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孟东野诗集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孟东野诗集 孟东野诗集诗别集。唐孟郊作。孟字东野,故名。十卷,北宋宋敏求编定,分为乐府、感兴、咏怀、游适等十四类。今存明毛晋汲古阁刻本;近人陶湘影印士礼居藏宋刻本;明弘治十二年杨一清、于睿刻本。1959年7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将杨、于刻本校订印行。另有宋国才、刘辰翁评《孟东野诗集》十卷,有明凌濛初刻套印本。 ☚ 李益集 翰苑集 ☛ 孟东野诗集 孟东野诗集诗别集。十卷。唐孟郊撰。孟郊诗在晚唐已有结集,晚唐邵谒曾有《览孟东野集》一诗。据宋敏求记述,宋初孟集行世之本很多,但卷数不一,多寡各异。宋敏求把它统编成十四类,合成十卷,使孟集有一个较善之本,而以前的汴吴本、周安惠本、蜀之二卷本《咸池集》俱废。宋敏求本遂成为以后一切孟集的祖本。晁公武、陈振孙所著录的都是此宋编十卷本。黄丕烈曾得一北宋椠本,半页十一行,行十六字,后历经辗转,为李盛铎木樨轩所得(见《藏园群书经眼录》卷一二),今藏于北京大学。1934年武进陶氏涉园影印者即为此本。黄丕烈另有一北宋蜀本,仅存五卷,藏于北京图书馆。南宋理宗景定三年(1262),天台国材曾用宋敏求本锓诸梓。明世宗嘉靖三十五年(1556),无锡秦禾于都穆处得国材旧本,秦氏又从之翻刻,卷帙行款尚是宋本之旧,末附与韩愈的联句。此本又有凌濛初朱墨套印本,增入刘辰翁评语。须溪评语仅赖凌本以传。国材本系统之外,尚有书棚本系统流传。陆心源皕宋楼藏汲古阁影宋精抄《孟东野诗集》十卷,题后有“临安府棚前北睦亲仁坊南陈宅经籍铺印”一行,因知乃抄自棚本。今《四部丛刊》所影明孝宗弘治十二年(1499)刊本,据丁丙判断,“其为翻雕棚本无疑,……惟无临安府棚前一行耳”(《善本书室藏书志》)。孟集刊刻者甚多,又有汲古阁本、闵氏套印本、席启㝢刊本等,皆源于宋敏求本,仅在个别处有出入。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华忱之校订的《孟东野诗集》,末附年谱,辑录遗事。注释本有陈延杰《孟东野诗注》十卷及夏敬观《孟郊诗选注》。 ☚ 澈上人诗集 武元衡集 ☛ 孟东野诗集 孟东野诗集唐诗别集整理本。十卷。今人华忱之校订。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初版,后曾重印。孟郊诗北宋时有刻本,华氏即据陶湘影印北宋所刻《孟东野诗集》十卷本,并校以宋蜀刻残本、明弘治己未(1499)刻本、清席启寓《唐诗百名家全集》初刻本及季振宜《全唐诗》本,加以标点,得出一个较完备可靠的新本。全书仍为十卷,以类相次,先后为乐府、感兴、咏怀、游适、居处、行役、纪赠、怀寄、酬答、送别、咏物、杂题、哀伤、联句,末附孟郊所撰文三篇及孟郊诗集最早的编订者宋敏求《后序》全文。华氏自撰《孟郊年谱》附录于书后,该谱对孟郊籍贯、生卒年、经历交游及诗歌系年均作详细考订,尤以诗歌系年与交游考富于参考价值。谱后辑有《孟郊遗事》,分传志、题赠、遗迹、杂记四目,分别搜集了有关研究资料。1982年是书重印时,华氏撰《前言》一篇,简述孟郊生活时代、诗歌内容、艺术风格、特色成就及校订凡例,是目前校订较完备的孟郊诗集。 ☚ 李益诗注 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 孟东野诗集别集。十卷。唐孟郊撰。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早年屡试不第,四十六岁才中进士,五十岁始作溧阳尉,后辞官,五十六岁后为河南水陆转运从事、试协律郎等小官。六十四岁时郑余庆招为兴元军参谋,行至阌乡,暴病去世。 《孟东野诗集》分乐府、感兴、咏怀、游适、居处、行役、纪赠、怀寄、酬答、送别、咏物、杂题、哀伤、联句十四类。末附赞一篇,书一篇。 孟郊仕途多舛,疲于生计,又不苟同流俗,因而一生穷困潦倒。他的诗大部分是写自身饥寒贫困的生活状况。如“食荠肠亦苦,强笑声无欢”(《赠崔纯亮》),“借车载家具,家具少于车”(《借车》),“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寒。席上印病文,肠中转愁盘”,“秋至老更贫,破屋无门扉,一片月落床,四壁风入衣”(《秋怀》)。这些号寒诉苦的诗歌,不只是写出了他个人的悲惨处境,应该说是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坎坷不遇的知识分子的生活实况,抒发了知识分子的思想苦闷。 孟郊对劳动人民的苦难有较为深刻的体会,他的诗揭露社会现实矛盾也比较尖锐。有讽刺豪门权贵骄奢淫逸生活的《长安早春》、《长安道》,有谴责藩镇罪恶的《征妇怨》、《感怀》(孟冬阴气交)、《杀气不在边》、《伤春》、《吊国殇》,有同情人民疾苦,愤慨贫富不平的《织妇辞》。又如《寒地百姓吟》,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揭示了两个阶级两种生活的不同:寒地百姓在严冬的痛苦煎熬中,愿为投火而死的飞蛾而不得,豪门贵族通宵宴饮、穷奢极欲,引起人们强烈的震惊和义愤。 孟郊是以苦吟著名的诗人,与贾岛齐名。他的苦吟,有时是为了追求奇险,但主要还是为了使内容表达得更深刻警辟。他反对大历以来那些流连光景,娱乐统治阶级的平庸浮艳诗风,写诗态度严肃,追求避熟就生,不用典故词藻,擅长白描手法,善于化平凡为新奇,形象突兀,用字冷僻,显示出寒瘦奇警的艺术风格。如“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游终南山》),“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寒”,“霜气人病骨,老人身生冰”(《秋怀》)可见他刻意追求表情达意的新奇,透僻,造诣很深。而他的《游子吟》则吸收了古代乐府民歌的特色,平易流畅。描写游子将行,慈母缝征衣,尚未登程,已恐迟归的动作意态,胜于万语千言,“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乃千古名句。但是孟郊有不少诗过于生涩而不易读懂,竟使读者觉得如同吃“小鱼空鳌”(苏轼《读孟郊诗》)一样乏味。在中唐诗人中,孟郊不及韩愈雄奇豪放,也不及李贺秾郁瑰丽,但他比贾岛深沉一些。 《孟冬野诗集》最早为宋人宋敏求编录。有明毛晋刻本,影印明弘治刻本及近人陶湘影印士礼居藏宋刊本。通行本有汲古阁本、闵刻朱墨本、《四部丛刊》影印杭州叶氏藏明弘治本。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刊印华忱之校订《孟东野诗集》,末附孟郊年谱、遗事辑录。 孟东野诗集 诗别集。十卷。唐孟郊撰。北宋宋敏求编辑。 孟郊,字东野。生于唐天宝十载(751年),卒于唐元和九年(814年)。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早年贫困,屡试不第,四十六岁(一说四十五岁)始登进士第,有短暂的“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登科后》)的得意时光。但吏部铨选只得个溧阳县尉,他失望而不事曹务,被罚半俸,毅然辞去。后官至河南水陆转运从事,试协律郎。死后张籍等私谥他为“贞曜先生”。 《孟东野诗集》共录诗五百余首,分类编次,计有乐府、感兴、咏怀、游适等十四类,末附赞一篇、书二篇。书末有宋敏求所作后序一篇。 集中有些诗对当时深刻的社会矛盾作了真实的反映。如《感怀》、《伤春》、《杀气不在边》等写长期战乱,“千里无人旋风起,莺啼燕语荒城里”的残破景象和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以揭露藩镇罪恶;《织妇辞》、《寒地百姓吟》等写劳动人民“无火炙地眠,半夜皆立号……霜吹破四壁,苦痛不可逃”的苦难生活,以及“如何织纨素,自著褴褛衣”的社会不平。但集中大多是描写诗人自己“裘褐悬结”的贫苦生活的诗,如《秋怀》、《老恨》、《送淡公》、《借车》等,其中《借车》“借车载家具,家具少于车”等句,生动地描摹出其生活的困窘。 孟郊作诗不蹈袭陈言,刻意奇拙,一扫大历以来靡弱诗风。其诗或擅长用白描手法,不用典,不藻饰,语言明白素淡,而又力避平庸浅显;或如韩愈所评,“钩章棘句,掐擢胃肾”(《贞曜先生墓志铭》),尚古拙,好奇险。集中绝大部分是乐府和古诗,很少近体,表现出一种有意识地反对崇尚声律骈偶的艺术态度。当时有人把孟郊的诗与韩愈的文并称为“孟诗韩笔”。由于孟郊和贾岛都以苦吟著称,诗中又都多穷苦语,苏轼称为“郊寒岛瘦”(《祭柳子玉文》)。 在此集之前,孟诗有多种集子行世,宋敏求总括遗逸,删除重复,收集这个较完备的《孟东野诗集》。较早有黄丕烈所藏北宋蜀本,今已不传;陆心源所藏汲古阁影印宋精本,今藏日本。收入《唐诗百名家全集》、《四部丛刊·集部》、《四部备要·集部唐别集》、《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作《孟东野集》)等丛书。今有华忱之校订《孟东野诗集》,一九五九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注释本有陈延杰《孟东野诗注》。 孟东野诗集诗集。唐人孟郊(751—814)撰。十卷。郊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少隐嵩山。性介少合。年近五十登贞元进士。调溧阳县尉。郑余庆为东都留守,署水陆转运判官。是集为北宋宋敏求编辑。收诗五百十一首。分乐府、感兴、咏怀、游适、居处、行役、纪赠、怀寄、酬答、送别、咏物、杂题、哀伤、联句十四种。又以赞书二系于后。成为以后孟诗祖本。诗多苦寒之音,以伤时感事、反映民间疾苦为主。长于五言古诗,与贾岛齐名。苏轼评“郊寒岛瘦”,颇得诗家首肯。用字造句力避平庸浅率,追求瘦硬。得韩愈推许。代表作有《贫女辞》、《寒地百姓吟》、《秋怀》等。其《游子吟》尤脍炙人口,历代咏唱不衰。然有些作品过于艰涩,缺乏天然情趣。有《四部丛刊》影印明弘治刊本。《四部备要》据明刻本排印。此外还有明、清抄本、刻本。各本互有小出入。一九五九年人民文学出版社铅印本据各本校订,为最佳本。 孟东野诗集 孟东野诗集别集。十卷。唐孟郊撰。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早年屡试不第,四十六岁才中进士,五十岁始作溧阳尉,后辞官,五十六岁后为河南水陆转运从事、试协律郎等小官。六十四岁时郑余庆招为兴元军参谋,行至阌乡,暴病去世。 ☚ 韦苏州集 李长吉歌诗 ☛ 孟东野诗集别集。唐孟郊(字东野)作。北宋宋敏求编,十卷,分十四类。凡诗511首,并附赞一篇,书一篇。有明毛晋刻本等。今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华忱之校点本。 孟东野诗集 孟东野诗集别集名。唐孟郊作。北宋宋敏求编录。凡10卷,分乐府、感兴、咏怀、游适、居处等14类,存诗511首。末附赞一篇,书两篇。有明毛晋刻本、影印明弘治刻本及近人陶湘影印士礼居藏宋刻本。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刊印华忱之校定《孟东野诗集》,末附孟郊年谱、遗事辑录。集中所存500余首诗中,以短篇五古最多,没有律诗。艺术上不蹈袭陈言,擅长用白描手法,不用典故词藻,语言明白简素,而又力避平庸浅易;或“钩章棘句,掐擢胃肾”(《墓志》),精思苦炼,雕刻其险;一扫大历以来的靡弱诗风。内容上有的诗篇反映时代现实、揭露藩镇罪恶,如《征妇怨》,《感怀》、《杀气不在边》、《伤春》等;有的同情百姓疾苦,抨击贫富不均,如《织妇辞》、《寒地百姓吟》等,有的表现骨肉深情,如《游子吟》、《结爱》、《杏殇》等;有的描摹山水风景,如《汝州南潭陪陆中丞公宴》、《石淙》、《寒溪》等。虽反映社会生活内容不同,然皆造境深刻奇警,表现凝炼集中,体现了孟诗的特点。宋梅尧臣、谢翱,清胡天游、江湜、许承尧等人诗作皆受其影响。对孟诗的评价,历来褒贬不一,持褒论者,韩愈、李观之后,有贯休、黄庭坚、潘德舆、陈衍等、持贬论者,有苏轼、严羽、元好问、王闿运等。 ☚ 孟云卿 孟良崮战役 ☛ 《孟东野诗集》meng dong ye shi jiPoetry Collection of Meng Dongye→孟郊 (Meng Jiao)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