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孟浩然诗集校注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孟浩然诗集校注 孟浩然诗集校注唐诗别集校注本。四卷。今人李景白校注。巴蜀书社1988年出版。孟氏诗作在其死后不久即有人加以编录,即天宝四载(745)和九载分别由王士源和韦滔辑集的《孟浩然诗集》,收诗二百十八首。由宋至清,其诗续有增补,刻本亦颇多。宋刘辰翁,明李梦阳、袁宏道等曾予批点。是书据《四部丛刊》影印明刊本为底本,校以宋蜀刻本、明活字本、汲古阁本,清碧琳瑯馆重刊本及《河岳英灵集》、《文苑英华》、《唐百家诗选》、《诗林广记》、《瀛奎律髓》、《全唐诗》等,取校注合一之法,于注释第一条记校语。全书编排一依明本,卷一五古,卷二七古五排,卷三五律,卷四五律七律五绝。另附补遗,自《国秀集》、《又玄集》、《文苑英华》、《全唐诗》等书收入遗诗八首,句二联。附录历代评论,两《唐书》、《唐才子传》孟浩然传及王士源《孟浩然集序》(有校勘)。是书注释详明,凡难词、典故、史实、人名、地名以及前人诗文等均追本求源,注明出处。前人评语有关某篇者,亦适当选录附于该篇之后,且亦注明出处。书前冠以校注者所撰长篇前言,详论孟浩然生平,对历来视孟浩然为纯粹隐士与过分强调他隐逸与仕进之矛盾的偏颇有所批评;分析孟诗思想内容的进步意义,如歌咏积极用世、报效国家的壮志,对政治黑暗表示不满,对怀才不遇表示悲愤,颂扬重然诺的侠义精神和不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写了大量赞美祖国山水、田园之美的诗歌等等;尤以主要篇幅细致论述了孟浩然诗的艺术风格,将其概括为以清幽淡远为主而以雄浑壮逸、平易质朴为辅的多方面之统一。论述中大量借鉴前人意见并参以自己的体悟,颇具启发意义。 ☚ 崔颢崔国辅诗注 孟浩然诗集校注 ☛ 孟浩然诗集校注 孟浩然诗集校注唐诗别集校注本。四卷。今人徐鹏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出版。属该社“新注古代文学名家集”之一种。是书前言第一、二节分论孟浩然生平及其诗,第三节叙述孟集编录流传及分合演变的经过十分详尽。孟浩然诗集自唐王士源初编成书后,有三卷、四卷两个系统。宋蜀刻三卷本,分上、中、下三卷,收诗二百十二首,编排未显立类目,但从其内容考核,实分为游览、赠答、旅行、送别、宴乐、怀思、田园等七类。以后,元刻刘须溪评本,明刻《唐百家诗》本、汲古阁本等,收诗首数有所不同,而编排一仍此例。自明正德间铜活字印本起,乃有按体编排者,而且诗的数量也增至二百六十五首。今徐鹏即据《四部丛刊》影印明刊四卷本为底本,校以宋蜀刻本,明活字《唐五十家诗集》本,明朱警辑《唐百家诗》本,明顾道洪刊本,明凌濛初朱墨套印刘须溪批点、李梦阳评本,汲古阁《五唐人集》本,《全唐诗》本,并以多种明刊唐人集和其他唐诗总集、选本参校,将所得异文,择其较有参考意义者写成校记附于每诗之后。每诗并作简注。全书依诗体编排,卷一五古,卷二七古五排,卷三五律,卷四五律七律五七言绝句,最后为补遗。附录五项。第一项诗八首,辑自选本或地志署为孟浩然,然未可遽定者;第二项孟氏传记三篇,分见两《唐书》、《唐才子传》;第三项唐人有关孟氏之诗文;第四项孟氏诗集历代著录考;第五项孟氏作品系年。王士源《孟浩然集序》、韦滔《重序》冠于诗集正文之首,故不入附录。 ☚ 孟浩然诗集校注 王昌龄诗注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