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悌力田(一) 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勤于农事。这是汉以后各王朝所表彰的为民之道。《汉书·文帝纪》:“其遣谒者劳赐三老、孝者帛人五匹,悌者、力田二匹。” 《汉书·惠帝纪》:“ (四年) 春正月,举民孝弟力田者复其身。”复其身,指免其税收。 (二) 汉代所设的劝农之官。《汉书 ·高后纪》:“初置孝弟力田二千石者一人。” 从事农业 从事农业务农 务本 稼穑 农桑 耕桑 耕垈 耕凿 耕农 耕稼 躬耕 附业 作本 从事农活:服畴 从事农作:耕田 努力耕田:力田 从事耕种:就田 务农,从事农业劳动:拽耙扶犂 拽把扶犁 拽坝扶锄 拽欛扶犁 种田,从事耕作:服田 从事田间劳动:耘耔 营灌 耕作务农:锄犁 耕种,务农:耕业 退隐务农:穑养 解下印绶,辞去官职,回乡务农:解组归田 士兵复员务农:还农 卖掉武器,从事农业生产:卖剑(卖剑买牛;卖剑买犊) 卖刀买牛 买牛息戈 弃武从农 卖刀买犊 买犁卖剑 买牛卖剑 买犊卖刀 既从事农业劳动又读书或教学:耕读 经锄 居无定处,从事畜牧:游牧 努力从事农业生产:务本力穑 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努力务农:孝悌力田 孝弟力田 ☚ 从事文业 承担 ☛ 孝悌力田悌或作弟。始见于西汉惠帝四年(前191)。高后元年(前187),令郡置孝弟力田一人。文帝前元十二年(前168)又计户口数增置其员,以奖励有孝悌德行及力务农本者,为民表率。被举为孝悌力田者得免除徭役,时有赏赐,一般不担任官职。据《后汉书·明帝纪》李贤注,孝悌、力田皆乡官名。此可备一说。明洪武中定为荐举科目,以孝悌之名被推荐者即可授官。 孝悌力田学术类名词。皆汉代乡官,助教化之事。汉高后吕雉始置。《后汉书·明帝纪》李贤注引《前书音义》,文帝诏曰:“孝悌,天下之大顺也。力田,为生之本也。三老,众人之师也。其以户口率置负。” 孝悌力田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始于惠帝时,内容是对孝悌德行和努力耕作者进行表彰奖励,为民表率。中选者常受赏赐,并免除一切徭役。文帝时,孝悌力田与“三老”同为郡县中掌教化的乡官,成为定员,按各地户口多少置数。 孝悌力田察举科目之一。实行于汉初,用以劝导风化。《汉书·惠帝纪》记惠帝四年(公元前191年)“举民孝弟力田者复其身(免除其本身徭役)。”又《高后纪》记高后元年(公元前187年)“初置孝弟力田二千石者一人。”颜师古注:“特置孝弟力田而尊其秩,欲以劝励天下,令各敦行务本。”至文帝时按户口之多少而增广其员额,与“三老”共同成为郡县中的乡官。《汉书·文帝纪》记文帝十六年(公元前164年)“以户口率置三老、孝悌力田常员,令各率其意以道民焉。”颜师古注:“计户口数以率之,增置其员,广教化也。”至东汉犹以孝悌力田为乡官,《后汉书·章帝纪》记元和二年(公元85年)下诏说:“三老, 尊年也。孝悌,淑行也。力田,勤劳也。国家甚休之。其赐帛人一匹,勉率农功。” 孝悌力田xiào tì lì tián指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努力务农。这是汉以后各王朝作为表彰的名目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