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思赋
辞赋名篇。南朝梁萧衍作。《释藏》、《广弘明集》见载。赋前有长《序》,述作赋之由。大意云:“年未髫龀,内失所恃;齿过弱冠,外失所怙。”为报慈亲之恩若江河,爱如湖海,遂建大爱敬寺、大智度寺,以表内心崩溃、如焚如灼的“孝”、“思”罔极之情,“情切于衷,事形于言,乃作《孝思赋》云尔。”“孝”者,敬孝慈亲;“思”者,追思慈亲。全赋极写“虽万类之众多,独在人而最灵”的人子对慈亲的那种心晓百碎、肠夜万断的“心与心而相续,思与思而未央”的孝情与哀意。赋在尽述了自然万物与人事尽思尽孝的种种情状后,揭出“治本归于三大,生民穷于至孝”;人人具备“孝”与“思”,则能出现“置天地而德盈,横四海而不挠”的美景。作为一代帝王的萧衍,作赋而能歌颂人间的真情,肯定健康的人性,这是历代所不多见的。赋好用长序,又频繁用典,讲究声律与对仗;辞藻华艳,都是本赋突出的特色。《孝思赋》出现在“都邑之盛,士女昌逸,歌声舞节,祛服华妆,桃花渌水之间,秋月春风之下,无往非适”(《南史·循吏列传》)的赋风下,尚能超然别立新机杼。《梁书·武帝纪》以“历观古昔人君,恭俭庄敬,艺能博学,罕或有焉”来赞誉武帝,实非谀美之词。