曼(C.Bereiter和S.Englman)直接教学模式和苏珊·格里(Susan Gray)直接教学模式〕和两个非直接教学模式〔蒙台梭利(Montessori)模式和传统模式〕的评价研究。c.对幼儿教师的评价研究。随着早期教育规模的增加和质量的提高,美国出现了合格教师短缺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1972年美国儿童发展局建立了儿童发展工作人员合格证书授予制度,并同时制定了评价合格教师的六项标准,对符合评价标准的人授予合格证书,对不符合评价标准的人则不授予合格证书。凡获得合格证书的人可担任日托中心教师和从事婴儿照料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