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孟子注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孟子注

 《孟子》注释本。东汉赵岐注。十四卷。约成书于东汉末年。
 赵岐,初名嘉,字台卿,后改名,字邠卿。生年不详,卒于建安六年(201年)。京北长陵人(今陕西省咸阳东北)。活动于东汉末年,曾任议郎,司空掾,太常等职。为人廉直,疾恶若仇。曾因得罪中常侍唐玹而家人遭祸,赵岐避祸远遁,埋名隐姓,流落于江淮海岱,尝卖饼为生。后唐玹死灭,方因赦而出。
 赵岐自言“少蒙义方,训涉典文”,避祸时期又有“雅道君子”相论大道。赵于困吝之中,“精神遐漂,靡所济集”,于是想“系志于翰墨,得以乱思遗老”。赵岐认为,六艺(即《诗》、《书》、《礼》、《易》、《春秋》)已有“先觉之士”辨说详尽,而儒家中只有《孟子》“闳远微妙,缊奥难见”,应该加以整理注疏。“于是乃述己所闻,证以经传,为之章句,具载本文,章别其指,分为上下,凡十四卷。”是为《孟子赵注》。
 《孟子》从西汉时,就有人为它作注。据载,西汉时有程曾、刘熙、郑玄等人的《孟子注》,晋人綦毋邃也曾为《孟子》作过注。现均佚失。清人虽有人从古籍中辑集过这些注的部分佚文,但很难以见到其全貌。就现所存注本而言,赵岐的《孟子注》是最早的注本,因而具有特殊的地位。赵注首先对《孟子》的篇章进行了整理。《汉书·艺文志》著录《孟子》十一篇。赵岐将十一篇分为内外两类,内篇七,外篇四。他认为“外书四篇《性善说》、《文说》、《孝经》、《为政》,其文不能宏深,不与内篇相似,似非孟子本真,后世依放而记也。”因此,他仅注内七篇,而将外四篇屏弃不注。自此之后,外书四篇逐渐亡佚,今本《孟子》仅为七篇。另外,赵岐在注释过程中将《孟子》七篇每一篇分为上下,这样《孟子》就成为了七篇十四卷,遂为《孟子》定本,后世相沿因袭。赵岐注《孟子》,特点在于“笺释文句”,即注重于各章文句的串讲、笺释,与专注于字词训诂的注释明显不同。同时,赵岐也对各章中难解的字词和人物、典故等作了简明的注释。不仅如此,他还在每一章的末尾缀以“章指”,以数句骈体文概括每章的义理大旨,有助于后人在阅读时理解全章思想。赵岐还在全书之首著《孟子题辞》简要地叙述了孟子的生平、《孟子》的基本内容、特点以及著《孟子注》的过程。对于了解孟子其人和《孟子》其书及东汉人对其书其人的认识都有益处,是研究孟子不可多得的思想资料。
 赵岐注尚有不完备之处。其对于一些有碍于理解的字词、人物、典故未能解释出来;在笺释文义、撰写章指时有曲解原意,强加己意之处。
 赵注版本情况:赵岐注《孟子》,十四卷,有宋刻大字本。民国八年(1919年)上海商务印书馆据此本初次影印《四部丛刊》本,民国十八年(1929年)二次影印《四部丛刊》本。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该书馆又据宋大字本缩印《四部丛刊》本。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序永怀堂刻清同治八年(1896年)浙江书局校修印《十三经古注》本。民国二十五年上海中华书局排印《四部备要》经部《十三经古注》本,同年该书局缩印《四部备要》经部《十三经古注》本。

孟子注

❶ 一卷。晋綦毋邃撰,清马国翰辑。邃字及,里爵俱无考。裴駰《史记索隐》两引邃注《列女传》语,《隋书·经籍志》列其书于皇甫谧《列女传》之下,杜预《女记》之上,则邃为晋人无疑。《隋书·经籍志》邃有《孟子注》九卷,已亡。而《新唐书·艺文志》又载綦毋邃《孟子注》七卷,较《隋志》缺二卷。其书见李善《文选注》所引凡五条。《通典》所引一条。宋熙时子《孟子外书》所引凡四条。其解“伯夷隘柳下惠不恭,隘与不恭君子不由也”一条,焦循《孟子正义》采之,也据《文选注》。该书有《玉函山房辑佚书》本。
❷ 一卷。唐陆善经撰。善经字及爵里都无考。《新唐书·艺文志》有陆善经《孟子注》七卷,其书宋代尚传。《崇文总目》说,善经为唐人,以为轲书初为七篇,因删去赵岐《章指》与其注之繁重处,复为七篇。其书不知佚于何时,唯孙奭《音义》引之。马国翰仅据《音义》,辑成一卷,其他训诂,已不可见。据孙奭《孟子正义》说,自陆善经以降,其训诂虽小有异同,而都归宗于赵氏。但除《音义》所录诸条外,其他说无与赵氏有大不同处。该书有《玉函山房辑佚书》本。


孟子注

二卷。清陈澧(详见《别本孟子注》)撰。是书首有陈澧自题。所注皆从涵泳体验得来,或举其要,或抉其微,或发其疑,又或借以证史感时。语皆平实,不骛高深。书间有涉及考订处,如“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澧认为“方四十里”乃为“方十里者四”。“文王之囿,方七十里”也是如此。又如“富岁,子弟多赖”,谓“赖”为“懒”,赵朱注皆非。但如此之类书中不多。至于告子荀子之言性,及后来李泰伯讥不尊周室,不当劝齐梁之君王天下,以及王阳明致良知的是非等,都依据《孟子》七篇,加以辨正。该书有原稿本。

《孟子注》meng zi zhu

Annotations to Meng Zi→丰稷 (Feng Ji)

孟子注

学术类著作。亦称《孟子赵岐章句》。东汉赵岐撰。《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皆作14卷。今存。南宋孙奭疏,有《四库全书》、《四部备要》、《十三经注疏》本等。另有朱熹集注的七卷本,收入《渭南严氏孝义家塾丛书》等。东汉桓帝延熹(158—166)年间,为避党锢之祸,逃往北海时在孙宾(一说孙嵩)家夹柱中所作。其注《孟子》,书首有题辞,每篇有题解,概述全书及各篇提要,读者可分章寻义,在汉代经注中别开一例。推崇孟子为继孔子之后的“亚圣大才”,《孟子》一书,集“仁义道德,性命祸福,粲然靡所不载”,声称:“帝王公侯遵之,则可以致隆平,颂清庙;卿大夫士蹈之,则可以遵君父,立忠信;守志厉操者仪之,则可以崇高节,抗浮云。”注文一反章句训诂之习,明义即止,与孔安国、马融、郑玄的《论语注》相似。但也有少数注文比拟不伦或解释不确。是书是仅存的汉代《孟子》注的完本。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23 9:4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