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孟子私学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孟子私学

 孟子是继孔子以后的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战国中期很有影响的学派。他一生中有20多年游历各国,主要从事教育事业。《孟子·滕文公下》记载:他游历各国时,跟随他的车有数十乘,跟从的人有数百人,可见他的学生不少。在《孟子·尽心下》中,他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把“教”与“育”二字联用,把教育天下优秀的人才作为乐事,在中国教育史上都是第一次。在教育目的上同孔子一致,要培养以德为主、德才兼备的人为官从政。明确地提出了办学的目的是“明人伦”,教导学生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要把“仁、义、礼、智”这四德作为掌握社会生活的准则。并把社会人际关系具体化为五种,即父子、君臣、夫妇、兄弟和朋友,称之为“五伦”。五伦之中以“孝悌”为核心,这样人人就能相亲相爱,不会“犯上作乱”。在教学内容、原则和方法方面:以“诗、书、礼、乐和春秋”为教材,强调孔子讲的“正名定分”的重要性。主张发挥人的内在作用,重视社会环境的影响,注意学生意志的锻炼和品德的修养,认为只要能经得起富贵、贫贱、暴力的考验,就能成为“大丈夫”。在教学上,他主张应发思维,因材施教;在学习上,他提倡刻苦钻研,自求自得,循序渐进,专心有恒。孟子是继孔子以后的儒家代表人物,他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学说。孟子和著名弟子公孙丑、万章等人一起,把自己对弟子们进行教育、教学的言论编成《孟子》一书,是后世儒家经典之作。人们把孔子尊为“圣人”,把孟子尊为“亚圣”,把他二人的主张合称为孔孟之道。
孟子私学

孟子私学

战国中期有很大影响的学派。“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以传食于诸侯。”(《孟子·滕文公下》)孟子私学教育主要目的是“明人伦”。孟子私学特别重视人的内在能力的培养,主张发挥人天生的善性。把教育看作是人心内发的作用。这种理论是神秘主义的,但触及了制约教育的内在发展规律。孟子私学在教育实践中创造了许多理论和经验,如“寡欲养气”、“反求诸己”、“改过迁善”、“意志锻炼”的道德原则和方法以及“深造自得”、“专心有恒”、“循序渐进”、“重思存疑”、“因材施教”的教学与学习主张等等,成为后世儒家教育的经典,在中国教育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 孤陋寡闻   孟母三迁 ☛
0000382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2: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